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航天员中心:神十一飞行乘组是如何产生的?
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如何选拔出来的?航天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央视记者专访了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她介绍了乘组选拔的经过。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黄伟芬:我们是在2015年9月份到10月份完成初选的各项考评体检检查工作,2015年12月份完成初选,2016年6月份完成定眩在初选之前,是所有的航天员一起共同训练,初选完成了以后,重点进行这四名航天员任务训练阶段,定选完成了以后他们进入强化训练和任务准备。
黄伟芬介绍,这次选拔飞行乘组同样从政治思想素质、身体情况、心理素质、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检查和评定。不同的是,根据神舟十一号的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了不同的选拔策略。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黄伟芬:我们比较了三个方案,要么就是从首批的两名选出,要么是第二批两个人选出,要么就是各批各选一个。经过分析,我们从两批航天员中分别选出一名航天员来组成乘组执行任务,这样我们既有经验丰富的航天员来确保任务完成,同时也完成新老队伍的交替和为未来空间站任务提供更多有飞行经验的航天员,所以我们确定是这样的组合选拔方案。
飞行任务完成的好坏不仅与航天员的个人素质和技术水平相关,而且与乘组成员之间能否密切配合、团结一致、高效运转有较大的关系。由于这次两名航天员需要在狭小密闭的环境相处33天,因此考核人员更加注重两名航天员的心理相容性。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黄伟芬:相容性的评价人员选取的是对他们很熟悉的人。包括飞过的航天员,跟他们密切接触的管理人员,教员医生等等,一定是对他们了解的人来做评价,而不是走过场,也不是说看着有的人磨不开面子。即使是领导,如果他不熟悉航天员,跟航天员接触少,我们也不会把他纳入被调查人员的范围,这个都是严格来选择的。这所有的这些措施其实都是为了提高我们选拔评价,就是我们对他考评的准确度,来确保我们选出的航天员最让我们放心。
针对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变化,航天员还重点进行了飞船/组合体技术、手控交会对接等针对性训练,尤其是加强了体质、航天环境适应性、失重防护、医学处置和200多个应急故障处置等训练。并在地面实验舱进行了33天的1:1模拟训练。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黄伟芬:我们这次做这个试验项目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和意义,就是通过对航天员深入的工作研制一线的工作,加深航天员对这些工程设计的理解,也加深了他们的认识,所以对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