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知识分享
webpack 4
webpack 四大核心概念:
- 入口(entry) // 打包入口
- 输出(output) : 打包后输出的位置配置
- loader : loader 让 webpack 能够去处理那些非 JavaScript 文件(webpack 自身只理解 JavaScript)。loader 可以将所有类型的文件转换为 webpack 能够处理的有效模块
- 插件(plugins) : 有更强大的功能,比如:打包优化,压缩、代码分割、静态资源处理、环境变量的注入、将所有css的module抽取为单个文件等
1.入口
配置 entry
属性,来指定一个入口起点(单页面)(或多个入口起点(多页面))。默认值为 ./src
//单页面入口
entry: {
main: './path/to/my/entry/file.js'
}
//单页面入口简写 chunk名默认为main
entry:'./src/main.js',
//多页面入口
entry: {
pageOne: './src/pageOne/index.js',
pageTwo: './src/pageTwo/index.js',
pageThree: './src/pageThree/index.js'
}
webpack4
打包应用过程中的提取公共代码部分。相比于webpack3
,4.0
版本用optimization.splitChunks
配置替换了3.0
版本的CommonsChunkPlugin
插件,splitChunksPlugins只能用于如何抽离公用的代码,也就是抽离公用代码的规则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acheGroups: {
// 打包业务中公共代码
common: {
name: "common",
chunks: "all",
minSize: 1,
priority: 0
},
// 打包node_modules中的依赖库
vendor: {
name: "vendor",
test: /[\\/]node_modules[\\/]/,
chunks: "all",
priority: 10
}
}
}
}
2.出口
Output用于配置打包输出的文件,包括输出文件的文件名、输出路径、静态资源地址
output: {
//文件的输出路径,必须是绝对地址,__dirname 总是指向被执行 js 文件的绝对路径,所以当你在
// /d1/d2/myscript.js 文件中写了 __dirname, 它的值就是 /d1/d2
path:__dirname + '/build',
//配置输出文件名,可添加路径配置,可使用占位符,占位符有以下5种:
//name: chunk名,在该例子中就是app和search
//hash: 模块标识符的hash值,跟工程内容相关
//chunkhash: chunk内容的hash值,只和当前chunk内容相关,可用于缓存设置
//id: 模块标识符
//query:模块查询参数,取文件名中?后面的内容
filename: 'static/js/[name].[chunkhash:8].js',
//用于设置非entry入口的chunk的输出文件名,非entry入口的chunk一般在动态引入和抽取公共代码或者进
//行代码分割等操作
chunkFilename: 'static/js/[name].[chunkhash:8].chunk.js',
//用于设置打包过程中产生的静态文件的最终引用地址,静态文件的最终引用地址为output.publicPath +
//output.filename
publicPath: ''
}
resolve
resolve{
alias: {
'root':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
'common':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components/common'),
'action':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redux/action'),
'workbench':path.resolve(__dirname,'../src/components/workbench'),
'prepareAPath':path.resolve(__dirname,'../src/redux/action/workbench/dataprepare'),
'updateChart':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redux/action/workbench/visualize-component/UpdateChart.action.js'),
}
}
//使用
import {changeDataSetDefine,fetchDataSetPost} from 'prepareAPath/MainTemplate.action';
3.loaders
babel-loader
将ES2015+的代码转码为ES5的代码
modlue: {
rules: [
{
test: /\.js$/,
exclude: /(node_modules|bower_components)/,
use: 'babel-loader'
}
]
}
exclude表示不处理的目录,一般node_modules
中的第三方js文件不在我们的处理范围内。
style-loader
将css模块以style标签的形式加入到html中
css-loader
主要用来解析css中的静态资源,将@import和url()解析为import/require(),解析出的除css以外的静态资源,一般交给url- loader和file-loader去处理
sass-loader/less-loader
将sass/less代码转换为css
解析一个sass文件,并不只需要一个loader,它需要多个loader串行处理,webpack可以配置多个loader串行处理:
module: {
rules: [
{
test: /\.sass$/,
use: [ 'style-loader', 'css-loader', 'postcss-loader', 'sass-loader' ]
}
]
}
use可配置为一个数组,loader从右往左依次执行,且前一个loader的结果是下一个loader的输入。最后一个loader的输出就是我们最终要的结果。一个sass文件首先经过sass-loader
处理,变成css文件,又经过postcss-loader
处理,添加浏览器前缀等功能,接着交给css-loader
