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屏幕预计3年成长20倍,柔性折叠屏能为手机厂商带来什么?
折叠式屏幕预计3年成长20倍,柔性折叠屏能为手机厂商带来什么?
北京时间10月10日消息,中国触摸屏网讯,「折叠式屏幕」预计3年成长20倍 将由三星、lg和中国京东方抢大饼;
本文来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8/1010/51671.html
芯科技消息,讨论多年的可折叠式智能手机,量产的可能性越趋明朗化,三星电子和中国华为都正如火如荼准备明年抢先发布可折叠式智能手机,现在美国显示器市场研究公司(dscc)也在最新的报告书提到,预计到2022年,全球可折叠显示器市场的规模将超过89亿美元。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et,也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发布折叠屏幕市场暴风成长的预告。
近年除了手机以外,其他的it产品需求也大幅增加,可折叠式屏幕的发展势必会成为新的趋势与需求,现在技术已经发展出来,剩下的就是克服量产的问题,也因此除了三星过去十年致力发展曲面屏、折叠式屏幕之外,华为也积极开发可折叠式手机。现在lg与中国京东方等面板厂也对这新的竞争格局有极大的关心。
在9日dscc的研究报告中,明年全球折叠显示器面板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310万件,2022年折叠显示屏幕的出货数量可增长约为6300万件,相隔3年便可以成长20倍,销售额预计将以每年15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将在2022年达到89亿美元。
可以注意到的是,柔软度较高的oled屏幕近年来积极运用在各种产品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三星从galaxy s8就发表的曲面侧边屏幕,同时兼具独立使用的功能;亦或是苹果推出的apple watch,边缘虽是屏幕却可以呈现舒适的弧形,由此可知,未来可折叠显示屏幕有相当大的可能扩展到各种产品,包括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等。dscc报告书更表示,可折叠式屏幕的量产将影响整个oled显示器行业的供需。未来业界包括三星、lg和中国京东方在内的三家公司,都配备灵活的面板生产线,预计将在未来引领竞争。
根据韩联社的报导,企业关系者表示,虽然还没有哪一家公司开始认真地生产折叠屏幕,但从明年开始将会竞争性的全面发展,全球厂商也会开始积极进入市场抢占先机。虽说折叠屏幕的技术上已经进入成熟期,但折叠智能手机的需求市场展望依然不太明朗,也因此每一家的调查结果都相差很大。
但各家报告中没有分歧的部分是「折叠手机市场将会有一个爆发性的发展」,近期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也发表2019年科技趋势,折叠屏幕手机便是其中一大项目,可见2019年可折叠式智能手机的问世相当明确,若是未来屏幕制造商的大规模生产系统进入成熟期,屏幕价格将下降,市场便将继续爆炸式的增长。
差异化进行时 柔性折叠屏能为手机厂商带来什么?
对于智能手机而言,硬件缺乏创新不再是什么新鲜话题。
受到用户体验、外观设计等条件的限制,近几年的智能手机,在许多零部件开发上都已经逐渐接近物理极限。随之,整个产业都步入了硬件创新的瓶颈期,虽然终端厂还是不断从各部件上进行微创新,但从本质上并无法改变智能手机销量持续下滑的窘境。这样的情况下,也使得终端厂商对于差异化的追求愈发极致。
自从三星首次提出了柔性可折叠屏的概念后,终端厂商纷纷对这项技术抛出橄榄枝。国内外供应链在看到客户端的需求后,也开始投入柔性可折叠屏的开发。
技术瓶颈难突破 量产时间多次延后
此前,三星被曝为折叠手机申请专利,紧接着又被曝光将在note 9上采用柔性折叠oled屏,不过现在看来这一说法并未实现。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三星的柔性折叠屏暂时还未能满足量产。除三星外,同样是韩国厂商的lgd目前也加紧柔性折叠屏的开发进度,另外,国内供应链大力推动此项技术的企业还有京东方、天马、维信诺等。
不过,上述这些厂商目前都仍未能进入量产。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折叠屏无法量产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链还未找到最合适的盖板材料。"
满足折叠屏生产的盖板材料需要同时满足柔韧性、透光率且还要有很强的表面防划伤性能。而表面防划伤与柔性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还待供应链拿到能够同时满足这些要求的材料才能解决。由供应链得知的消息显示:目前为止,折叠屏盖板材料共有cpi、pi、pc、压克力、pet几种,其中可行性最高的一种是cpi膜,这种材料比起普通的pi膜来说具有更高的透光率。
