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废太子后出现了儿子相争 康熙为何看着他们互斗都没有再立太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和胤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康熙常被誉为是千古一帝,但他一生中是犯有很多错误的,其中在立储问题上就犯有大错!
康熙皇帝8岁继位,69岁去世,在位共计61年,是除了乾隆以外,实际在位第二长的皇帝。
可能大家对执政60年没啥概念,我给你大家做个对比,中国大一统王朝皇帝的平均在位时间也就十多年,康熙的执政时间能跨越其他王朝四五代皇帝了,半个多世纪,细思极恐啊!
皇帝执政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太子失去了盼头!
(康熙把太子的上进之路挡得死死的)
康熙的太子胤礽是在康熙20岁时出生的,到康熙执政后期时,太子已经30多岁了,并且他老爹依然是健步如飞,毫无西游的征兆,太子能不烦吗?
(太子胤礽)
对此康熙并没有处理好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反而是担心太子抢夺自己权利,甚至猜想太子要加害自己,一口咬定太子在自己巡行热河期间,趴在他的帐篷外面窥伺,有图谋不轨,试图杀父弑君之意。
于是便以此为借口,再搜罗了太子平常的一些小把柄,把当了三十多年太子的胤礽给废除了。
自古以来废立储君都是大事,康熙废除胤礽之后,康熙的其他儿子都纷纷坐不住了,夺嫡大战彻底打响。
为此康熙担心手足相残,又碍于对胤礽的种种惦念,后来又把胤礽给复位了,他希望胤礽能够体会自己的良苦用心,同时也希望能够平息诸皇子之间的争夺。
但是胤礽的复位并有彻底消解父子二人的矛盾,于是在复立后不久,康熙又把胤礽给废除了,而且还给圈进了起来。
二度废除太子之后,康熙心力交瘁,不再拥立太子,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正是由此引发了九子夺嫡的悲剧。
对此一些文章解释道,康熙不立太子是为了保护心目中的继承人,防止他步胤礽的后尘。但这种说法完全是胡扯,毫无根据。
事实上打压排挤太子的人正是康熙自己,是他太看重权力,没有处理好与太子的关系,他之所以不再立太子,是为了避免新太子与他夺权,他的初衷始终在于维护自己的皇权。
其实康熙有这种想法也不为过,毕竟皇权之下无父子,谁都不愿意放下自己的权力,但是康熙的所作所为给自己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以至于他有可能是死于非命。
康熙的死实在是有些离奇,他死后雍正并没有立即公布传位诏书,而是在登基数天之后才将康熙的遗诏公之于众,这一点就非常反常。
按理说在康熙死后,其遗诏应该立即公布才对,这是正常的流程。可是雍正偏偏拿不到遗诏,等了好几天才亮出来,所以康熙遗诏的真假一直都饱受质疑。
ps:在此大家也不要纠结什么“传位十四皇子”和“传位于四皇子”的梗了,整份康熙遗诏都有可能是假的。且不说还有满文版遗诏无法作假,单是这个“十四皇子”的说法就不对,应该是“皇十四子”。
而到了雍正继位后,他便以清东陵风水不好为由,跑到200多公里之外又建了个清西陵,做贼心虚的样子也太明显了,你要不是篡位,干嘛不愿意跟老爹埋一起?
至于什么风水不好的借口,实在是难以服众,后来乾隆、咸丰、同治都是埋在清东陵,清东陵有的是风水宝地。
(清东陵和清西陵相隔一个北京市)
总的来说,康熙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否则当初他也不会冒着满朝文武和孝庄的反对强行削藩。按照孝庄的意思,康熙只要再等几年,等吴三桂老死了,撤藩就容易多了。
但是康熙偏偏一刻也不愿再等,非要强行削藩,最后引发三藩之乱,这件事情就很明显地体现出康熙大权独握的性格。
而废除太子胤礽同样是因为胤礽威胁到了自己,此后康熙吸取教育,不再立太子,目的就是防止新太子继续威胁自己。
只是他万万想不到,四儿子胤禛是一个如此的狠角色,直接送自己归西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淘宝安装教学视频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