去解析css文件引用的静态变量,最后由style-loader
以script
标签的形式加入到html中。
url-loader/
file-loader
url-loader
和file-loader
是一对用来处理图片、svg、视频、字体等静态资源文件的loader。一般体积比较小的资源交给url-loader
处理,编码为base64字符串,直接嵌入js文件中。体积较大的文件由file-loader处理,直接释放为了一个输出文件。
module: {
rules: [
{
test: /\.(png|jpe?g|gif|svg)(\?.*)?$/,
loader: 'url-loader',
options: {
limit: 10000,
name: 'img/[name].[hash:7].[ext]'
}
}
]
}
一般只配置url-loader
即可,在资源超过limit的时候,url-loader
会将资源自动交给file-loader
处理,并将options内容也传递给file-loader。
4.插件
HtmlWebpackPlugin
HtmlWebpackPlugin插件可以用来生成包含你所有打包文件(js和css)的html文件,特别是你在打包文件名配置了hash,就不得不用这个插件了。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html'),
filename: 'static/index.[hash].html',
inject: true,
minify: false,
chunks: ['app', 'vendor']
})
- template: HtmlWebpackPlugin生成html文件的模板
- filename: 输出的html文件名,规则和output的filename相同
- inject: 是否注入打包的文件,包括js和通过MiniCssExtractPlugin打包输出的css文件,默认为true
- minify: 是否压缩
- chunks: 只注入某些特定chunk的输出文件,在多文件场景下比较有用
MiniCssExtractPlugin
MiniCssExtractPlugin
将一个chunk中的css抽取为一个单独的css文件,如果chunk中不包含css,则不生成文件。且支持按需加载和sourceMap。webpack4新增插件,在webpack4之前是使用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来做这件事。官方文档总结了MiniCssExtractPlugin
相对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的四个优势:
- 按需异步加载
- 没有重复编译(性能)
- 使用更简单
- 专门为css设计
const MiniCssExtractPlugin = require("mini-css-extract-plugin");
const devMode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new MiniCssExtractPlugin({
// Options similar to the same options in webpackOptions.output
// both options are optional
filename: "static/css/[name].[contenthash:8].css",
chunkFilename: "static/css/[id].[contenthash:8].cs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use: [
devMode ? 'style-loader' : { // MiniCssExtractPlugin目前还没有HMR功能,所以最好只在生成环境使用
loader: MiniCssExtractPlugin.loader,
options: {
publicPath: '../' // 可单独配置publicPath,默认采用output中的publicPath
}
},
"css-loader"
]
}
]
}
}
CopyWebpackPlugin
CopyWebpackPlugin用来处理静态文件,可以将文件或者文件夹原封不动地移动到打包目录。
const CopyWebpackPlugin = require('copy-webpack-plugin')
plugins: [
new CopyWebpackPlugin([
{
from: 'public/theme/dark.js', to: 'theme'
},
{ from: 'source', to: 'dest', toType: 'dir|file|template' }, // 手动设置to的类型,比如设置成dir,即使to设置为a.js,最后也会生成a.js文件夹
{ from: 'source', to: 'dest', context: '/app' }, // 基准目录,from相对于context解析
{ from: 'source', to: 'dest', ignore: ['*.js'] }, // ignore, 忽略匹配的文件
'source' // 只有from,to默认为output的path
], {
context: '/app', // 同上
ignore: ['*.js'], // 同上
})
]
CleanWebpackPlugin
CleanWebpackPlugin用来清除打包目录,主要用于每次重新生成的时候,清除残留文件。尤其文件有hash值的情况下
const CleanWebpackPlugin = require('clean-webpack-plugin');
const config = {
plugins: [
new CleanWebpackPlugin(['dist', 'bulid/*.js'], {
watch: false, // 是否在--watch(持续增量式监控编译)模式下也清除files然后重新编译,默认
//为false
exclude: [ 'files', 'svg', 'css' ] // 不删除的子目录和文件
}),
]
DefinePlugin
DefinePlugin用来定义webpack编译期间的全局变量。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变量,来做不同的动作。最典型的就是可以区分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比如在开发环境打印各种警告、错误,在生产环境去掉这些跟业务无关的代码。
DefinePlugin的参数是一个对象,键名是一个标识符,或者用.
