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能称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看看他的出身
赵构能称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看看他的出身,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在提起赵构登基这件事的时候,多人有一个观点,那就是赵构之所以登基,因为他是唯一幸存的皇子。
可实际上,当时想竞争皇位的人,还有两个赵氏成员。一个是赵子崧,一个是赵叔向。从当时的情形去看,这两个人也未必没有希望。
赵子崧是赵匡胤的后人,而且当时就有传言,大宋天下是太祖打下来的,太宗非法夺位,让太祖后人处于边缘地位,所以现在应该立一个太祖的后人。
这种说词非常有煽动性,事实上,在赵构之后,大宋皇位就是由太宗一系,再度转入了太祖一系。
赵构的儿子死后,一直没有再生育,想从宗室中找一个人继承皇位,大家都认为应该从太祖一系中寻找。而后来的孝宗,就是从太祖一系中找出来的。
从这层意义上,赵子崧也未必完全没有希望当皇帝。
但是一切需要就看投票的结果,投票开始后不久,相州、磁州、刑州(信德)、真定等几个州府,都明确支持赵构。支持赵子崧的似乎只有淮宁府,所以赵子崧知道,再争下去是没有结果,所以马上也转而支持赵构。
赵子崧认怂比较快,所以结局也算不错。只是后来,有人和赵子崧有意见,所以翻出了他从前勤王的檄文,赵子崧遂受到了压制。
赵子崧在当时的檄文中,曾拿太祖说事,太祖是大宋开国之君,平常你扯这种话并没有什么用。但是在靖康末年,你在勤王时提出这种话题,是想干什么呢?
更主要的是,你是太祖的后人,扯这种话题,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因为这件事,所以赵子崧虽然认怂了,却也不可避免地被踩了一脚,赵构怕他翻天啊。
赵叔向是宋太宗的后人,当时就有军队七千,我们必须得知道,康王帅府刚开张时,也不过一万军队,所以赵叔向这支军队的人数并不少。
赵叔向认为,自己的路线肯定能胜赵构,因为赵叔向坚持主战,而赵构是以空间换时间。
其实,从大家都支持赵构的情形看,本身就证明,赵叔向的路线说起来激动人心,却实在没有多少人支持。
但是,赵叔向当时并不这样认为,所以在败局既定的背景下,他依然在做着无谓的努力。
在大家都支持赵构的背景下,赵叔向竟然不愿意把自己的军队交给赵构,而是想把军队交给宗泽。因为,宗泽是唯一敢公开与赵构在路线上唱对戏的人。
宋太宗系宗室赵叔向则领兵七千,直抵开封城郊。也显示了问鼎的志向。后来感到大势已去,仍“不肯以其兵与朝廷,欲与宗泽”。
问题是,赵叔向和宗泽虽然主战,但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向他们的大旗下靠拢。相反,赵构一直坚持以空间换时间,汇集到赵构旗下的人马,那是越来越多。
开始,赵叔向的谋士说,如果你有信心,率军北上迎复徽钦二帝,就不要向赵构臣服;否则,你不向赵构臣服,将是非常危险的。
问题是,赵叔向哪敢北上迎复徽钦二帝呢?关键是,就算他敢,又有几个人敢跟着他北上呢?在这种背景下,赵叔向虽然高举主战大旗,与赵构的差距却是越拉越大。
当赵构大旗下的聚集者越来越多时,他自然不会继续容忍赵叔向,于是,派刘光世捕杀了赵叔向。
他显然鄙视赵构的为人。他的谋主陈烈说“大王若归进行,则当以其兵与朝廷。不然,即提兵过河,迎复二圣”。赵叔向*交出兵马,后被赵构派武装刘光世捕杀。
看完上述两件事,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共识,赵构之所以能在竞争中获胜,不是因为他的血脉有多么高贵,或者说这不是最重要的一点,而是因为他坚持以空间换时间,赢得了大家的支持。
如果没有这一点,赵构的血脉就是再高贵,又有什么用呢?
在两汉之交时,有人诈称汉成帝的儿子,和刘秀争夺天下。刘秀对此的说法是:打天下看的是拳头而不是血脉,就是汉成帝活过来,他最多也只是个傀儡,何况一个诈称汉成帝儿子的人?
总而言之,枪杆子里出政权,其它理论都是用来为这个核心观点服务的。
或许有人会说,两汉之交和两宋之交的情况不一样,也许宋代的人就认血脉呢?
