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派别人去北伐,最后能够成功吗?
失败这件事情,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组织,每一个群体,都一定经历过。而一有失败,我们都会总结原因,个人失败找出自身不足,组织或群体失败则找出导致失败的直接关系者。
可是,在偌大的组织群体当中,一次重大的失败真的仅仅是因为一个人的失误吗?不,很多时候都不是这样,还有很多背后的偶然与必然,可为了组织或群体安定,我们需要一个答案,也需要一个交代。
“关羽大意失荆州,败死麦城”,这便是大家将错误归结于一人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但荆州之失,真的仅仅是关羽一人的过错吗?
襄樊之战
关羽一生最重大的失误,就出现在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襄樊之战当中。襄樊之战,在诸葛亮《隆中对》之后,是关羽率部队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操占领的襄阳、樊城的一次北伐战争。
战争之始,形势于关羽是有利的,关羽不仅围困樊城襄阳,还因为洪水之地利,水淹前来救援的七军。他打败援军,俘获于禁等人,重创了曹魏。但好景不长,本与刘备联盟的孙权方并不愿意看着关羽方北伐成功,便接受了曹操方的建议,派出吕蒙偷袭关羽,而最终,关羽失了荆州,也失了性命。
而这些,便是“大意失荆州”的由来。
失败之因
无可争论,关羽在襄樊一战后期的一些战略决断是错误的,当他得知孙权要讨伐自己时,他依旧犹豫着不愿从樊城退兵,他还未能处理好与部下的关系,使得有部下在吕蒙部下的游说下投降。这些都是关羽在这一战后期的过失。但要说这荆州之失仅仅是他的过失,也是不准确的。
脆弱的利益外交是关羽失荆州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我们可以得知,在这次战争当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便是孙权与曹操的合作。
在此次战争之前,孙权与刘备本为联盟关系,按理说,即为联盟,总是互利互惠,也不可能出现双方相互对抗的事情。但国家与国家交往的基础便是利益,即便当时天下三分,没有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国家,但三处政权都以统一天下为目标,不仅仅有各自目的,还存在竞争关系。
所以,关羽围困襄阳,樊城,对孙权的利益有害,他便毫不犹豫地抛弃与刘备方的联盟,而去进攻关羽部队。这一点,是关羽完全无法控制的一个因素。
另一方面,刘备仅派关羽孤军北伐,这也是一个不恰当的战略决策,《隆中对》中的计划,是关羽北伐,刘备率益州部队从另一方向攻打曹魏,最后和关羽部队汇合,共同应对曹魏反击。可现实却是益州部队按兵不动,仅有关羽部队围攻襄樊。而这样的孤军,则让曹操没有更多的后顾之忧,可以直接救助襄樊。
而当我们说回关羽的身上,他的失误无可争论,但这时,刘备派出关羽作为军队的第一领导者。是否也是一种失误呢?
如果刘备换一个更加谨慎的将士,或者为关羽派去更好,更有力的谋士,为关羽提出一些更好、更理智的建议,那么结果会否不同。这一切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能知道的是,刘备已经为他的决定付出了代价。他失去了自己“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关羽,也失去了荆州三郡,使得蜀汉受到极其重大的打击。
总而言之,一个人可以决定一些东西,但一场重大战争的失误,绝不仅仅是一个人造成的。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都会对一场战争的结果造成重大影响。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乾坤未定,一切皆有可能。
忠义却高傲的关羽
当下有一种神奇的现象便是民间不少人都很爱拜关羽,而拜关羽的历史渊源也很简单,他一生的忠,信,义,勇,被人们所推崇。
曾有这样一句话描写关羽:“(马)超见备待之厚, 与备言, 常呼备字, 关羽怒, 请杀之”。只因为马超对刘备的称呼不够尊敬,他便申请要杀掉马超,仅仅从这一句话,我们便可以看出关羽忠于刘备,而性格却有些骄傲鲁莽。
这忠义的性格以及过人的武艺让他深受刘备器重,而骄傲鲁莽的性格也为他后来的失败做了铺垫。甚至在襄樊一战中,孙权愿意同意曹操的意见,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关羽曾辱骂孙权派来向他女儿求亲的使者,让孙权大怒。
因此,关羽忠义却不够细致甚至有些高傲的性格,让他在后世经过各类艺术加工后深受大众推崇。但在当时,这性格却是他失败死亡的一大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 亿超眼镜品牌之路长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