“双11”幕后英雄!盘点阿里三代传奇CTO:他们缔造了商业帝国最核心的基础!
点击“技术领导力”关注∆ 每天早上8:30推送
作者| Mr.K 整理| Emma
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又是一年“双11”,每年的这个时候,有那么一群人,不眠不休,彻夜值守,为购物狂欢节保驾护航。他们就是阿里的工程师们,“双11”对他们来说好比一次大考。
这是值得尊敬的一群人,其中有三位最特别,就是阿里三代传奇CTO,他们有的已经功成身退,告别江湖,有的仍身居要职,成为阿里帝国最有权势人。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阿里现任CTO
“支付宝”第一代架构师:程立
2019年12月,阿里对外宣布,程立将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TO。距离他2005年正式加入支付宝,已经是第14个年头。这14年以来,他从一名外包程序员做起,逐步成长为架构师、CTO,经历了无数个项目的锤炼。期间,他也经历了多个角色的转换,从工程师到管理者,再到商业操盘手。
1974年12月,程立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物理学家,程立从小耳濡目染,对理工科非常感兴趣,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数学家。
2004年,还在读博的程立,以外包程序员的身份,参与了淘宝架构升级项目,这是淘宝当时最重要的项目,影响着淘宝接下来几年的技术发展。程立在这个项目当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技术天赋,很快成为项目主力开发。
阿里HR也从程立身上看到了属于阿里人特有的“味道”,开始招募程立进入阿里。此时的程立正在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一方面是自己年少时的数学家梦,另一方面是自己非常喜欢的软件编程。
一番思索之后,程立还是决定加入阿里。
程立在担任支付宝架构师期间,就有内部传言,他对支付宝系统上百万行代码,了然于胸,只要是线上出现了问题,他就能准确说出是哪个模块,哪块代码出了问题。
程立回忆,2008年1月1日,是支付宝史上最惊心动魄的17小时。当时要发布“财务三期”,支付宝对外宣布停机8小时。
整个系统发布的过程并不顺利,发布到末尾的时候,突然所有系统开始报警,正当所有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对出现的问题毫无头绪的时候。
一直埋头分析思考的程立从角落里站起来,他拍拍前面的同学:“麻烦让一下。”然后坐在服务器电脑前开始敲代码。所有人像溺水者抓到了救命稻草般,死死盯着屏幕,屏住呼吸,仿佛空间都凝结了一样。
程立敲了快两小时键盘,终于停下手,对所有人大喊一声:“发!”大家立即各司其职:无数次重启、一个个核对报错数据……15分钟后,系统恢复平稳。
后来经核查,基本判断是后督系统自身出了问题,全是误报!支付宝史上最长的一次停机发布终于结束了。
为了铭记这个支付宝历史上是漫长的“17小时停机发布”,公司内部还搞了个诗歌赏析,程立即兴挥毫,写下了四句诗:上下求索,左右逢源。前赴后继,荣辱与共。
经此一役,程立一战“封神”。
程立曾对媒体讲述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2010 年1月份的阿里年会上,当时支付宝的总裁讲完话之后,整个晚会的会场就黑了,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是一个客户的电话录音,客户在电话里面抱怨支付宝不好用。
当时给了程立非常大的震撼:那是他第一次听到一个真正的客户的声音!而且提出了他所负责的支付宝的问题。这些问题他们之前都知道,但不觉得它对客户有那么大的影响,所以那个时候听了觉得触动非常大。
然后灯亮了,马云走到台上说了一句话:“支付宝你做的太烂了,非常烂!”
这是阿里的风格,非常直接。说完,然后彭蕾上台说:“我会成为支付宝新的总裁。”
年会开完,那年是支付宝产品体验升级最重要的转折点,重新设计用户动线。在新目标的驱动下,团队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现在每天支付用的快捷支付,就是那时候创新出来的。由于快捷支付的出现,把它从 70% 不到变成 95% 以上,让移动支付成为可能。
这一年,程立也开始思考自己的管理、商业之路。理工科出身,讲究逻辑推理,做决策太理性。如何成为一个像彭蕾那样“不讲理”的商业领袖,是程立面临的问题。
后来,随着程立的不断成熟,先后担任了蚂蚁CTO、蚂蚁全球化业务COO,逐渐成长成为一名兼顾“理性”与“感性”的优秀领导者。
阿里第二任CTO
“中台之父”:张建锋
他是第一任“阿里中台事业部”总裁,全面负责“大中台,小前台”的战略落地工作。疫情期间带领团队3天开发出“健康码”,历任阿里巴巴集团CTO、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总裁。
他为人低调,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自己,却深得马云的赏识,曾公开评价他,对商业理解很深,对技术和产品理解很深。
他就是,张建锋,花名行癫。坊间有传,在阿里内部被称为小马云,其风格与马云十分相像,属于做事的务实派。
张建锋是技术出身的,从浙江大学出来之后,他被招募进淘宝担任技术部架构师,那是2004年7月,彼时的淘宝还只是刚诞生一年的“婴儿”,也正好给了张建锋,施展拳脚的机会。
2015年12月7日,阿里巴巴设立中台事业群,任命张建锋担任事业群总裁。
马云再次将重担交给了他十分信任的爱将张建锋手上,马云很清楚中台战略要解决的是企业管理战略升级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架构的问题,包括组织、文化、战略的全面升级。
张建锋是技术出身,负责过淘宝、天猫、聚划算、咸鱼等事业部,对商业理解透彻,对技术也十分熟悉,更重要的是他更“懂”得马云想要的是什么。
张建锋曾对媒体说过,“大概在三年、四年前,我是担任阿里中台事业群的总裁,第一次开启了互联网公司的中台化战略,当初很多人都不知道你们中台是个什么东西,坦率的讲我也不知道,所以别人是不是说你知道什么叫中台吗?”
