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光解除了奉天之围大有军功,他最后为何*?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怀光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德宗让叛军打得眼看就要绝望了,就在这万分危急之际,李怀光率领朔方军前来救援了。
李怀光大发神威,逮着叛军一顿猛揍,彻底解除了奉天之围。
到此为止,由于朱泚自立为帝,所以李怀光变成了最有希望复制郭子仪成功机会地人。
此时的李怀光是朔方节度使,安史之乱开始后,郭子仪的主要军职也是朔方节度使。
解奉天之围后,李怀光官拜副元帅、中书令。这两个职务,其实已快到人臣的顶峰了。想当年,郭子仪的最高的军职也就是副元帅,因为元帅之职只有皇子才能担任。
如果李怀光继续紧握手中的枪杆子,永远听皇帝的话。等皇帝杀回长安城后,怎么看也是复制郭子仪成功的节奏。
但是很不幸,李怀光在这个关键的坎上,终于忍不住拿着枪对皇帝指手画脚了。
李怀光在解除奉天之围前,就想依靠手中的枪杆子改组**。
李怀光一再宣称,现在国家乱成这样,就是奸臣卢杞弄出来的,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把卢杞等人干掉。
怀光为人疏而愎,诵言:“宰相谋议乖剌,度支赋敛重,京兆尹刻薄军食,天下之乱皆由此。吾见上,且请诛之。”
从大道理上说,这没有错,但是从权力博弈上说,这已是近于要*的行为。
看到李怀光这副样子,唐德宗哪敢让他进城呢?于是就找理由拒绝李怀光率军进城休整,理由也是光明正大的:趁敌人溃败之际,你赶紧追击敌人吧。
杞即说帝曰:“怀光兵威已振,逆贼破胆,若席胜,可一举灭贼。今入朝,则必宴劳流连,贼得从容完备,卒难图也!”帝不得其情,因然之。乃敕怀光屯便桥,督诸将进讨。怀光自以径千里赴难,为奸臣拫隔不得朝,颇恚怅,去屯咸阳。
史书在说到这件事时,总说这是奸臣卢杞害怕李怀光清理他,所以怂恿唐德宗这样干的。问题是,这就不是奸臣害不害怕的问题,而是皇帝也会由衷地感到害怕啊。
手握枪杆子的李怀光,一旦进入奉天这种小城之中,看到**的那副狼狈样,谁敢肯定他们不会做出更激进的事呢?
李怀光真的不想复制郭子仪的辉煌吗?答案是否定的,李怀光其实也充满了无奈。
在李怀光的军队内部,肯定也遍布着对*不满的情绪,各种不满言论四处飞扬。
在这种背景下,李怀光能怎么做呢?如果他严厉压制下面的这种情绪、言论,下面的军人杀了他的可能性也有。
如果李怀光让这种情绪、言论引导自己,其实只能顺着邪路越走越远。
更主要的是,他们解除奉天之围后,唐德宗竟然不让他们入城休整,军队内的不满情绪自然更大了。
面对此情此景,就算李怀光没意见,下面的将士也会满腹怨言,更觉得皇帝是被奸臣控制了,甚至皇帝本身就是个昏君。
所以,这支军队走到半路,直接就撂挑子了。
总而言之,如果皇帝不给他们个说法,他们就要罢工了。在这种关键时候,唐德宗哪敢和他们硬扛,所以只能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
于是,皇帝最亲近的朝臣*贬职了,最亲近的太监被杀了。
怀光数暴杞等罪,帝为贬杞与赵赞、白志贞,又劾奏中人翟文秀,亦杀之以尉怀光。
李怀光这样做合理吗?基于大道理来说,皇帝最亲近的朝臣是个大奸臣,最亲近的太监是大坏蛋。李怀光为了帝国和皇帝的根本利益,把这些大奸臣、大坏蛋清理出局,自然是非常合理的。
问题是,基于唐德宗的角度,他们这就是要反天了。
现在皇帝处于危难之中,虽然只能接受这种事实,但是从内心深处,他显然不会接受这种事实。
李怀光的军队走到这一步,其实已是非常危险了。
而李怀光的军队,对*的不满情绪,显然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总的来说,皇帝信任、重用大奸臣、大坏蛋,这个说起来比较抽象,而和李怀光的军队,并没有显而易见的利害关系。
而有一个件事,不论谁处于李怀光军队中,也会无法接受的。那就是,同工不同酬。因为与李怀光军队协同作战的神策军,工资待遇明显高于李怀光的军队。
这种事实,李怀光愿意接受,他手下的军人也不愿意接受啊!
