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朱棣封赏的功臣李景隆真的是个草包吗?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4-03 09:41:52
1402年6月,燕王朱棣终于进入南京,取得“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登基称帝,改年号永乐。论功行赏是每一个从战乱中走出的帝王必不可少的一步,但令人意外的是,一个毫无战功的草包竟然成为第一功臣,而... [详细]...

  1402年6月,燕王朱棣终于进入南京,取得“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登基称帝,改年号永乐。

  论功行赏是每一个从战乱中走出的帝王必不可少的一步,但令人意外的是,一个毫无战功的草包竟然成为第一功臣,而他甚至还是敌军的将领。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丧失先机的建文帝

  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为巩固政权大肆分封“同姓诸王”,亲王们的足迹遍布明初的地图上,著名的燕王朱棣被分封到了北京,其余子弟也多在军事要塞。

  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朱允炆在黄子澄等人的辅助下登上了皇位,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削藩”,但事情还没开始,建文帝团队内部就产生了分歧。

  齐泰打算首先向燕王朱棣动手,但黄子澄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朱元璋在位时期,就做了很多不法之事。现在想要问罪,应该从周王开始。

  周王被削藩后不久,朱元璋的忌日即将来临。按规矩,诸王应该进京祭拜。

  但有了周王的信号,朱棣察觉到了朝廷的风向标,也趁机做好了备战的准备。

  朱棣开始不断告病,上书表示自己已经病危。

  政治上异常敏锐的朱棣明白,如果自己身体无恙,那就必须前往南京的皇宫中祭祀父亲朱元璋,而这一进,怕是再难出来。

  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朱元璋忌日时,朱棣派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从北平出发,前往南京拜祭。

  朱棣一次性派出三个儿子,除了表示自己的重视外,更是告诉朝廷,自己没有异心。但朱允炆摆明了就是要除掉藩王,朱棣的这三个儿子一进京城,兵部尚书齐泰就劝建文帝立刻将此三人扣为人质。

  建文帝正打算同意,黄子澄表示如此一来会打草惊蛇,应该把这三个人送还燕王,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

  局势明明已经路人皆知,本来能掌握主动权的朱允文就在黄子澄的建议下丧失了先机。

朱棣封赏的功臣李景隆真的是个草包吗?

  更惨的是,建文帝的朝廷还在假装天下太平的时候,与蒙古草原相隔不远的燕王府已经与蒙古人厮杀了数十年,实力不断膨胀。

  二、不安心的燕王

  事实上,不管建文帝会不会削藩,燕王朱棣应该都不会安心只做一个燕王,在与蒙古人作战的过程中,朱棣趁机汇集了一帮能人异士在自己周围。

  不巧的是,朱元璋在世时,担心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为*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如今,却成了燕王朱棣起兵的好借口。

  燕王很快精心策划了几篇文稿,表示朝廷内乱,自己不得不出兵为“建文帝分忧”。

  战争避无可避,朱允炆祭告太庙,削朱棣宗室属籍,废为庶人,起兵讨燕,还在今河北正定地区设置了平燕布政司。

  南京地处江南,银粮充足。在朱元璋苦心经营多年后,实力更是远胜过气候寒冷的北平。

  建文帝与朱棣之间的对战的实质,是一场*镇压地方*的战争,可为何结果却令所有人所望呢?

  这与一个人的领兵有着直接的关系,他是李景隆。

  李景隆是曹国公李文忠之子,靖难之役时,被拜为大将军征讨朱棣。

  征战前,建文帝亲自在江边为他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驻军德州。

  建文帝不了解李景隆,真正了解李景隆的人是燕王朱棣。

  朱棣得知是李景隆带兵后哈哈大笑,表示这个人能力不行,命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后,自己直接率精锐兵马奔袭其他城市。

  失去朱棣镇守的北方并不坚固,很快就要被李景隆帐下都督翟能几乎攻破。

  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前方取得胜利的翟能接到了李景隆的召回,*放弃攻下的城池,究其原因,无非两个字——猜忌!朱棣没有看错李景隆。

  之后,朱棣回师北平,与李景隆交战。

朱棣封赏的功臣李景隆真的是个草包吗?

  李景隆果然大败。不久之后,撤回德州。

  李景隆大败,南京城中的朱允炆竟认为失败原因是其权柄不够,无法便宜行事所致,对其不罚反赏,赐其黄钺弓矢,赐其“专征伐”之权。

  然而这一次,领兵六十万的李景隆还是失败,部队一撤再撤。

  1402年,建文帝登基短短四年,燕军已经打过长江,直逼南京,群臣不断上书,请求诛杀李景隆,建文帝固执地表示不准,还不忘命人前往朱棣的营帐,表示愿意划长江而治。

  朱棣胜利在望,怎么可能同意求和,建文帝只得再战。

  而这一次,建文帝把“常败将军”李景隆安排在了南京最重要的城门——金川门镇守。

  不久,燕军兵至金川门,而这次李景隆没有战败,他做了一件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情——开城投降,迎燕军进城。

  一直在失败还一直被保护的李景隆,就这样反插了自己的保护神和主上一刀,彻底背叛了建文帝,史称“金川门之变”,直接导致了黄子澄等人自杀殉国,建文帝不知所踪。

  如果能重来,相信建文帝一定会选择在李景隆第一次战败时,就杀掉他。

  朱棣登基后,以李景隆“默相事机之功”将其大加赏赐。

  明代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火药,李景隆这一生,要说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让刚刚修建的南京城墙没有很快面临战争。

  但中国人历来信奉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李景隆的结局只能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