对此,只要看看靖康之乱前后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辽天祚帝死后,大辽皇帝耶律大石和天祚帝的关系,那是八杆子才能打着的。问题是,这并不影响耶律大石成为辽国的新皇帝。
辽国这样,金国也是五十步与百步。
金太祖阿骨打死后,阿骨打的儿子,虽然一个比一个牛,但是也只能眼睁地看着阿骨打的弟弟继位。
金太宗吴乞买死后,他的儿子虽然也不是吃素的,但是只以眼睁睁看着,吴乞买的侄孙继位。
宋徽宗不敢坚决主战,直接就提前退休了。
如果再往前看,李世民是怎么上位的?李世民的儿子们是怎么*的?赵匡胤是怎么上位的?赵光义又是怎么上位的?这些人,全都不迷信什么血脉,全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代表。
如果下面大佬林立,那他们必然都会想方设法地推出符合自己利益的皇帝。
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赵构是唯一的皇子了,就算徽钦二帝留在中原,肯定也会是多头政治。一切就看,哪种理论的支持者力量大了。
南宋可以这样平稳过渡,是因为当时已是成熟的官僚政治,而且北宋灭亡得非常迅速,所以军阀也好,贼寇也罢,还没有形成太大的规模,一旦有皇帝出现,谁也不敢随便否定这个皇帝的合法性,更不敢随便拥戴其它人当皇帝。
当时大宋二十多个路(类似现在的省)三四百个州(类似现在的市),他们并没有军阀化,也没有实现自治;各种义军也好,贼寇也好,因为出现的时间比较短,所以都是乌合之众,并没有整合成强大的军政集团。
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个军政长官、义军首脑,所能代表的股权,都是非常有限的。因为类似的原因,敢试图通过拥戴皇帝而获得利益的人,是非常罕见的,敢试图控制皇帝的人,也是非常罕见的。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赵构也被金国活捉了。也会有人提名一个新皇帝,而这个新皇帝一旦获得一些军政长官的支持,马上就会变成无可争议的皇帝。
因为当时的大宋帝国股权极为分散,一个人只要拥有百分三到五,甚至百分二到三的股权,就可以左右局势。
这里的百分比,只是举一个例子,也许并不确切,只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直观的感觉。
说得具体点,当时只要有几个军政长官联合推出一个皇帝,而这个皇帝从法统上没有太大争议,就会获得大家一致通过。
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控制皇帝获利的人,那都是非常罕见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因为,在那种股权分散的政治格局中,任何一个具体的军政长官,只要他有理性就能知道,自己绝不具备这种能力。
南明后来的混乱,是因为,左良玉、四镇、郑芝龙、李自成、张献忠余部,那都是伸出条胳膊,比**的腰还粗,关键是,他们之间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在这种背景下,就算崇祯皇帝亲自南迁,肯定也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格局,因为谁也不会服谁的,崇祯也奈何不了人家。
如果崇祯敢不服,这些大佬只要有人敢打出清算崇祯皇帝历史错误的旗号,也可以拥戴出新皇帝。这就好像,辽天祚帝还活着,有人就能拥戴天祚帝的堂叔当皇帝。
有人总认为,如果大明皇帝南迁,或是大明太子南渡,就可以让南明,成为第二个南宋。那是因为把皇帝想得太神奇了。
事实上,背后没有枪杆子,皇帝算什么啊?太子又算什么啊?
当时左良玉、四镇、郑芝龙、张献忠余部、李自成余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各自争雄不让,绝不是因为皇帝的合法性有问题。而是因为,人家背后的枪杆子,一个比一个硬,就算崇祯到了南京,大家也不会鸟崇祯的,何况太子乎?
如果北宋也是经过多年的、长期的大规模的内乱灭亡,渐渐出现左良玉、江北四镇、郑芝龙、李自成余部、张献忠余部那种巨型的大佬,赵构就算是唯一的皇子,又算什么呢?
赵构可以当皇帝。第一是他的血缘近。第二是他制订的大战略,符合大家的期待。第一点重要,第二点更重要。
表面上看,主战是大势所趋,所以赵构逆天行事,还能稳住皇位,就是因为他是皇帝唯一的儿子,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
在徽钦二帝时期,大宋调动十万成编制的军队,那就跟玩一样。在这种背景下,亮剑战略自然很有市场。
现在的大宋帝国,想调动三五万成编制的军队,也得把吃奶劲全使上。在这种背景下,空间换时间才是众望所归的战略,只不过类似的内容端不到桌面上。
所以从表面上看,主战派一直是获得主流的支持。其实,如果真的主流支持抗战,赵构早就*了。
如果大家都反对皇帝南撤,赵构敢南撤,大家随便扶个宗室成员,打着坚决抗战的旗号,就可以取代他。
问题是,主战只是说起来,激动人心,实际操作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 孝庄为康熙选皇后时,为何会选择赫舍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