“我也是马老师跟我讲,他说你去干这个中台,我也不知道怎么干。那他只说了3个统一,一个是技术统一,一个是数据统一,还有一个是文化统一,跟我们中台不太有关系。但是确实我们公司里很多部门都在建自己的一些HR的中台、法务的中台等等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当初也领了这么一个任务,开始去探索什么是数据中台、什么是业务中台。”
“我大概做了一两年之后,我有一次跟马老师汇报,我说我终于明白什么叫数据中台了,然后跟他进行了汇报,他听了一下以后,他说你大概只到了50%。他自己理解到了100%吗?我也不知道他知不知道,他只是说我汇报的东西可能有50%是觉得是符合他当初的期望的,所以又过了这么三四年,我觉得我们基本上就建立了整个所谓的中台整个体系的,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这么一个平台。”
“所以今天你说没有阿里内部的这么一个实践,就可以给外部提供一个所谓的解决方案,我认为是非常有困难的事情。”
从张建锋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阿里2015年推出“大中台,小前台”战略,经过5年的落地,无论是张建锋还是马云,对战略的执行结果还是非常满意的。应该解决了当初阿里想通过中台战略解决的大部分问题,具体是些什么问题,也许只有马云和张建锋知道了。
阿里第一任CTO
“云计算第一人”:王坚
王坚最为知名的成就之一,是带领阿里云工程师,自主研发了中国的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实现了中国云计算从0到1的突破。推动中国IT产业从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向云计算转变。
2017年,飞天获得中国电子学会15年来首个科技进步特等奖,是云计算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成功实践。
王坚委婉地用了这样的比喻,他说,一场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是改变战争格局。100次胜仗可以打得很妙,但是不代表能改变战争的走势。
阿里云,算是打了改变战争格局的一场胜仗。王坚带领阿里云在中国的跑道上早跑了5年。
宝贵的5年,一个预言家实现了自己的预言,这是王坚的运气和传奇。
时间回到2008年,马云召集阿里巴巴的高管们在宁波开了一次战略会,决定要把淘宝、支付宝、B2B 等子公司的底层数据打通,实现“商业新文明”。为此,阿里巴巴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技术“救星”。
王坚就这样进入了彭蕾的视野。
彭蕾说,阿里巴巴的数据就是一座金山,但不知道如何挖掘,现在是坐在金山上吃馒头。
王坚心动了。
2008年11月18日,阿里巴巴宣布,王坚博士正式加盟阿里巴巴集团,担任首席架构师一职,直接向马云汇报工作。
马云表示:“王坚博士将帮助阿里巴巴集团建立世界级的技术团队,并负责集团技术架构以及基础技术平台建设。”
这个在阿里内部尊称为“博士”的首席架构师并非程序员出身,是一个不会写代码的架构师,却甫一到任就提出了让阿里一众“技术男”震惊的“去IOE”——即在阿里的IT建设过程中,去除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及EMC存储设备。
去IOE的替代方案浮出水面:以廉价的PC服务器替代小型机,以基于开源的自研数据库替代Oracle数据库,不用高端存储设备则成为了阿里云的雏形。
但是,阿里当时IT基础架构基于最普遍使用的IOE,技术人员多为学IOE架构出身,其中很多人本就是IOE跳槽而来的人员。
王坚的技术路线,首先就是要拿下这些来自IOE的技术大牛。
他的幸运是碰上马云这样一个不懂技术的老板。马云力挺王坚,逼着技术人员从头学起,给预算,招兵买马,整合团队。
王坚和团队花了五年时间,终于在2013年5月从支付宝下线了最后一台IBM的小型机,7月把Oracle的数据库“赶出”了淘宝核心的广告系统,并称将在两年内用自研数据库完全取代目前存量的部分Oracle数据库。
在此期间,王坚利用一切机会为阿里云传道,公开疾呼去IOE。
这些困难,跟后来的阿里云相比,是九牛一毛。
王坚一直有着强烈的技术自主情结。他是一个航空航天迷,常常会给手下讲,过去没有办法造自己的大飞机的日子。
2008年10月,王坚给云计算平台起名“飞天”,源自中国神话中的形象,同时也意味深长。
简单形容一下,阿里云的飞天计划,相当于做一个发动机,有了动力,其他的再慢慢做。
