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开源项目”发起人、息壤开源社区共同创始人——程旭文专访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3-03 19:37:37
...
“我们的开源项目”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在业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上一期我们专访了发起人之一庄表伟,请他介绍了该活动的举办情况以及对开源的一些建议。
本期我们邀请了该活动的另一位发起人程旭文,他同时也是开源力量社区的创始人以及息壤开源社区的共同创始人,请他继续谈谈国内开源领域的现状。
欢迎大家推荐更多开源项目给我们,支持中国的开源项目发展,如果您和您的团队希望展示创业理念和有趣之处,或者有朋友正在创造这样的价值,请联系我们,发站内短信给ITeye管理员或者发邮件到webmaster@iteye.com即可。
本期我们邀请了该活动的另一位发起人程旭文,他同时也是开源力量社区的创始人以及息壤开源社区的共同创始人,请他继续谈谈国内开源领域的现状。
欢迎大家推荐更多开源项目给我们,支持中国的开源项目发展,如果您和您的团队希望展示创业理念和有趣之处,或者有朋友正在创造这样的价值,请联系我们,发站内短信给ITeye管理员或者发邮件到webmaster@iteye.com即可。
惯例,先来个自我介绍吧!
我是程旭文,微博名是@程开源,我和伙伴一起创立了一家公司,叫源帆科技,英文名是Teksource Technologies,给客户提供开放源码解决方案服务,主要包括开源相关的咨询培训、研发交付业务等。
我接触开源是在2001左右开始,最早接触的开源产品是ACE和TAO,分别是一套C++网络编程开发包和一个基于ACE的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产品,到现在这两个产品都还被广泛使用着。我当时在IONA工作,这家公司是一个商用CORBA产品提供商。
由于工作原因,当时梦想着自己也能做这样一个开源产品,当时Java正火,于是想尝试用Java来做一个CORBA产品。当时龙辉刚发起灰狐动力(Huihoo)开源社区不久,他和我有类似的想法,于是在Huihoo社区启动了这个项目,叫Orbas,后来国防科大王克波(mep)加入,他非常强劲,很快就实现了第一个版本,关于这个产品还可以在http://www.huihoo.org/orbas/上面找到。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Huihoo社区的声音逐渐减弱。我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概从2004-2009这段时间)忙于所服务的公司(IONA, Progress)的事务,围绕基础软件分别做过售前、销售、销售管理工作。但我发现,我从事非开源产品越久,就越能听到用户的抱怨,抱怨被厂商锁定,被漫天要价的同时并不能享受到应有的服务,我就越发的发现开源产品的价值,心中一直涌动着对开源浓重的情节。直到2009年末,我从Progress离职,我想,我终于可以重新投入开源了。
我现在同时担任中国开源及基础软件通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软件行业协会开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我接触开源是在2001左右开始,最早接触的开源产品是ACE和TAO,分别是一套C++网络编程开发包和一个基于ACE的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产品,到现在这两个产品都还被广泛使用着。我当时在IONA工作,这家公司是一个商用CORBA产品提供商。
由于工作原因,当时梦想着自己也能做这样一个开源产品,当时Java正火,于是想尝试用Java来做一个CORBA产品。当时龙辉刚发起灰狐动力(Huihoo)开源社区不久,他和我有类似的想法,于是在Huihoo社区启动了这个项目,叫Orbas,后来国防科大王克波(mep)加入,他非常强劲,很快就实现了第一个版本,关于这个产品还可以在http://www.huihoo.org/orbas/上面找到。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Huihoo社区的声音逐渐减弱。我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概从2004-2009这段时间)忙于所服务的公司(IONA, Progress)的事务,围绕基础软件分别做过售前、销售、销售管理工作。但我发现,我从事非开源产品越久,就越能听到用户的抱怨,抱怨被厂商锁定,被漫天要价的同时并不能享受到应有的服务,我就越发的发现开源产品的价值,心中一直涌动着对开源浓重的情节。直到2009年末,我从Progress离职,我想,我终于可以重新投入开源了。
我现在同时担任中国开源及基础软件通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软件行业协会开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庄表伟在上个访谈中已经介绍了该活动的一些情况,你们之前预料到活动的火爆程度了吗?
