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皇子,最后结局悲惨
唐诗《金缕衣》中有一句经典名言“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意思就是说机会到来的时候该出手就出手,一旦错过了机会,那就悔之晚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一些后悔当初没把握住机会的经历。不过,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即使错过了机会,那也只是影响到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而对于一些历史上的大人物而言,他们错过的机会,可能就会影响和改变一段历史。今天我们就要来说一位错失机会最终落得凄惨结局的皇太子,他的名字叫耶律倍。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耶律倍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曾听说过。不过,他却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父亲,那就是契丹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耶律倍出生于公元899年,是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自幼聪敏好学,酷爱中原儒家文化。他精通契丹文和汉文,在文学、医药、音律、占卜等多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耶律倍还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家。他的部分画作后来成为宋朝皇室收藏的精品。直到今天,他的少量作品依然被保存下来成为传世名画。比如收藏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东丹王出行图》、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射鹿图》,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骑射图》。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才能外,身为契丹人的耶律倍还精通骑射,深谙兵法。他从青年时期就开始跟随父亲耶律阿保机南征北战,多次担任开路先锋,战功显赫。因此,从各方面条件来看,耶律倍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位继承人。
耶律倍人缘极佳,在朝廷中赢得了许多契丹贵族的支持。耶律阿保机对自己这个儿子也非常重视,早在耶律倍17岁那一年就册封他为皇太子,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
不过,尽管耶律倍非常优秀,但他还是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就是他的二弟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和耶律倍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耶律德光没有他哥哥那样广泛的才能。但是,耶律德光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能力却明显超出了耶律倍一截。对于一个国家统治者而言,政治、军事能力显然要比文学、绘画等才能要重要很多。
随着两个皇子的逐渐成年,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也在暗潮涌动。朝廷中的大臣分成了两派,有的支持皇太子耶律倍,有的支持皇二子耶律德光。甚至连早已决定好继承人的耶律阿保机在此时也动摇了,他也意识到耶律德光似乎是更理想的继承人。
不过,出于对长子的偏爱,耶律阿保机还是刻意提高耶律倍的地位。公元926年,契丹攻灭了渤海国(今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耶律阿保机将其改名为“东丹国”,并安排由耶律倍作为东丹国的统治者,同时还册封耶律倍为“人皇王”。阿保机自己的尊号是“天皇帝”,皇后述律平的尊号是“地皇后”,耶律倍被封为“人皇王”,这样就进一步确立了他的地位在皇帝、皇后之下,其他所有人之上。
同年9月,耶律阿保机在从东丹国班师回朝的途中病逝。之后,契丹的政局就发生了剧烈变化。阿保机生前虽然对继承人问题有过犹豫,但他最终还是坚持让耶律倍成为未来的皇帝。可是,阿保机的妻子、皇后述律平却更偏爱二儿子。述律平虽然是个女人,但却是契丹政权中的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因此她的决定自然非常关键。
述律平不赞同长子耶律倍继承皇位。她尽其所能敦促耶律倍放弃继承权,并以各种借口铲除支持耶律倍的契丹贵族。其中有不少人甚至被强行拉去“侍奉”(殉葬)先帝了。不过,耶律倍毕竟已做了十年皇太子,在朝廷中的支持者也很多,因此他也有很强的政治资本可以同母亲与二弟相抗衡。
在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明争暗斗后,身心俱疲的耶律倍决定放弃权力,支持他的弟弟登基称帝。公元927年12月11日,耶律德光正式登基,成为契丹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史称辽太宗。
耶律倍主动放弃了权力,但是却并没有换来安宁。耶律德光成为皇帝后,始终不放心自己的大哥。他一方面命人将耶律倍严密监视起来,另一方面又继续削弱耶律倍的*。此时的耶律倍别说是想要奋起反击,就是连自己的人身安全都已经无法保障了。
公元930年,耶律倍通过海路逃出契丹,投奔到了契丹死对头后唐阵营中。耶律倍的到来受到后唐皇帝的隆重欢迎。此后几年,他就一直在后唐定居。七年后,后唐将领石敬瑭在契丹人的支持下发动*,并推翻后唐,建立了后晋政权。
为了讨好自己的新主子,石敬瑭将耶律倍杀死,作为自己对辽太宗耶律德光“知遇之恩”的回报。可怜耶律倍原本应该成为契丹皇帝,关键时刻却退缩了,最后落得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结局。
从耶律倍的教训中可以看出,只要目的正当合法,与其为错过机会而后悔,还不如把握机会,把事情坚持到底。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