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熙的蓄谋夺位为什么一直失败?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你真的了解朱高煦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准确地说,朱高煦是被活活烤死的,看似残忍却没人为他鸣冤,因为他是自己将自己玩死了。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特点,唐朝流行“玄武门兵变”,而明朝流行“叔叔干侄子”,故事要从明成祖朱棣开始说起。
靖难兵变、诸子立功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继位,登基后实行削藩政策。次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与建文帝正面对抗,但朱棣的“*”过程并不顺利,颇有一番周折。
在朱棣起兵过程中,他的两个儿子表现相当出色。先说朱棣次子朱高煦,他是朱棣与徐皇后所生。朱高煦一直跟随朱棣与建文帝的南军作战,经常作为军队的先锋将军,曾经多次在危急关头挽救朱棣。
公元1400年,朱高煦在白河沟之战中英勇作战,将南军翟能父子斩杀,名声大振。后来,朱棣在东昌(山东聊城)遭遇兵败,麾下大将张玉战死沙场,在命悬一线之际,幸亏朱高煦率军赶到,朱棣得以安全脱身。
公元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再次被建文帝的军队打败,又是朱高煦率军赶来救下朱棣。根据《明史》记载,朱棣看到朱高煦前来高兴地说“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朱高煦勇猛冲击敌军,转败为胜。
对于这段历史,在《明通鉴》中还记录了朱棣勉励朱高煦的话,“勉之!世子多疾”。也许正是朱棣的这句话,唤醒朱高煦日后的非分之想,为将来起兵图谋皇位埋下隐患。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由于朱高煦多次扭转战局,因此朱棣认为朱高煦非常像自己,心中想立朱高煦为太子。但是,朱高炽不仅是长子,而且功劳也不小。
朱棣起兵后将留守北京的重任交给朱高炽,并且负责为大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粮草支援,功劳也不小。
明成祖朱棣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最终确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而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封地是云南。但是朱高煦对这样的结局并不开心,他公开大放厥词“我何罪,斥万里(明史)”,朱高煦一直不肯前往藩地,朱棣无奈只能同意。
后来,朱棣为了稳固太子地位,将朱高煦封为汉王,封地改为安乐(山东),下诏命令汉王前往封地,朱高煦才无奈前往。对于太子朱高炽来说,虽然被封为太子,但是天天精神高度紧张,中间有几次都差点与皇位失之交臂。
成祖驾崩、暗流涌动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为“五征蒙古”画上句号,回师途中在榆木川病逝。由于朱棣去世非常突然,并且大军在外,此时是历代王朝最容易出现动乱的时刻。
幸好当时跟随朱棣的大臣杨荣等人主持大局,采用古代一贯的密不发丧套路,皇帝仪仗还和平常一样正常行进。杨荣安排妥当一切后,亲自带上兵士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向太子朱高煦传递消息,得知父皇驾崩,朱高炽迅速登基掌管大权,稳定朝局。
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朱高煦虽然已经到安乐就藩,但他在京城包括朱棣身边安插不少眼线探子,时刻掌握朝堂动向,密谋起兵夺取皇位。
在朱棣驾崩后,由于保密措施到位,所以朱高煦得到消息的时候,哥哥朱高炽已经顺利登基了。既然木已成舟,朱高煦无可奈何只能暗中继续积蓄力量,准备伺机取代朱高炽。
