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何失败?在招揽人才上就不如多尔衮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这一句台词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不仅是在21世纪,在任何时代人才都是最重要的。刘邦之所以得天下,就是网罗了韩信、张良、萧何等人,朱元璋则有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刘伯温等,而且每当乱世之时,天下分裂,各派*都需要争取人才为己所用,就会兴起一场人才争夺战,而谁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谁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再加上天灾人祸,导致农民起义四起,而关外的清军也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入侵中原,到崇祯末年已经形成了李自成、明朝和清朝之间的三方争夺。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各自是如何对待人才的吧?最终又是谁笑到了最后?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大顺军进入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大明王朝群龙无首,而在京的文武百官们成了李自成的“瓮中之鳖”,而这也是上天给李自成的一个“人才大礼包”。在进京之前,由于李自成的“流寇”身份不被官绅阶层所接受,所以归顺他的文人十分稀少,叫得上名字的就是两个半吊子文人牛金星和宋献策,这一次上天给李自成留下了众多的文人精英任其挑选,那么李自成是如何做的呢?
李自成确实也做了人员的甄别录用,李自成命在京的明朝文武官员到自己的吏*(吏部)报道,由丞相牛金星等人负责挑选,也确实从中挑选了不少官员充实到新的大顺政权中。但是,李自成得到了他们的人,却失去了他们的心。大顺军入城后,对城内的达官贵人们展开“追赃助饷”运动,为了让皇亲国戚、官绅富豪们交出“赃款”,大顺军对不愿配合的官绅们使用夹棍等大刑,很多人因此丧命,导致家破人亡。到后来,由于运动的不受控制,官绅阶级不论好坏,几乎都被波及,此举无疑丧失了官僚阶级的人心,最终导致明朝降官们与大顺朝离心离德。
崇祯皇帝死后,明朝残余政权在南京拥立崇祯皇帝的堂弟、福王朱由崧登基称帝,是为弘光帝。很多北方的明朝官僚因为李自成的追赃助饷运动,不愿意为李自成效力,于是在弘光政权建立后,纷纷南逃到南京,想为弘光政权效力,这对弘光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作为偏安一隅的政权,十分需要一些有能力的官员,但是弘光政权做得也不比李自成好多少。
弘光政权的首辅马士英与阉党余孽阮大铖是至交,他们与东林党互相争斗,为了迫害东林党人,他们网罗罪名,陷害了很多南归的崇祯朝大臣,史称“顺案”。何谓顺案?就是指那些曾经投降过大顺李自成的明朝官员,他们来到南京后因此受到了弘光政权的清算,被治罪下狱,这些原本抱着为明廷效力的官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北京逃出来,想在新朝廷中为明朝继续效力,结果却因为党争而下狱,使很多官员认识到了新朝廷的面目,也丧失了为新朝廷效力的意愿。“顺案”可谓两败俱伤,阉党和东林党两败俱伤,而最受伤的自然是南明弘光政权,因为缺少有志之士,弘光政权最终只坚持了一年的时间就被清朝消灭了。
而反观击败李自成后入主中原的清朝,他们虽然是偏居一隅的异族政权,但是在招揽人才方面,却高出大顺和南明弘光政权这两个汉族政权许多。
1644年五月初,多尔衮进京,在听从了范文程、洪承畴等汉族降官的建议后,他做了一件事情,就这简单的一件事,收服了很多汉族官僚的心。多尔衮进京后的第三天,发布了一则命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著礼部、太常寺备帝礼具葬。”虽然崇祯皇帝是清朝多年的老对手,但是多尔衮在崇祯皇帝死后却命令葬之以帝礼,还允许百姓为其服丧,虽然并非出自真心,但却不失为收服人心的一招好棋。
除了虚招之外,多尔衮还给明朝官员们以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对这些降官,多尔衮明确表示:“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不论原属流贼,,或为流贼逼勒投降者,若能归服我朝,仍准录用。”这无疑是那些明朝降官们最愿意听到的消息,只要能保住高官厚禄,其他的都不重要。很多人曾经在明朝和李自成的大顺朝中都任职过,而且有高有低,清朝吏部官员曾经就新官职就高还是就低的问题请示过多尔衮,多尔衮表示:“按所授较高官职录用”,一时间人心大服。
多尔衮的“求贤若渴”让清朝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笑到了最后,而最后的史实也证明了是清朝坐稳了*,而李自成和南明弘光朝廷则因为缺乏人才,导致整个政权缺乏大局观,最终被各个击破,实在是可惜又可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明朝的藩王们什么时候变成了只会吃喝享乐的纨绔子弟?
下一篇: 董卓为何最终会失败?与他的性格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