大家都在前线流血牺牲,而且我们的战斗力并不逊色于任何一支军队;关键是,我们需要承受的牺牲、压力也不低于任何一支军队;更主要的是,如果没有我们及时勤王,大唐帝就玩完了。但是发军饷时,我们就比别人少一大截,这叫什么事?
更让我无法接受的事实在于,面对这种问题,**并没有解决的意思。**对此的回复永远是,现在*财政紧张,如果给你们与神策军相同的工资待遇,实在无法做到;如果降低神策军的工资待遇,给你们补齐差额,神策军肯定会不高兴的。
面对这种解释,李怀光的军队自然无法接受。因为让神策军拿着和我们一样的工资待遇,神策军就会不高兴;让我们拿远低于神策军的工资待遇,我们就会高兴?这叫什么逻辑?
怀光欲缓战期,且激怒诸军,奏言:“诸军粮赐薄,神策独厚。厚薄不均,难以进战。”上以财用方窘,若粮赐皆比神策,则无以给之……
在这种背景下,李怀光的军队,军纪就很难以保持。
我还是前面分析过的意思,这种军纪很乱,绝不是简单的乱兵出去四处抢劫,而是各种有组织的摊派。
他们军队在搞外快时,理由通常都是现成的:我们的工资待遇太低,根本无法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得搞外快。
面对他们这种表现,**还得了便宜卖乖的说,神策军不愧为真正的*军,你看他们的军纪多好?言外之意,大约是他们就应该享受这么高的工资待遇;而李怀光的军队,那是活该享受那么低的工资待遇。
晟每与怀光同出军,怀光军士多掠人牛马,晟军秋毫不犯。怀光军士恶其异己,分所获与之,晟军终不敢受。
面对这种事实,就算李怀光愿意接受,他手下的将士了不愿意接受啊。而李怀光的军队走出这一步后,其实就只能沿着邪路继续走了。
现在,皇帝处于危难之中,自然会接受这一切。
如果皇帝恢复了权威,回想起李怀光此前的所作所为,会是什么感觉呢?肯定会想到,你当时是在勒索我、逼迫我。
所以李怀光与皇帝的磕磕碰碰增加一点,内心恐惧就会多一些。而这种恐惧越多,他的政治可靠性就会越差。
到了最后,李怀光更公然说了,不是我不忠于皇帝,实在是我怕死啊!
皇帝为了让他安心,就给他发了传说中的丹书铁券。总而言之,苍天大地、日月星辰可以为证,我只会念着你从前的好,绝不会记着你从前的不是;再总而言之,以你的功劳,我会让你的子孙后代都享福的。
而李怀光看着传说中的丹书铁券直接就说了,这种东西,就是皇帝哄骗人的东西,翻开历史书,拿着这种东西的人,有几个不是家破人亡结束的?总而言之,我本来只有九分的害怕,现在看到这种东西,我真是十分的害怕了。
兴元元年,诏加太尉,赐铁券。怀光赫然怒曰:"凡疑人臣反,则赐券。今授怀光,是使反也!"抵于地。
既然如此,他与皇帝的关系,其实已无法缓和了。
后来,李怀光公然卷入*,吓得皇帝直接逃出了关中。
再后来,皇帝平定了*,皇帝怀着复杂的心理,决定赦免李怀光。但是人们都劝皇帝,作为臣子,吓得皇帝满世界乱跑,现在就算您愿意原谅他,以后您看到他时,会是什么心情呢?他见到您时,又会是什么心情呢?总而言之,您与李怀光的关系,就如破碎的铜镜,它再也难以复圆了;再总而言之,为了纲常大义,我劝您还是灭了李怀光吧!
在李怀光还没有公然*时,李怀光的儿子就对皇帝说,您可千万得防着我爹,我爹肯定会*的。
面对李怀光儿子这种话,皇帝多少有些尴尬,因为你是李怀光的亲儿子吗?你出卖你爹讨好我,你这样表忠心,不知道你尴尬不?我可是尴尬的要起一身鸡皮疙瘩了。
所以,皇帝对李怀光的儿子说,你如果觉得你爹不忠,你应该劝你爹忠于我,怎么能这样背后告你爹的状呢?
初,怀光之解奉天围也,上以其子璀为监察御史,宠待甚厚。及怀光屯咸阳不进,璀密言于上曰:“臣父必负陛下,愿早为之备。臣闻君、父一也;但今日之势,陛下未能诛臣父,而臣父足以危陛下。陛下待臣厚,胡人性直,故不忍不言耳。”上惊曰:“知卿大臣爱子,当为朕委曲弥缝,而密奏之!”