(庄表伟专访:http://www.iteye.com/magazines/92)
开源就是这样,总会给人惊喜。“我们的开源项目”这个活动我们最初只是期望能在上海办一场活动就差不多了,结果消息一发出,收到各地开发者和志愿者的热情回复,希望能在他们当地也办一场,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志愿行动参与组织。
最后的结果是我们总共办了六场,分别在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后又在北京上海各办了一场(活动回顾)。我们统计,有约50个演讲者进行了演讲,有超过50个志愿者参与了活动组织、1000多人报名,500人现场参会,志愿者们还帮着进行了现场直播,有超过500个IP看了远程参与了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还建立了“国内的开源项目和开发者数据库”,已收录了66个优秀的国内原创开源项目。
开源就是这样,总会给人惊喜。“我们的开源项目”这个活动我们最初只是期望能在上海办一场活动就差不多了,结果消息一发出,收到各地开发者和志愿者的热情回复,希望能在他们当地也办一场,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志愿行动参与组织。
最后的结果是我们总共办了六场,分别在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后又在北京上海各办了一场(活动回顾)。我们统计,有约50个演讲者进行了演讲,有超过50个志愿者参与了活动组织、1000多人报名,500人现场参会,志愿者们还帮着进行了现场直播,有超过500个IP看了远程参与了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还建立了“国内的开源项目和开发者数据库”,已收录了66个优秀的国内原创开源项目。
在这个活动中,有没有一些让您印象深刻的开源项目和开发者?
Nutz
这是一个Java开发框架,项目本身并不性感,不属于当下热门的领域 ,但就像柴米油盐一样,是每个Java程序员都可能会用到的工具。Nutz的开发者非常注重社区文化,不张扬,低调快乐做代码,最终赢得了程序员群体的认可,现在项目发展得非常健康。
MiniGUI
这个项目是中国比较早的一批开源项目,1999年就发布了第一个版本,后由于各种原因闭源了。正值MiniGUI重新开源,作者魏永明在“我们的开源项目”活动中现身讲述了“MiniGUI的前世今生”,总结了MIniGUI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中国没有几个开发者有魏大侠这么长时间对开源的实践经验,故而听来格外的感慨。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提及由于Linux、Android 的冲击,他对嵌入式软件持悲观态度;另外,他还特意提及,如果MiniGUI一直保持开源,说不定现在将会是另一种局面,不过是什么样的局面,他也说不清,可惜历史不给人们重演的机会。
这是一个Java开发框架,项目本身并不性感,不属于当下热门的领域 ,但就像柴米油盐一样,是每个Java程序员都可能会用到的工具。Nutz的开发者非常注重社区文化,不张扬,低调快乐做代码,最终赢得了程序员群体的认可,现在项目发展得非常健康。
MiniGUI
这个项目是中国比较早的一批开源项目,1999年就发布了第一个版本,后由于各种原因闭源了。正值MiniGUI重新开源,作者魏永明在“我们的开源项目”活动中现身讲述了“MiniGUI的前世今生”,总结了MIniGUI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中国没有几个开发者有魏大侠这么长时间对开源的实践经验,故而听来格外的感慨。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提及由于Linux、Android 的冲击,他对嵌入式软件持悲观态度;另外,他还特意提及,如果MiniGUI一直保持开源,说不定现在将会是另一种局面,不过是什么样的局面,他也说不清,可惜历史不给人们重演的机会。
谈谈息壤开源社区吧!发起这个社区的目的是什么?
我发起成立息壤开源社区(www.sarons.org),实际上是想尝试解决开源协作过程中的规则问题。
当初在运营Huihoo开源社区时候,我亲眼目睹了Huihoo JFox项目的兴起以及消声匿迹,非常的痛心。JFox是一款J2EE 应用服务器,当初(2003~2004年)发布时在某些技术特性上甚至领先于JBoss,经过我们的一些运营,得到了越来越多开发者的认可,逐渐呈现爆发的趋势。由于当时参与JFox开发者和运营者对于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认识不清楚,核心开发者程勇和杨泳后来离开了Huihoo,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和域名,原有的团队分裂了,JFox的力量被削弱了,是造成JFox后继乏力的最重要原因。实际上,这样的结局,在JFox发起之初就已经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开源社区的开发者出于不同的诉求共同参与到同一个项目中,各自的期望不一样,协作的规则需要尽早确立,明确这个项目是个商业项目或是一个公益项目,需要明确著作者、商标权、专利权的归属,统一项目参与者的期望。
Apache就是这样,项目的参与者在获得代码提交权之前,需要签署贡献协议(Contribution License Agreement,CLA),CLA里明确了代码著作权,专利权等事宜。同时,Apache建立了一套项目管理规则,比如孵化器、项目投票发布规则等。Apache没有一个全职雇员,却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开源组织之一,推动着世界开源的发展。
发起息壤开源社区,就是想尝试在中国建立一个类似于Apache基金会一样的组织。仿效国外对公益组织的命名,息壤的全名暂定为“息壤开放源代码基金会”。说到基金会,很多人很自然想到一定是一个管钱的组织,实际上我们的定位不是的,这个基金会,核心应是一个建立开源项目协作的规则的组织。
需要特别说明的,很多人包括做过多年开源的人,都不太分得清开源License与CLA的区别,开源License我们见得比较多,如GPL、LGPL、MIT等,开源License实际是发布和授权协议,针对的对象是开源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建立开源在传播和使用中的规则;而CLA是针对开源的生产者,约束开发者间的协作关系。