但当时时间紧迫,王坚带着兄弟们同时做两件事:一边制造发动机,一边为阿里的主营业务淘宝网顺便造一个整车出来。
于是,2009年春节都没放假,阿里云的工程师们早早就开工了,在北京上地的汇众大厦203,“取暖全靠抖,加热全靠搓手”的办公室里,工程师们敲出了“飞天”的第一行代码。
在2010年到2012年,阿里云却迎来最艰难的三年,从0到1的长征路上,大家都遇到了瓶颈,但都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国内就只有阿里云在坚持做“云计算”,BAT的其它两家公开表示不看好云计算,百度的李彦宏甚至嘲讽地说:“云计算就是新瓶装老酒,糊弄人的东西。”,内外质疑声音不断。
一般来说,三年时间足够判断一件事情到底靠不靠谱。所以,2012年人们几乎已经认定了阿里云不可能做出一套云计算系统了。
阿里云的满弓、李超、飞天总架构师唐洪、林晨曦等元老每天都是低着头上班。
当时,阿里云内外交困,组织了一场员工和客户共同参与的“共创会”。
王坚把每年一度的阿里云“飞天奖”颁给了全体员工,颁奖词是一句略带悲情的话——“坚持就是伟大”。
然后就出现了“王坚哭了”的那一幕。
图片来源@阿里巴巴
在 2012 年的阿里云年会上,王坚走上台,他紧紧攥着话筒,几次抬眼望向远处,几次欲言又止,最终泣不成声。
这个曾经扬言要用一己之力把中国云计算镌刻在世界科技史上的“疯子”,就那样孤零零站在原地,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一群错愕的人。
这是阿里云故事里最为人所知的一个细节,也是不苟言笑的程序员王坚给大家最深的印象。
但很少有人记得,王坚一边哭,一边说了什么。
他说:“这两年我挨的骂甚至比我一辈子挨的骂还多。但是,我不后悔。只是,我上台之前看到几位同事,他们以前在阿里云,现在不在阿里云了……”
眼看阿里云成立就要满五年了,集团里却风言风语地传着“阿里云要被撤掉”的消息。
某一天,马云突然召集阿里集团高管开会,所有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都估计是马云要宣布关掉阿里云的消息,于是纷纷带上自己的技术负责人参会,准备一声令下,就瓜分阿里云的技术人才。
幸运的是,马云选择相信了他。
马云说:“博士的不足大家都知道,但博士了不起的地方,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假如10年前我们就有了博士,今天阿里的技术可能会不一样。”并许诺:一年投10亿,坚持10年也要做成这件事。
2013年是云计算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云计算热潮刚刚兴起。
也就是2013年,那年阿里云发布了飞天5K集群(你可以把它理解成5000台机器合成一台来用),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家对外提供5K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公司。外界慢慢对阿里云有一些认可,阿里云慢慢的获得了外界的一些支持和谅解。
阿里云在2012年的双11,跌跌撞撞地扛住了百万次的高并发。
飞天5K最终成功,关于王坚和阿里云不靠谱的争议就此告一段落。
在阿里云的人看来,王坚可以算作云计算之父。“没有他的定义、推广和推动,大家的认知要晚好几年。”
王坚是当之无愧的“云计算第一人”
写在末尾的话
王坚、张建锋、程立的故事,重新定义了阿里巴巴工程师这个群体,他们脚踏实地,但高举理想主义旗帜,不坠青云之志。保不齐,若干年后,他们之中会涌出又一个院士。
正如王坚在《在线》一书中写的那样:
“什么是对技术的热爱?你真的相信技术会改变很多东西吗?
你有没有足够的自信和热爱去捂暖这条蛇,哪怕它苏醒以后可能会咬你一口?
当你热爱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很难预料最终的结果。”
最后,向那些一直在幕后默默付出青春与汗水的工程师们致敬,你们是伟大画作背后的幕布,你们的身后撑起了一片*,你们是这个时代最值得尊敬的人。
作者简介:Mr.K,知名电商公司技术老K级人物。文出过畅销书,武做过CTO,若非生活所迫,谁愿一身才华。
-END-
这是公众号作者老K的私人微信
围观老K的朋友圈!席位珍贵,快来占坑
大家在看:
本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yellowzf3/article/details/10963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