李怀光的儿子说,我爹已被恐惧所笼罩了,我怎么劝他,他也不会听的。但是,请您相信,我这样做,只是出于对您的忠心,绝不是为了我自己的利益。
后来,李怀光以乱臣贼子的身份死后,李怀光的儿子就比较尴尬了。
因为皇帝想饶恕李怀光儿子,但是有人对皇帝说了,李怀光的儿子如果这样活下去,天下人怎么看他?您会怎么看他呢?他自己会怎么看自己?
因为他不死,人们肯定会认为,他以前一再出卖他爹,就是为了自己活命;我们不如,让他以死明志,证明他从前一再出卖他爹,就是为了忠君大义。然后呢,我们再表彰他,让他成为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总而言之,忠孝不能两全时,大家就应该向李怀光的儿子学习!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说这段内容,只是希望大家知道。
李怀光走解除奉天之围后,本来有机会复制郭子仪的成功,却是沿着不归路越走越远。
从成德节度使谋求世袭开始,帝国的*就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人难免会认为,自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袋重物。问题是很不幸,一袋接一袋的重物压下来,大唐皇帝只是东倒西歪地晃了又晃,却是啥事也没有。
泾源军人在*时,显然认为自己给皇帝补一刀,皇帝肯定就会玩完了;但是很不幸,皇帝只是摔了个跟头,又站了起来。
朱泚在卷入*时,大约也是这样想的;总而言之,自己给皇帝补一刀,皇帝肯定会玩完,但是很不幸,皇帝依然在挣扎,并没有被打垮的迹象。
李怀光沿着不归路越走越远后,难免也会这样想的;总而言之,自己给皇帝补上一刀,皇帝肯定会玩完的。
但是很不幸,皇帝并没有因此玩完,相反摔了几个跟头后,终于站了起来,并且使出一通连环脚,把他们都踢翻在地。
泾源军人在*时,他们的长官就高呼,你们好好报效朝廷,不会缺荣华富贵的,为什么要干这种满门抄斩的事呢?
至于朱泚、李怀光都是有机会成为郭子仪第二的,但是结果呢?他们都死于非命了!
面对这种不可思议的事实,人们看着高高在上的皇帝,似乎除了膜拜就是膜拜了。因为,人们终于发现,想打倒皇帝,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怀光忠于皇帝的时候,他是*军委的主要成员,还有**给他输血,而且众多军区都得受他节制,在这种背景下,他自然一时显得神功无敌。
问题是,等他背叛了皇帝,这一切还有吗?
开始,朱泚给李怀光写信时,一副把李怀光当大哥看的样子,因为当时的李怀光太牛x了。面对此情此景,李光怀对*后的结果,难免会有着太多乐观的想象。
问题是,等李怀光背叛皇帝后,资本马上迅速缩水了。
首先,李怀光肯定不再是*军委主要成员了,现在各大军区都没有义务听从他调动了。这样一来,李怀光就只是朔方军的主管了。
其次,**不会给他源源不断地输血了。
事实上,当时就有人建议皇帝应该马上终止给李怀光的军队供应后勤,但是皇帝为了分化李怀光的军队,依然给李怀光的军队供应后勤。总而言之,朔方军队一直是忠于帝国的军队;我们不能因为李怀光走上邪路,就让朔方军人忍饥挨饿。
皇帝虽然继续给李怀光的军队供应后勤,但是李怀光的军队也知道,如果皇帝突然终止了后勤供应,将意味着什么?
现在,皇帝这样做意思很简单,那就是皇帝把朔方军队*的原因都推到了李怀光头上,只要朔方军人现在愿意与李怀光划清界限,皇帝是会原谅他们的。
这样一来,李怀光对朔方军队的掌控也非常有限了。
在这种背景下,朱泚直接就是一副把李怀光当小弟看的样子,李怀光当时就傻眼了。因为这预示着他的前途越来越暗淡了。
始,怀光方强,朱畏之,与怀光书,以兄事之,约分帝关中,永为邻国。及怀光决反,逼乘舆南幸,其下多叛之,势益弱。乃赐怀光诏书,以臣礼待之,且征其兵。
更主要的是,此前关东地区一片混乱,但是皇帝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渐渐让关东强藩都表示臣服了。
关东地区渐渐恢复稳定,皇帝就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关中的问题了。在这种背景下,朱泚也好、李怀光也好,都越走越绝望,最后只能渐渐走向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