朱高炽登基,史称明仁宗,仁宗长子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子。明仁宗登基时已经四十八岁高龄,没有明成祖朱棣的进取心,在治国上与民生息、宽厚待人。
明仁宗明知道弟弟朱高煦的狼子野心,但仍然对朱高煦进行封赏,虽然朱高炽做得很到位,但朱高煦并不领情,仍然在暗中筹谋伺机夺位。
仁宗短命、宣宗登基
也许是因为朱棣在位期间对朱高炽的压抑太厉害,导致朱高炽登基后纵情声色,再加上日常国事繁忙,很快就病倒了。
公元1425年,躺在病榻上的明仁宗要太子前往凤阳祭拜祖先,并且要太子随后到南京定居,为的是坐镇江南。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举动,明仁宗在自己病重之时竟然将太子支开,远离明朝*中心,一旦有变,很容易让人趁虚而入。
果不其然,太子朱瞻基还在江南时,明仁宗驾崩了,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不过他还不是历史上做皇帝最短的皇帝。明仁宗留下遗诏,命令太子朱瞻基立即回京继承皇位,
明仁宗驾崩的消息很快被汉王朱高煦的耳目探听到,朱高煦认为时机已到,他立即派出死士在太子回京的必经之路上截击。太子朱瞻基也非等闲之辈,他也在京城安置不少眼线,时刻关注着朝堂动向,因此朱瞻基在第一时间就得知明仁宗驾崩的消息。
朱瞻基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城,迟则生变,正是由于朱瞻基的行动迅速,所以叔叔朱高煦的刺杀来晚一步,朱瞻基已经将刺客甩在身后。朱瞻基在京城登基称帝,史称明宣宗。
朱高煦再次失败,为了掩饰自己的勃勃野心,朱高煦为侄子朱瞻基献上利国安民的四项建议,明宣宗很高兴地接受了朱高煦的建议,并且还对朱高煦表示感谢。
实际上,朱瞻基知道朱高煦的夺位计划,但是朱瞻基延续了父亲明仁宗的态度,想要通过厚恩多赏来感化叔叔朱高煦。朱瞻基的示好却被朱高煦认为是软弱的表现,兵变之事箭在弦上。
汉王谋反、宣宗亲征
公元1426年8月,朱高煦经过多年准备,终于正式起兵谋反,由于朱高煦想要将英国公张辅拉到自己谋反阵营中,结果张辅立即将此事告诉明宣宗朱瞻基。
得到消息的明宣宗不想对叔叔用兵,所以派出一名宦官给叔叔朱高煦送信,朱高煦看后不以为然,训斥来送信的人后就将他赶回去。
明宣宗看到叔叔朱高煦真的要谋反,无奈之下派兵镇压,当时张辅对宣宗说自己需要两万兵马就可以将朱高煦抓来交给陛下,但是明宣宗却说自己要御驾亲征。他的理由是:我也相信爱卿可以平定*,但我刚刚登基为帝,还有不怀好意的小人在看着,如果我不亲征平叛,不足以安定小人。
朱高煦起初不知道明宣宗御驾亲征,还暗自窃喜了一段时间,后来知道朱瞻基亲征后,开始变得心神不宁、摇摆不定。由于朱高煦行事不决断,导致*军队人心散乱,面对明宣宗的御驾亲征,朱高煦的谋反团伙很快被瓦解,朱高煦也被活捉。
朱高煦丝毫没有明成祖朱棣的智谋勇气,幸亏朱棣没有立他为太子。
汉王骄横、铜缸烤死
当朱高煦被活捉后,大臣们纷纷表示将朱高煦治罪,但明宣宗处于善心仍然决定小惩叔叔即可。在平定*之后,明宣宗御驾亲征胜利班师回京。回到京城后,明宣宗降下诏书,将朱高煦父子全部贬为庶人,软禁在皇城中。但是跟随朱高煦的反贼们没有一个好下场,要么处死、要么流放。
明宣宗看似温柔,实则极具帝王之气,他将此次御驾亲征汉王的事迹编成《东征记》,以此来警示那些别有用心的小人。
朱高煦虽然被软禁,但是在生活上的待遇并不差,可惜朱高煦心中的怨恨始终没有化解,反而对明宣宗越积越深。有一天,明宣宗来看望叔叔朱高煦,没想到朱高煦却像小孩子一般故意用腿绊倒明宣宗,此举一下子彻底激怒明宣宗。
明宣宗命令士兵用宫门外用来储水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本意是惩戒他,没想到朱高煦力量爆发将铜缸顶起来,明宣宗命令太监宫女在铜缸周围生火,最后将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铜缸内。
在朱高煦被烤死后,明宣宗又下令将朱高煦的儿子全部杀死,妻妾一概处死。
汉王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表现突出亮眼,安安稳稳地做个王爷不好吗,非要学朱棣兵变夺权,失败后不思悔改,最终自作自受全家陪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