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杨修也是四世三公 杨修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一方诸侯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4-05 10:30:16
对杨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修也是四世三公之一,杨修为什么没有成为诸侯,杨修为什么没有参与争霸天下?袁家两位大孝子,虽然成了诸侯,可却是踩着袁家长辈的人头而... [详细]...

  对杨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修也是四世三公之一,杨修为什么没有成为诸侯,杨修为什么没有参与争霸天下?

  袁家两位大孝子,虽然成了诸侯,可却是踩着袁家长辈的人头而割据的,另外杨家虽然也是四世三公,却并没有“门生故吏遍天下”。

杨修也是四世三公 杨修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一方诸侯

  畸形世家“四世三公”

  说起“四世三公”,首先想到的就是袁绍、袁术兄弟出自的汝南袁氏,因为小说中,这俩兄弟经常将这个出身作为炫耀的资本,也是他们立足的资本,其实当时还有一个家族也是四世三公,不过在东汉末年,这个家族并没有如汝南袁氏一般兴风作浪,所以很少有人了解,它就是杨修所在的弘农杨氏。

  1.什么叫三公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设置“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太尉”为最高军长长官,都是品秩一万石,“御史大夫”负责检查百官,但是品秩只有两千石。

  汉随秦制,西汉初年,大部分官职都是跟秦朝一样,最高的也分别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将这三位合称为“三公”,在这三公之下,又设“九卿”,受三公管辖。这个制度称为“三公九卿”,此时以丞相为主。

  东汉时期,不设丞相,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依旧是秩万石,名义上依旧是朝廷最高长官,虽然有时候有设“上公”,比如董卓的太师、还有袁隗的太傅,都是高于三公,但是与太保一起的三个上公,一般不常设。

  总的来说,东汉末年,三公就是除了皇帝以外,名义上朝堂中最高的官员,所以袁家才以“四世三公”为荣。

杨修也是四世三公 杨修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一方诸侯

  2.汝南袁氏

  所谓的四世三公,意思就是连着四代人,都有人官居三公之位。

  袁绍出自汝南袁氏,他的父亲袁逢曾任司空、叔父袁隗曾任司徒、其祖父袁汤曾官居太尉、曾祖父袁敞曾官居司空、高祖父袁安曾官居司徒。

  也就是说这连续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而且太尉、司徒、司空三个职位都有人做过。

  3.弘农杨氏

  相比起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就比较简单,杨修的父亲杨彪是东汉末年的太尉,而从杨彪往上,连续四代人都曾官居太尉,也就是说杨修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天祖父这连续四代人都是太尉,也算另一种“世袭”了吧。

  “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后汉书·杨彪传》

  4.畸形世家的诞生预示着大汉将亡

  初看,一家人连着四代人都是朝堂上最高长官,说明这家人人才辈出,天下无人能比,事实上真的这样吗?

  杨彪四代人都官居太尉,难道真的太尉这个官职是为杨家定做,除了他们,无人有这个能力?

  袁家三公轮着做,真的是每代人都这么杰出,天下人都只能沦为陪衬?

杨修也是四世三公 杨修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一方诸侯

  显然不是,东汉末年,董卓入京,以武力强行废黜天子,此时的太尉杨彪、曾任过太尉现职太傅的袁隗,他们又做了什么?

  此时,满朝衮衮诸公,只有卢植一人敢于出来反对,而身居上公的袁隗却亲自将少帝刘辩从皇位上拉下来,并解除了他的玉玺。

  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资治通鉴》

  官员“世袭”,朝廷三公沦为这些世家门阀的掌中之物,说明东汉末年,朝廷官员选拔制度已经沦为虚设,上至三公,下至郡县,官员都被世家大族所把控,在这种情况下,东汉如何能不灭?

  第一,杨家的后人没有袁家枝繁叶茂

  同为四世三公,为何袁家有袁术、袁绍,在乱世开启之时曾为天下最大的两个诸侯,差一点代汉,而杨家却如此默默无闻?

  首先,得从人员构成说起,想要做诸侯,起码得要有能做诸侯的人吧?

杨修也是四世三公 杨修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一方诸侯

  历史上,公元189年末,190年初是诸侯讨董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诸侯,都是此时能外放为一郡郡守、一州刺史,或者一州州牧,实际上控制一块地盘的官员。

  其中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就是其中代表。袁术虽然没有一地之长的官职,但是他本身是开府将军,而且在老家有实际控制力。

  同样属于袁家的还有山阳太守袁遗,也是汝南袁氏之人。

  除了长辈在洛阳为官,嫡子袁基也在洛阳为官,袁绍同辈的还有曾任沛国相、后来被征为卫尉的袁忠、袁闳、袁弘等人,可谓是枝繁叶茂。

  相比而言,杨家这一代,可谓是人丁稀少,同辈人只有一个杨修,唯一的一个族兄杨亮,也只不过是杨振的后代而已,跟杨修还隔得有点远了。

  杨修却是公元175年出生,此时才15岁的年纪,根本没有出仕,也无法在外立足,何谈成为诸侯?

