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从汉文帝到汉景帝,三位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解决诸侯王的问题?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4-11 10:24:51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西汉诸侯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西汉政权建立之后,汉高祖刘邦把分封同姓诸侯王作为巩固皇权的政治支柱。但是随着诸侯王实力的增长,他们逐渐产生了同汉帝国分庭抗... [详细]...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西汉诸侯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西汉政权建立之后,汉高祖刘邦把分封同姓诸侯王作为巩固皇权的政治支柱。但是随着诸侯王实力的增长,他们逐渐产生了同汉帝国分庭抗礼的野心。如何解决诸侯王问题,从文帝、景帝到武帝,三位皇帝先后采用了众建诸侯、削藩入郡和推恩分封的策略,最终彻底了这一棘手问题。

从汉文帝到汉景帝,三位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解决诸侯王的问题?

  一、汉文帝众建诸侯

  众建诸侯,就是将一个大的诸侯王国分割为若干小国,诸侯王国数量增加,但总的封邑不变,以此达到削弱单个诸侯王国的目的,使其无力与**抗衡。这一策略是著名的政治家贾谊提出来的。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围绕代、齐、梁、赵等与皇位传承有关的诸侯王国,文帝开始了第一次众建诸侯。他把代国分为代和太原,分别封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恢复梁国,封皇子刘揖为梁王;分齐为齐、城阳和济北三国,齐国由刘襄之子刘则继承,立刘肥之子刘章为城阳王,立刘兴居为济北王;分赵为赵和河间二国,赵王刘遂不变,立刘遂弟刘辟强为河间王。至此,诸侯王国数从文帝即位初的八国增加到十三国。

  文帝十六年,在齐文王刘则死后,文帝第二次众建诸侯,他分齐为齐、济南、淄川、胶西、胶东、济北等六国(济北国在文帝三年刘兴居反叛后,国废为郡,这次是复国);分淮南为淮南、衡山、庐江三国,汉之诸侯王国数量增加为十七。汉帝国对诸侯王国的抑制政策,由此而开始明显起来。

  文帝众建诸侯以削弱诸侯王国,然而就整个文帝期间而言,不管汉帝国如何苦心调整,也不管王国数量如何增减,汉帝国和诸侯王国总的领土都相对稳定不变,各诸侯王之王系也基本稳定不变,同时,汉帝国和诸侯王国的关系,汉之诸侯王国制度,也是稳定不变的。

从汉文帝到汉景帝,三位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解决诸侯王的问题?

  二、汉景帝削藩入郡

  削藩入郡,就是把诸侯王国的部分郡直接收归*直辖,或把部分县划入*直辖郡,以此削弱诸侯王。这一主张是晁错提出的。

  晁错是一位具有远见的政治家,早在文帝时就多次上书,主张削藩,严厉打击那些骄横不法的诸侯王。及汉景帝即位,晁错以帝师得幸于景帝,先为内史,后迁为御史大夫。他不顾诸侯王和朝廷大臣的反对,强制推行削藩措施。他认为诸侯王国实力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威胁汉帝国政权,如果不削藩,后果不堪设想。对于削藩,诸侯王国肯定不满意,但“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

  景帝三年,采取晁错的削藩策,开始削减诸侯王国的领土。首先,削刘戊之楚国的东海郡,属汉为郡;又削刘遂之赵国的常山郡,先属汉为郡,又于景帝五年置中山国以封皇子刘胜;再削刘卬之胶西国六县,属汉置北海郡。

  很显然,削藩入郡严重触犯诸侯王的利益,势必引起诸侯王的强烈不满和不安,所以直接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朝继续削减参与*的诸侯王国之领土。废除刘辟光之济南国,属汉为济南郡;废除刘濞之吴国,吴国领有的三郡,吴郡属汉为郡,以东阳和鄣二郡置江都国;由楚国再割出薛郡复置鲁国,使楚国仅余彭城一郡;废除刘遂之赵国,赵国领有的巨鹿、清河二郡属汉为郡,邯郸郡先为汉郡,后立为赵国。

  同时,景帝还乘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余威,将没有参与*的燕、代、庐江等国的边郡收为汉郡,以加强边防,隔断其与匈奴、南越的通道。燕国被削去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仅余广阳一郡;代国被削去代、定襄、云中三郡,仅剩太原一郡。徙衡山王刘勃于济北,迁庐江王刘赐为衡山王,废除庐江国,收庐江、豫章二郡属汉直辖。

  通过削藩入郡,诸侯王国封地日益缩小,汉郡的数目急剧增加,真正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

从汉文帝到汉景帝,三位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解决诸侯王的问题?

