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上有哪些本意不想登基最后却成为九五之尊的皇帝?
在古代,皇位的诱惑是非常大的。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大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富足的王朝。在这一时期,文化及其繁盛,经济也非常的发达,堪称世界第一。但是宋朝从开国以来就重文轻武,导致军事实力较弱,常常受到边境国家的侵犯。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有很高的文化水平的,最著名的就是宋徽宗,但他也同样导致了靖康之耻的发生。但是这还不算是最奇葩的,最奇葩的是不想当皇帝,不想登基却被赶鸭子上架的三位皇帝。他们是谁?为什么不愿意做万人之上的至尊?
第一位就是宋英宗赵曙。他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而且他并不是上一任皇帝宋仁宗赵祯的亲生儿子,而是从濮王赵允让那里过继的。宋仁宗可以说是一位比较有为的帝王,但是三个儿子全部夭折,所以不得已,只得从赵允让那里过继他的第十三个儿子。
赵曙并不是一开始就生在皇宫中,而是在景祐二年(1035),也就是他大约三岁的时候被接进宫中的。小孩子要离家,离开父母,当然是不愿意的,哭喊着不愿意走,但是天子的命令是不可违背的,所最后还是带走了不情愿的赵曙。他十分孝顺,爱好读书,很少玩乐,而且十分节俭。
嘉祐七年(1062)的八月初四,他被立为皇子,名字也是在这个时候改的。赵曙听到诏命后推辞当皇子,而且称病就是不接旨。后来是别人劝谏了,赵曙才拜谢。但是还是不愿意当皇子,奏疏上了十多遍,仁宗不同意,而且下诏找人去劝告赵曙,赵曙被群臣从卧室里拉去皇宫。这样,赵曙才是不情愿地接受了,但是他也同时告诫舍人守好他的居所,皇上一有子嗣马上回来。
嘉祐八年(1063年)农历三月,仁宗逝世。赵曙即位,但是他首先提出的是要为仁宗守孝三年,一国之君,想也不可能,宰相韩琦为首的文武百官坚决反对,赵曙这才是断了念想,老老实实做皇帝。一波三折,赵曙这即位真的是心不甘情不愿。
这第二位,就是宋钦宗赵桓,他就是靖康之耻发生时在位的皇帝。赵桓的帝位其实是赶鸭子上架。他的父亲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宋徽宗赵佶,赵佶文化以及艺术修养确实很高,但他却不是一个好帝王。赵桓和他的父亲一样,政治能力并不突出,优柔寡断,是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
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灭辽,兵分两路南下,矛头直指北宋,而且目标很明确,就是北宋都城开封。赵佶知道后十分惊恐,吓得直接拉住蔡京长子、当时的领枢密院事蔡攸的手说:“真是想不到啊,金兵竟然敢这样猖狂,直逼开封啊!”又惊又急,竟然是一口气上不来昏了过去,狼狈的跌倒在床下。大臣们吓坏了,立刻灌药急救。在赵佶幽幽转醒后,第一件事就是索要纸笔。纸笔到了后急急忙忙写下:“皇太子可即皇帝位。”烂摊子一甩,做撒手掌柜逃避问题。于是,二十六岁的太子赵桓就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接受了其父宋徽宗赵佶禅让登基,改年号为靖康。
登基的时候,他被七手八脚的套上龙袍,这时候才明白过来的他拼命反抗,但是无济于事。他哭天抢地,也是直接晕了过去,眼泪不能改变一切,醒来后群臣早已准备好,一片贺声中赵桓赶鸭子上架,成了宋朝天子。
他并没有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危难的能力,靖康之耻遗臭万年,逃避问题当了太上皇的赵佶也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第三位就是南宋的皇帝了,宋宁宗赵扩。绍熙五年(1194)六月,孝宗去世,但是光宗却称病,不愿意主持丧礼,这显然于礼不合。丧礼还是要办的,大臣们就请太皇太后吴氏出面,吴氏就是光宗的祖母,宁宗的曾祖母,老人家德高望重。光宗的行为显然是摆明了对皇位没兴趣,大臣们就索性上书:“皇子嘉王扩,一向仁慈孝顺,应立于储君,以安定人心。”光宗一看立即批示:“历事岁久,念欲退闲。”相当的干脆。于是在举行祭礼时,赵汝愚等重臣率文武百官在孝宗灵柩前请求太皇太后吴氏宣布光宗禅位诏,让嘉王,也就是赵扩即位。在吴氏宣读:“皇帝心疾,未能执丧,曾有御笔,欲自退闲,皇子嘉王扩可即帝位。”之后,*易主,赵扩成了天下之主。
赵汝愚从丧礼出来后,传达了太皇太后的意思,说明了禅位诏的情况。赵扩没有欣然接受,而是坚决推辞,说自己可能会背负不孝的罪名。赵汝愚劝道:“天子的大孝,是安定天下、维护*,如今朝廷内外忧心忡忡,人人惶惶,如果发生了变故,太上皇又该如何?”大臣们这才把嘉王赵扩从人群中拥出,赵扩还是推辞:“上告大妈妈,臣做不得,做不得。”太皇太后吴氏出面,立刻命太监拿来龙袍,亲自给赵扩披上,赵扩不敢用力反抗,生怕伤着年事已高的曾祖母,最终还是妥协。就这样,赵扩正式成了宋朝的实际统治者。
这三位帝王,即位之路都是一波三折。我们知道很多为了皇位你死我活的人,也知道不少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人,但是像这三位这样对皇位避之不及的,真是少见。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一个皇帝的好坏,是英雄还是狗熊,在历史的检验下明明白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