据悉,三星就是采用了这种cpi膜作为折叠屏的和新材料。而这种性能优于普通pi膜的材料,它的价格也令人乍舌。有消息指出,三星采用的cpi膜,成本价达约人民币3000元/ ㎡,较普通pi膜高出3~5倍。
笔者还了解到:由于国内供应链厂商缺乏基础材料技术,现阶段只能在拿到后段材料后进行混配,导致失去性价比的优势,初期使用cpi膜的成本将是普通pi膜近10倍。反观三星和lg,两家公司均为全球化工材料巨头,在基础材料技术和成本上有绝对的优势。
据了解,目前能够提供此材料厂商住友,该公司的cpi膜工厂是与三星合资投建。此外,早前三星已经在韩国本土兴建了一条柔性可折叠oled屏的试点产线,这条产线最快有望在2018年底投入量产,计划产能是100万张oled折叠面板。从目前的布局及产品开发进度来看,三星相比其他厂商来说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天马也有可能成为第一家量产折叠屏的厂商。据透露,天马将成为为moto新款v3的折叠屏供应商之一,而新款v3将利用柔性屏来取代上一代v3上的屏幕转轴。而天马实现柔性屏的方案,也将会采用cpi膜作为盖板材料。
其实不论是天马还是三星优先量产,材料成本和生产良率两大因素,都会造成折叠屏售价大幅增加,最终导致搭载折叠屏的终端产品售价增加。
终端抛出橄榄枝 折叠屏是否会成为大势所趋
文章开头曾提到,在市场环境压力的影响下,终端厂都在一味追求产品差异化,眼下不仅一家终端品牌提出将会推出折叠屏手机。三星、苹果、华为、moto、lg等等,均有意推出搭载折叠屏的产品。
然而,十分现实的三大问题还摆在终端厂面前。
首先是供应链尚不具有量产能力,除了上述提到的基础材料问题,柔性折叠屏还面临触摸屏、偏光片贴合技术不够成熟的问题。由此也能够说明,柔性折叠屏产品难在短时间内走向成熟。或许不久后就有个别厂商实现量产,但对于任何一个业内新产品来说,开发初期的良率定然不容乐观,因此也引申到第二项成本问题。
不仅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在良率爬坡阶段,生产过程中的报废率增加,或是uph下降。由此导致产能利用率不高,产品成本再次增加,如此高成本的产品,供应链提高售价无可厚非。眼下智能手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整体销量衰退,产品利润下滑。这样的前提下使用柔性折叠屏,意味着进一步加大整机的成本。
最后从终端品牌整机成本增加考量,想要提高利润空间唯一的途径是提高产品售价。
业界综合三星目前拿到cpi材料的价格进行预测,三星首款折叠屏手机价格或是160万~200万韩币(折合人民币1万至1万2)。这一价格,与三星最新的旗舰产品note 9(最新报价约7000元人民币)相差3000-5000元。
而这样大幅提升产品价格的状况,相信不论是苹果、华为或是其他的终端厂商,在现阶段推出折叠屏手机或许都是难以避免。
然而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开始出现衰退的当下,真的会有大批用户为这样高价的产品买单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综上述来看,折叠屏手机在产品步入成熟期之前,此类产品不论是供应链还是终端,很难有更大的空间做价格调整。这也使得折叠屏在短期内将会仅用在终端旗舰机型上,形成一个小规模的差异化高端市场。
增长率高达151%,2022年可折叠面板或迎来大爆发!
根据研究机构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2019年可折叠面板出货量为310万片,整体销量并不高。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可折叠面板初期因为售价影响,价格较高,出货量将呈现开低走高的趋势,未来几年的成长将会爆发。
另一方面,明年或将只有三星和华为推出采用可折叠屏幕的智能手机,其他智能手机厂商尚未跟进,这也将影响明年可折叠面板的出货。
不过,随着成本与价格逐年下滑,以及采用的厂商增多,覆盖的应用领域变大,该机构预计到2022年,可折叠面板的出货量将会达到6300万片,营收则将年增151%,达到89亿美元。
据了解,三星首款可折叠屏幕智能手机上市时间传从今年11月延迟到了明年初。对于这款产品,目前所知的是,这款折叠手机名为galaxy x,也有可能是galaxy wing。将采用可折叠的7.3英寸三星制造oled显示屏。不仅尺寸上秒杀市面上众多手机产品,最重要的是由于其可折叠的特性,携带起来非常方便。
根据此前的消息,三星在a3产线中已经建立了一条可折迭oled面板的测试产线,在测试产线能进入大量生产后,预计单一产线全年将达到生产10万片的规模,而在2019年三星预计将生产100万片可折迭oled面板。
同时,华为公司轮值主席胡厚崑在世界经济论坛表示,其首款支持5g的android智能手机也将配备可折叠显示屏,该机将于2019年中期推出,但官方并未表明该机是否也将是华为首款可折叠手机。
不过,随着手机厂商开始推出采用可折叠面板的智能手机,三星、lgd以及京东方这些主要面板厂商在未来或将迎来另一片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