  三、汉武帝推恩分封

  推恩分封,就是汉帝国*允许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内,封王子为侯。这一主张是主父偃提出的。

  主父偃认为,古时候诸侯之地不过百里,实力弱小容易牵制。现在有的诸侯王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无事之时,诸侯王骄奢淫逸,不遵法度;一有变故,则联合起来威慑京师。汉廷以法削藩,他们就举兵*。如今,诸侯王只有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他的王子虽然也是亲骨肉,但没有尺寸之地的封邑。所以,他建议汉武帝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封王子为侯。这样人人喜得所愿,朝廷既得到了德施的美名,而实际上又析分了诸侯王国,使其实力越来越弱小。

  汉武帝以前,王子封侯是皇帝的恩赐,并非通例。推恩分封满足了非嫡长子的诸侯王子裂土封侯的愿望,又达到了析分其国、削弱诸侯的目的。因为诸侯王子封侯,其地被纳入*直辖郡县的管理之下,不再属诸侯王国管辖。

  推恩分封实行之后,王国越分越小,大国不过十余城,仅相当于汉帝国的一郡之地。小国不过数十里,有的仅相当于几个县。这样就从根本上解除了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

  四、三种策略的分析、比较及传承

  (一)文帝众建诸侯的效果十分有限。文帝众建诸侯不是常态,需要等待诸侯王国发生变故,他两次众建诸侯,一是在齐哀王刘襄死后,一次是在齐文王刘则死后,这样的时机是被动等待,不可强求,所以终文帝之世,也仅分了赵、齐、淮南三国,而其他强藩如吴、楚等国却依然如故,因而效果是十分有限的。

  (二)景帝削藩入郡极大地削弱了诸侯王国的实力,但手段过于强硬。经过景帝的削藩,王国封域已不能与汉初同日而语。汉初,*直辖郡仅有十五个,诸侯王国少则三郡,多则六郡,如齐国辖六郡七十三县。通过削藩入郡,王国封地日益缩小,汉郡的数目急剧增加。大多数王国只有一郡或数县,而汉郡八九十。汉初,诸侯王国地处边疆,与匈奴、闽越接壤,且连为一片。削藩入郡后,汉郡与诸侯王国犬牙交错,互相牵制。但削藩入郡直接侵夺诸侯王国封邑,他们在心理上难以承受,所以不惜铤而走险,发动*,给国家带来不稳定因素。

从汉文帝到汉景帝,三位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解决诸侯王的问题?

  (三)推恩分封既达到削弱诸侯王国的目的,又确保了稳定的局面。由于推恩分封照顾了诸侯王要求分封子弟的愿望,又符合削弱诸侯王国的目的,乐于为双方所接受,所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主父偃推恩分封,继承了贾谊众建诸侯的思想,两者都是通过“众建”来削弱诸侯王国的力量。不同的是,众建诸侯所建的是王国,其依然独立于汉郡之外,并没有增强**的实力;推恩分封所建的是侯国,隶属于汉*直辖郡,增强了**实力。

  (五)主父偃推恩分封,是在总结晁错削藩入郡策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削藩入郡将诸侯王国的部分封邑收为汉*直辖,既削弱了诸侯王国,又强化了*政权,这一思想被主父偃继承,推恩分封时所封的王子侯,其封邑均隶属于*直辖郡;削藩入郡直接侵夺诸侯王国的封地,手段简单粗暴,主父偃对此进行了修正,让诸侯王主动以所辖郡县封王子为侯,这样“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符合了非嫡长子的其他王子的需求,又使诸侯王在情感上容易接受。

从汉文帝到汉景帝,三位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解决诸侯王的问题?

  (六)景帝时期的削藩入郡和军事打击,为武帝的推恩分封提供了保障。推恩分封之所以成功,除了这个策略非常高明之外,也离不开景帝时期的削藩入郡和军事打击。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以后,诸侯王国的实力已经大大削弱,再也无力反叛。

  (七)汉武帝在推恩分封的同时,继续执行削地、除国策略。汉武帝时,诸侯王以罪削地、除国者随处可见。梁平王刘襄(与齐哀王同名,但不是一人)与其祖母李太后争雷尊,被削去八县;淮南王刘安有罪,被削去期思、弋阳两县,并入汝南郡。济川王刘明射杀中尉,济东王刘彭离与亡命少年杀人越货,其王国皆被废为汉郡。可见,汉武帝不仅没有否定削藩入郡,反而对逾制、违法的诸侯王惩罚更为严厉,终武帝之世,诸侯王因罪或无后而除者有十国,列侯、王子侯因罪夺爵免国比比皆是。

  经过文帝、景帝和武帝三代皇帝不遗余力的打压,汉初的诸侯王问题终于得到完美解决,这为后来武帝集中兵力解决匈奴边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