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剧【锦绣未央】里北魏历史背景的小科普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4-12 21:54:02
中原大地在经历了五胡乱华的长久战乱之后,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结束了北中国长久的战乱,是古代中国从动荡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向统一强盛的隋唐大帝国的关键阶段。鲜卑拓...
中原大地在经历了五胡乱华的长久战乱之后,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结束了北中国长久的战乱,是古代中国从动荡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向统一强盛的隋唐大帝国的关键阶段。鲜卑拓跋部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后来的孝文帝汉化改制更是使得这一时期的各个民族在历史的大熔炉里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民族大融合,汉民族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为后来隋唐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话说398年北魏建国以后,开国皇帝道武帝推行一系列仿效汉制的政治、经济措施,将平城政权推进封建社会的门槛。不过,母后干政和兄终弟继等拓跋部落遗制仍顽固地影响平城政权,并由此引发了动乱,致使道武帝被杀。平息动乱以后即位的明元帝,采纳汉族士人崔浩的建议,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使其长子顺利继承皇位,是为太武帝。太武帝即位后,同样扶植其太子。但太子集团却膨胀起来,发展成与皇权对抗的*,在451年酿成事变。最初,道武帝为预防母后干政,曾矫枉过正地立下子贵母死即处死太子之母的制度,并由此派生出保姆抚养太子的惯例。451年事变后,皇权与太子*两败俱伤,抚养了太武帝皇孙文成帝的乳母常氏便乘机控制宫廷,干预朝政。在常氏的培植下,文明太后冯氏逐渐发迹,最终临朝听政。历史似乎在捉弄道武帝,文明太后临朝听政这一结果与道武帝所立子贵母死之制的初衷恰恰相反;不过,往平城时代后期业已形成的封建制氛围中,后权既难长久维持超越皇权的局面,也无法像皇权那样自然传续,所以文明太后最终不得不将政权归还孙辈的孝文帝。
494年,为了摆脱旧制的困扰,开拓新的政治局面,力主汉化的孝文帝将国都迁到洛阳,从而结束了平城时代。
对于上述平城政权的百年变迁轨迹,李凭的《北魏平城时代》中并未作面面俱到的铺叙,而是专注于发掘能够反映平城时代特点的突出事件,诸如离散诸部、清河王弑父、太子监国、子贵母死、乳母干政、宗主督护等,对它们进行深入的考证。而在这些事件中,太子监国和保姆干政等均是以往没有探索过的课题,因而其考证内容新鲜引人。然后,作者将这些考证结论有机地联系起来,细致分析前因后果,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独到的见解,从而使这一时代扑朔迷离的演变规律清晰地凸显出来。在考证中,作者既不回避种种重大矛盾现象,又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细微之处详加辩察,因而所得结论新颖而令人信服。如作者利用前人习见却又未予留意的片断史料,将它们缀合参证,探究出所谓道武帝的宗室兄弟丞相卫王仪和秦王觚、阴平公烈均系道武帝的母亲上嫁道武帝的祖父后所生的隐情。又如作者采用由微知著的手法,尽力揭示繁多事象的详情内幕,考察出清河王杀死父亲道武帝的因果关系,揭示了兄终弟继和父死子继制度的冲突,从而反映出拓跋部落联盟向封建政权转化过程中新旧*之间的激烈斗争。作者的考察自始至终围绕着拓跋部落本身的社会文化特征和汉族文化对其产生的曲折作用这两个影响平城政权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被考察的虽然是北魏平城政权封建化的历程,但其意义却已超越了论题本身,成为探索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汉族与游牧民族相互影响与融合规律的重要一例。《北魏平城时代》虽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但作者文笔简练流畅,文采可观,因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北魏后期出现了边镇兵变,尔朱荣更空出世,在南征北战中逐渐积累了巨大的军事与政治资本,后来尔朱荣趁着胡太后毒死明元帝之机借口为孝明帝报仇,自晋阳率军南下,迎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此时的尔朱荣权倾朝野,自然成了皇帝的眼中钉,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尔朱荣率随从30余人入朝洛阳,为孝庄帝设计伏杀。
尔朱荣死后,尔朱家族的几位大将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此时尔朱荣昔日的手下大将高欢趁乱崛起,扫平尔朱荣旧部与亲信,出将入相代替了当初尔朱荣的位置。北魏孝武帝不甘被权臣摆布,出逃长按投靠宇文泰,史称西魏。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东西魏连年征战不休,一开始东魏军力强大,随着战事的持续,西魏逐渐兵力占优。再到后来(557年)西魏的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灭亡,宇文氏的北周建立。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北齐建立。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由隋朝开始,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中国再次迎来了大一统的时代。
上一篇: 解析唐朝安禄山之乱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下一篇: 聊一聊史上真实的司马懿和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