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三国时期的创二代 三人之中究竟谁才是最好的继承者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创二代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禅、曹丕和孙权这三个人,虽然这三个人的身份都是三国时期各国的一哥,但是实际上世人对他们三个人能力的评价倒是很统一,认为他们是碌碌之辈,甚至有人会说,比起三国创一代,创二代真的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那我们接下来就看看,刘禅,曹丕,孙权这三个人,是不是真的那样不堪。
刘禅
刘禅在他们三个人当中是被压制最惨的一个,刘邦死后,刘禅以为能大展拳脚,但是万万没想到,刘备在临死前又给他找了个新爹。刘备在临死前就和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意思就是说,你以后和诸葛亮(丞相)一起的时候,你对待诸葛亮(丞相)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就这样,刘禅这个年轻人的大展宏图,意气风发都被这个新爹给压下来了,他在诸葛亮身边安分地做个副手。
诸葛亮死后,军事上由姜维把控,政务上由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把控,在史书上也就是《三国志》是这么写的,每当朝廷发布善举,老百姓都觉得,这不是刘禅的功劳,就是诸葛瞻的成果,百姓没有蜀国意识,只有丞相意志。
可以想到当时的蜀国,你可能不知道皇帝是谁,但是你肯定知道诸葛瞻是谁,就是这种情况刘禅也没做什么。
如果单看这段历史,刘禅真的就像一个智者,他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他也讨厌战争,但是有些东西不由自己做主,所以他也稳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不抢不争,不但不嫉妒他们,还偷偷支持他们,这是有君主气量的一个人。
在一次战争中,诸葛瞻死了,刘禅也终于顺着自己的内心发布了他作为皇帝的最后一个政令,投降晋国。把投降书写完后,刘禅就让人带着棺材,把自己绑了到了晋军的大营表示投降。
如果刘禅换个朝代,那一定是个仁政让人尊敬的皇帝,奈何出生在了三国这个人才辈出,身不由己的年代,才有了扶不起的阿斗这一骂名。
值得一提的是,刘禅对于儿子的教育,刘禅的儿子刘谌在听说蜀国灭亡之后,立刻回到家中,杀了妻子和孩子,然后跑到他爷爷刘备的庙里自杀殉国,这种君主后人以身殉国案例,从古到今极为少见。
可能在当时刘禅不是一个好君主,没办法带领蜀国走向强大,只能说生不逢时,但是他敢于放下皇冠,实现天下太平,也值得歌颂,同时他一定是一个好父亲,教会了孩子成全自己的名节。
曹丕
曹丕在历史上最大的一个骂名是篡位,就是把原来的皇帝赶下了台,然后自己坐上了皇位,朝代的更迭其实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曹丕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的父亲,我们总是觉得曹丕比不过他爹曹操,凭什么曹操都没称帝,你就做皇帝了?
曹丕从小就生活在权势之中,在他的心里这些*都是我们家的,皇帝就是个傀儡,凭什么我们家的东西,在名义上还要让这个傀儡做主,所以曹丕上位后立刻就让傀儡皇帝*了。
有人说曹丕心眼小,但是曹丕对于顺从他的汉献帝刘协却给了极大的优待,保持了刘协的天子礼仪。
曹丕和曹操的行事风格稍有不一样,曹操是对于阻拦他大业的人,能忍则忍,实在不行了才去除掉。但是曹丕比曹操更极端一点,曹丕的行事风格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所以才在历史上留下了刻薄寡恩的形象。
如果说曹操的行事风格是一个天下的雄主,那么曹丕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政治家,在政治家的眼里,你是否需要继续存在,只是看在你是否还有价值。
孙权
孙权这个人虽然是一个顺风顺水继承了家族产业的富二代,但是在乱世当中能和刘备,曹操,甚至到后面蜀国灭亡,独自和晋国抗衡了那么久,就不能简单地用有运气的富二代来形容了。
在历史上记载,孙权15岁就担任阳羡的县长,15岁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县的父母官,在19岁的时候他哥哥孙策去世,孙权就代替了他哥哥孙策的位置,成为一方诸侯。
但是孙权刚上位的时候他所掌管的地方只有六个郡的大小,到了最后东吴在孙权的努力下扩展了五六倍的地盘。
曹操在的时候,东吴的*,可没让曹操抢到多少啊,常年对峙的局面,才让曹操直挠脑袋,这样的富二代,任谁都不能说他一事无成,你得看看他的对手,就知道他有多强了,这样的谋略恐怕不输于曹操的。
东吴在孙权的领导下,曾经向曹操投降,向曹丕称臣,甚至在抵挡不住曹操的时候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减少外部战争和冲突,安心发展国内经济民生,最后一举称帝,这样的隐忍是不下于刘备的。
谋略不输于曹操,隐忍不下于刘备,曹操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着实不虚。
总结
有时候我们看一个人的时候,很喜欢去和他们的父辈去比较,比如拿着刘禅和刘备比,拿着曹丕和曹操去对比,我们没有看他们创二代本身的特点,我们看到了刘备的隐忍和仁,却没看到刘禅的大度和对将士、百姓的仁心。看到了孙坚孙策的勇猛,却没看到孙权的步步为营的经营。
创业容易,守业难,创一代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0到1,这是创造,但是创二代面临的问题却是从1到n,这是积累,这两种状态的节奏是不一样的,创二代的故事并不精彩。但是别忘了,越是乏味的历史,他们的百姓越幸福。
孟德斯鸠说:“那种历史记录读来乏味的国家,他们的百姓是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