隔开的多级标识符,
new webpack.DefinePlugin({
'process.env.NODE_ENV': JSON.stringify('production'),
PRODUCTION: JSON.stringify(true),
VERSION: JSON.stringify('5fa3b9'),
BROWSER_SUPPORTS_HTML5: true,
TWO: '1+1'
});
DefinePlugin的原理很简单,只是在编译过程中遇到这些定义好的键名,就用键值做简单的文本替换。所以,你如果想给全局变量赋一个字符串,需要这样写'"production"'
,一般使用JSON.stringify
来转一下。
ProvidePlugin
// 全局暴露统一入口
new webpack.ProvidePlugin({
$: "jquery"
}),
uglifyjsWebpackPlugin
js压缩插件,webpack4 新增了webpack4新增了mode
配置。webpack会根据mode
值自动做不同的优化
webpack4 只需要在script里面写成 "build": "webpack --mode production", 就自动压缩了
代码分割
代码分割可以把代码按照一定的逻辑分割,用来做按需加载或者并行加载,以减少加载时间。在webpack中,主要有以下3中方 式,实现代码分割:
- Entry Points: 手动在
entry
入口配置处配置多个入口 - SplitChunks: webpack4默认带这个优化插件,用于抽取不同chunk的公共部分,或者直接代码分割
- Dynamic Imports: 动态加载,在函数中使用
import()
语法,webpack使用SplitChunks
将import()
加载的module分割为一个单独的chunk,并在函数执行时加载该chunk对应的js文件。
1.SplitChunks
webpack4
打包应用过程中的提取公共代码部分。相比于webpack3
,4.0
版本用optimization.splitChunks
配置替换了3.0
版本的CommonsChunkPlugin
插件,splitChunksPlugins只能用于如何抽离公用的代码,也就是抽离公用代码的规则。
splitChunks
默认只对按需加载的chunk起作用,会自动将import()引入的module分割为单独chunk,但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新chunk中的模块被共享或者来自
node_modules
- 新chunk必须大于30kb
- 按需加载的chunks并行加载的数量要小于等于5
- 入口文件的并行加载的请求应该小于等于3
在执行后两个原则的时候,体积大的chunk被优先生成。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acheGroups: {
// 打包业务中公共代码
common: {
name: "common",
chunks: "all",
minSize: 1,
priority: 0
},
// 打包node_modules中的依赖库
vendor: {
name: "vendor",
test: /[\\/]node_modules[\\/]/,
chunks: "all",
priority: 10
}
}
}
}
splitChunks
的默认配置如下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hunks: 'async',
minSize: 30000, // chunk只有超过这个大小才会被分割
maxSize: 0, // 大于这个体积的chunk会被自动分割为更小的chunk
minChunks: 1, // 一个模块被共享的chunk数量大于minChunks时,才会被分割出来
maxAsyncRequests: 5, // 按需加载最大的并行数
maxInitialRequests: 3, // 初始加载最大的并行数
automaticNameDelimiter: '~', // name为true时,新chunk的文件名由cacheGroups的key加上chunks属性的一些信息生成,automaticNameDelimiter是分隔符
name: true,
cacheGroups: { // 配置拆分规则,会继承splitChunks所有的配置项,所有splitChunks配置项都可以在这里重写覆盖,test、prioprity、reuseExistingChunk是cacheGroups独有的属性
vendors: {
test: /[\\/]node_modules[\\/]/, // 模块匹配规则,可以是正则表达式或者函数,不写默认选择所有模块
priority: -10 // 优先级,当同一个模块同时包含在不同cacheGroup中,该模块将被划分到优先级高的组中
},
default: {
minChunks: 2,
priority: -20,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 如果该chunk包含的modules都已经另一个被分割的chunk中存在,那么直接引用已存在的chunk,不会再重新产生一个