  人丁不旺是杨家不能成为诸侯,不能参与争霸的最根本原因,没有合适的人任职一方,就断绝了争霸的可能性,只能留任朝中,不能兼顾地方。

杨修也是四世三公 杨修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一方诸侯

  第二,“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可怕

  董卓之所以能废了少帝刘辩,从而掌控朝堂,一手遮天,是因为他带兵入京,用武力威胁达到目的,可是他又是怎么能够以并州牧的身份带兵入京的呢?

  说起来,还是靠袁绍,是袁绍建议大将军何进征召董卓带兵到京师,目的是为了诛杀十常侍。

  难道袁绍就不担心董卓带兵入京之后,无法掌控,祸乱京城吗?

  原本他是不怕的,因为董卓是袁家的“门生故吏”。

  董卓原本在凉州做官,因为犯了事被免了职,后来是官任司徒的袁隗征辟了他,才得以出任并州刺史,之后得以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

  可以说,没有袁隗,就没有董卓的崛起。董卓哪怕是复起,也最多是一个武将,跟大部分西凉武夫一般,难以任二千石高官。

  所以,袁绍才相信他,相信哪怕带兵入京了,董卓依然是袁氏的门生故吏,依旧会“乖乖听话”,只不过董卓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听话而已。

杨修也是四世三公 杨修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一方诸侯

  同样的还有一个典型,就是冀州牧韩馥,讨董的时候,袁绍只是一个渤海太守而已,在这些诸侯之间,可以说是很普通的一路诸侯,可是讨董失败之后,冀州牧韩馥将这个州牧之位让给了袁绍,从而让袁绍成为了当世第一诸侯,原因依然是因为韩馥是袁氏的门生故吏。

  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后汉书·袁绍传》

  对于袁绍、袁术这些诸侯而言,“四世三公”只是祖上的荣耀,而“门生故吏遍天下”才是祖上给他们留下的遗产,真正切实可用的政治资源。

  同比情况下,弘农杨氏也许有门生故吏,可是离“遍天下”就差得太远。

  根本原因还是第一个,弘农杨氏人丁稀少,每代能做高官的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哪怕能征辟人才,又能有多少门生故吏?

  而且杨氏一直在朝廷*任职,很少做刺史、太守之类,能在地方征辟的人才就更少了。

  没有这些门生故吏帮助,哪怕杨氏这一代能有人在地方任职,想做大也很难,因为这些门生故吏不是一个人,他们代表的往往是一个家族,一个地方*,这才是诸侯掌控地方的手段。

杨修也是四世三公 杨修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一方诸侯

  第三,袁绍的“孝”

  封建时代,任何一个时期,武将带兵在外,一般都会将家人留在京城做质子,以防携兵自重。

  马腾世居凉州,一直是凉州的一个军阀,后来与韩遂反目成仇,被韩遂杀了妻子,因此投靠曹操,被征召为九卿之一的卫尉。

  公元208年,马腾带着儿子马休、马铁入邺城为官,留下长子马超在凉州统率兵马,实际上就是以马腾父子为质,让马超成为在外领兵的将领。

  及腾之入,因诏拜为偏将军,使领腾营。又拜超弟休奉车都尉,休弟铁骑都尉,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裴松之注引《典略》

  可是,在211年,马超与杀母仇人韩遂一起起兵反抗曹操,在第二年,曹操杀死了身在邺城的马腾、并夷灭三族。

  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诛韂尉马腾,夷三族。——《后汉书·孝献帝纪》

  马超可谓是三国时期第一大孝子。

杨修也是四世三公 杨修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一方诸侯

  相比之下,其实袁绍、袁术的做法与马超有异曲同工之妙。

  董卓入京之后,袁术和袁绍都外出做官,而袁隗与袁家的嫡长子袁基在朝中为官,可是袁绍兄弟参与甚至领导了讨伐董卓,使得董卓大怒之下杀死了在京的袁隗、袁基等人。

  董卓以袁绍之故,戊午,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馀人。——《资治通鉴》

  袁绍为了一己私欲,招董卓带兵入京,导致少帝被废,皇室威严扫地;又为了一己私欲,与诸侯讨董,导致家族长辈等五十于口人被屠戮殆尽,可谓是“不忠不孝”的典型。

杨修也是四世三公 杨修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一方诸侯

  而大汉“以孝治天下”,虽然到后期,这个更多是名义上的,但是常年耳濡目染之下,孝道已经深入人心,大部分人都不会轻易违背孝道的,能像袁绍一样,将“忠孝”都弃之不顾的实在是少而又少。

  袁绍兄弟能成为早期最大两个诸侯,是献祭了自己族人,可谓是踩着长辈的头颅上位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东汉末年,汉室颓危,群雄并起,根本原因还在于这些世家大族以极少数人,掌控了近乎全部的官职,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要看士族的脸色行事。两次党锢之祸,就是皇帝与士族争权的典型例子,以袁氏、杨氏为代表的士族世代高居三公,却在国难当头并没有扛起他们应该扛起的责任,这样的汉室又怎么能不衰亡呢?

杨修也是四世三公 杨修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一方诸侯

  主要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