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必备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篇(0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基础方面的知识,对于一些非科班出身的同学来讲,一直是他们心中的痛,而对于科班出身的同学,很多同学在工作之后,也意识到自身所学知识的不足与欠缺,想回头补补基础知识。关于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很多,内容繁杂,但无论是相关书籍还是大学课程,都有点脱离工作。特别地,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庞杂,想要从零学习或者复习都耗时耗力。
有鉴于此,本系列文章将带你更快的补足编程必备基础知识,涵盖计算机领域三大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同时,挑出了作为程序员最应该掌握的那部分知识,摒弃了对程序员来说不那么重要的硬件相关知识。
目的是:
- 帮助大家形成计算机知识的结构体系
- 帮助大家理解计算机底层原理
- 帮助大家在工作实践中借鉴其中的优秀设计
本篇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欢迎关注、转发、收藏、评论
1.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根据计算机使用的物理电子器件,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的计算机分别有如下特点。
第一个阶段:电子管计算机。
身处现代的我们可能对电子管比较陌生,它长下面这样:
现在在我们的个人计算机中,基本看不到电子管的身影了。
这个阶段的第二台(第一台不怎么出名),同时也是最著名的电子管计算机就是eniac。它的诞生源于二战,是一个庞然大物,其拥有18000多个电子管,重要达30吨,运行耗电量150千瓦,占地1500平方英尺。
因此,这一阶段的计算机有如下特点:
- 集成度小,空间占用大
- 功耗高,运行速度慢(相较于现代计算机)
- 操作复杂,更换程序需要接线
第二个阶段:晶体管计算机
1948年,贝尔实验室的三个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此后的数年,晶体管给计算机带来了革命。相比电子管,晶体管拥有更小的体积,更低的能耗,更高的计算效率。如下图所示就是晶体管:
晶体管的发明是划时代的,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就授予了这三名科学家。
这个时期,著名的晶体管计算机有两台,分别是诞生于mit林肯实验室的全世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x-0和当时性能最高的晶体管计算机——pdp-1。
这一阶段的计算机有如下特点:
- 集成度相对较高,空间占用相对小
- 功耗相对较低,运行速度较快
- 操作相对简单,交互更加方便
第三个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
当时,德州仪器的工程师发明了集成电路(ic),把大量的电子元件集成到了单一的半导体芯片里面 。
这个阶段的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变得更低、计算速度变得更快。操作系统也诞生于这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这个阶段,一个芯片集成了上百万的晶体管, 使得计算机的速度更快,体积更小,价格更低,更能被大众接受,用途也丰富了起来,包括文本处理、表格处理、高交互的游戏与应用等。
pc的时代来临了。
这个阶段不得不提一个人——乔布斯。当时其发明了两款个人计算机apple和apple二代,在家庭和学校非常受欢迎,成为这个时代个人计算机的佼佼者。
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通常以cpu的发展为基点。
关于cpu的性能,有一个著名的定律——摩尔定律:集成电路的性能,每18~24个月就会提升一倍。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芯片的发展,芯片里面的电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密集,并且热损耗也越来越高,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该定律慢慢失效了。
受限于单核cpu的性能瓶颈,于是发展出了多核cpu。
下一篇: 123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