当初在运营Huihoo开源社区时候,我亲眼目睹了Huihoo JFox项目的兴起以及消声匿迹,非常的痛心。JFox是一款J2EE 应用服务器,当初(2003~2004年)发布时在某些技术特性上甚至领先于JBoss,经过我们的一些运营,得到了越来越多开发者的认可,逐渐呈现爆发的趋势。由于当时参与JFox开发者和运营者对于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认识不清楚,核心开发者程勇和杨泳后来离开了Huihoo,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和域名,原有的团队分裂了,JFox的力量被削弱了,是造成JFox后继乏力的最重要原因。实际上,这样的结局,在JFox发起之初就已经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开源社区的开发者出于不同的诉求共同参与到同一个项目中,各自的期望不一样,协作的规则需要尽早确立,明确这个项目是个商业项目或是一个公益项目,需要明确著作者、商标权、专利权的归属,统一项目参与者的期望。
Apache就是这样,项目的参与者在获得代码提交权之前,需要签署贡献协议(Contribution License Agreement,CLA),CLA里明确了代码著作权,专利权等事宜。同时,Apache建立了一套项目管理规则,比如孵化器、项目投票发布规则等。Apache没有一个全职雇员,却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开源组织之一,推动着世界开源的发展。
发起息壤开源社区,就是想尝试在中国建立一个类似于Apache基金会一样的组织。仿效国外对公益组织的命名,息壤的全名暂定为“息壤开放源代码基金会”。说到基金会,很多人很自然想到一定是一个管钱的组织,实际上我们的定位不是的,这个基金会,核心应是一个建立开源项目协作的规则的组织。
需要特别说明的,很多人包括做过多年开源的人,都不太分得清开源License与CLA的区别,开源License我们见得比较多,如GPL、LGPL、MIT等,开源License实际是发布和授权协议,针对的对象是开源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建立开源在传播和使用中的规则;而CLA是针对开源的生产者,约束开发者间的协作关系。
加入息壤开源社区需要什么条件?社区成员有什么样的义务或责任?
息壤社区的发展将会经历几个过程:
- 社区倡议阶段;
- 发起人、发起项目征集阶段;
- 规则制定阶段;
- 组织注册;
- 日常运作。
目前息壤开源社区有哪些孵化中或成熟的项目?
现在承诺捐赠给息壤的有两个项目,都和我本人有关,一个是FocusSNS,是一个Java语言编写的主题社交系统;另外一个是Spring4me,是胡浩忠写的。两个项目都还有很多的空间需要改进。需要有更多更好的项目加入到息壤,一起发展。
息壤开源基金会目前的筹备进度?
息壤现阶段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团体的注册问题。曾经有朋友主动要捐项目和资金给息壤,但由于没有实体,无法接收,阻碍了息壤的发展。
我们正在积极寻求注册的途径,也欢迎社会有识之士帮助息壤完成社会团体的注册。
我们正在积极寻求注册的途径,也欢迎社会有识之士帮助息壤完成社会团体的注册。
您怎么看待国内的开源环境?这对于息壤社区/基金会的形成和发展将有何影响?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软件衍生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做软件的人们不再靠出售软件版权过活,而是靠其衍生的价值过活的时候,一部分开明的软件人就会考虑将软件开源化,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自身的软件研发中,一方面降低了自身的研发成本,另外一方面也回馈了社会,增强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淘宝开源出了很多产品,非但没有影响淘宝自身的业务,反倒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品牌就是非常好例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开源的行列中来,可以遇见,中国软件水平将会随着企业的开源化有极大的提升。
淘宝开源出了很多产品,非但没有影响淘宝自身的业务,反倒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品牌就是非常好例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开源的行列中来,可以遇见,中国软件水平将会随着企业的开源化有极大的提升。
您认为哪个许可协议更适合国内的开源环境?
个人认为,无论哪种开源协议都适合国内的开源环境,采用哪种开源协议,取决开源作者的心态和期望。
对于想进入开源领域的开发者,庄表伟的建议是“慎入”,您的观点是?
早期的开源开发者,大多是一些*的技术爱好者,他们深知个人的力量比较微弱,希望通过开源这种开放式协作方式使得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共同壮大,心态上最好采用“just for fun”的心态,就算失败了也至少经历了。
开源进行到今天,未来将更多是企业行为占主流了,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比如淘宝、天涯、豆瓣、百度、新浪都或多或少开源了自己原本封闭在企业内的软件产品,有的甚至参与到了国际开源协作中去了。但总的来说,还处于“自发”的阶段,相信随着先行者如淘宝的示范效应,会有更多的企业过渡到“自觉”开源阶段。
开源进行到今天,未来将更多是企业行为占主流了,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比如淘宝、天涯、豆瓣、百度、新浪都或多或少开源了自己原本封闭在企业内的软件产品,有的甚至参与到了国际开源协作中去了。但总的来说,还处于“自发”的阶段,相信随着先行者如淘宝的示范效应,会有更多的企业过渡到“自觉”开源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