}
}
}
}
splitChunks
的chunks属性表示作用的chunk范围。chunks可以是一个函数,完全由开发者控制;也可以是一个字符串,字符串一共有3个值:
- initial,表示只作用于入口chunk
- async,表示只作用于动态引入的异步chunk
- all,所有chunk
name
name属性表示最后生成chunk的文件名,有以下3种类型取值:
- boolean,设置为
true
,则会根据cacheGroup的key和chunks属性的信息自动生成 - string,如果设置在
splitChunks
下,那所有chunk设置为相同的名称,这会造成不同的chunk合成为一个chunk,当然你可以设置在cacheGroup
下 - function,完全由开发者控制
webpack在打包的时候会将import的组件全部打包进去,如果利用react-route(4以前)来实现路由机制的,可以采用它提供的getComponent来动态获取组件,这样就实现了按需加载,在react-router 3中,可以使用Route
组件中getComponent
这个API来进行代码拆分。getComponent
是异步的,只有在路由匹配时才会调用。
const datasource = (location, cb) => {
require.ensure([], require => {
cb(null, require('../components/workbench/datasource/index').default)
}, error => {
console.log('failed');
},'datasource')
};
<Route path ='datasource' getComponent ={datasource}>
//第一个参数dependencies是一个数组,代表了当前require进来的模块的一些依赖;
//第二个参数callback就是一个回调函数。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回调函数有一个参数require,通过这
//个require就可以在回调函数内动态引入其他模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个require是回调函数的参数,
//理论上可以换其他名称,但是实际上是不能换的,否则webpack就无法静态分析的时候处理它;
//第三个参数errorCallback比较好理解,就是处理error的回调;
//第四个参数chunkName则是指定打包的chunk名称。
Vue项目中路由设置一般会引入组件,然后使用。但是这会造成项目一次加载很多组件,影响响应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使用路由的懒加载,有三种方法可以实现:
export default new Router({
routes: [
{
path: '/',
name: 'HelloWorld',
component:r=>require.ensure([],()=>r(require('@/components/HelloWorld')),'HelloWorld') // 1.
// component:()=>import('@/components/HelloWorld'/*webpackChunkName: "helloworld2"*/) // 2.
// component:resolve=>require(['@/components/HelloWorld'],resolve) // 3.
}
]
})
打包结果
- 异步加载的会单独打包成单独的chunk(多个文件组成的一个代码块,例如把一个可执行模块和它所有依赖的模块组合和一 个 chunk )
- 公共的业务代码以及第三方moudle打包成单独的chunk使用插件(SplitChunks)
bundle 与 chunk 的区别
- 打包过程中被操作的模块文件叫做chunk,例如异步加载一个模块就是一个chunk
- bundle是最后打包后的文件,最终文件可以和chunk长的一模一样,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他是多个chunk的集合
.map文件
.map 文件是什么:
Webpack打包生成的.map后缀文件,使得我们的开发调试更加方便,它能帮助我们链接到断点对应的源代码的位置进行调试。
.map文件的作用:
项目打包后,代码都是经过压缩加密的,如果运行时报错,输出的错误信息无法准确得知是哪里的代码报错。 有了map就可以像未加密的代码一样,准确的输出是哪一行哪一列有错(方便调试)。
打包流程
本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cao_dan/article/details/85703672
上一篇: 盒子居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下一篇: 后台管理系统项目之新增用户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