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新论:人与机器,惠州创新的N种未来
机器换人,变的是生产效率和生产方式,不变的是产业升级和创新迭变的凶猛浪潮。在人与机器的关系中,首先是简单的体力动作,然后是一整套动作,最后是部分智力,机器将人从繁重的体力、智力劳动中逐渐解放出来。实现 大换血 的背后,不止是巨额资金的投入,更是顺畅的投融资环境、富有远见的企业家精神以及相匹配的创新管理思路。
人与机器的匹配,自然不止 工业4.0 一种模式。从电子信息到制鞋,不同行业、同一行业的不同产业位置,再具体到地方、企业,不同的劳动者素质、成本,设备采购情况等都决定了在设计、生产的全过程中,人与机器存在若干种组合的模式。
寻找、创造到当下环境下人与机器的最优模式,不仅属于产业升级的范畴,其本身就蕴含着创新的因素。
说起创新,无论是科研还是技改,简单地理解为动辄上亿的投入,依然没有超出增加资本投入获得更多回报的老思路。资本的背后一定是资源,而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 资源是有限的,创新正是要突破这一看似牢不可破的经济天花板。在充分竞争的经济环境,创新的按钮一旦启动,便不可遏制。这是市场的力量,也是人性使然: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收益,最大程度减少无聊、重复的工作体验,最大程度满足千奇百怪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人是一切的起点和归宿。
就*而言,对人的尊重是首要的。这一点,常常被包括惠州在内的国内大多数城市,简化为大同小异的人才吸引政策写入*工作。但将 人 简化为 人才 ,正和将产业升级简化为 机器换人 一样,是过于注重 工具性 ,甚至 工具论 至上的表现。对于进行创新产品开发的人们来说,抓住消费者的痛点,往往是头脑风暴的主旋律。所谓痛点,也就是人尚未被完全满足的重要需求点。而创新者、创业者本身也有自己的痛点:苦于无法了解同行信息,苦于无法对接市场资本,苦于无法在市场试错 *应该把自身作为一个创业者,寻找市场上从事创新活动的需求痛点,予以满足。不仅从经济上扶持,更应从精气神上寻求契合,对人、特别是创业创新者的奋斗精神、创新思想、失败经历、价值需求予以充分尊重,用尽一切可能的方式,从态度到行动,表达支持和敬意。毕竟,在所有的创新活动中,人的创造力是最难估计的,也是最不可限量的源泉。
人才如候鸟,经济如气候。惠州通过设立、建设科研院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最广泛吸纳人才入驻,是借用他山之玉,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法门。然而,如果忽略了生于斯、长于斯、创新于斯的本土创新力量,未免可惜。他们更熟悉本地情况,更了解本地需求,更不容易受短期经济或政策波动的影响,更能与城市的创新发展融为一体。惠州本土的创新氛围不如深圳等地浓厚,但并不意味着创新意识的缺乏。搭建天使投资的路演平台,鼓励、参与众创空间的发展,都是*可以着力之处。
要培育创新基因,更要保护好创新成果。创新,是为了获得更多优势,并将优势转化为更高的收益,不仅促进企业自身的滚动发展,也以鲶鱼之势刺激行业、市场的创新精神。然而,如果创新的产出可以被轻易 借用 ,创新动力也就难以维系。创新行动无法持续,单个人的灵光一闪,单个企业的创新冲动,也就难以起到带动行业创新浪潮的作用。一方面要鼓励创新之后的专利申请,另一方面,*可以从幕后走到台前,不仅为企业创新行动摇旗呐喊,更应为创新收益保驾护航。无论企业规模如何,都应该一视同仁。
月朗星稀不是问题,产业链地位低下才是。大企业在原始创新的研发上往往有优势,小企业在满足细分,乃至个性需求的颠覆性创新上更可能异军突起。两者各有短长,不可简单类比。然而,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登,是绕不过去的产业升级过程。由于人力、土地、产业集聚等因素形成的全球手机制造重地,惠州如果不能在此期间借 制造东风 鼓吹 创造旋风 ,最终的结果要么始终处于产业链低端,要么可能连手机制造的产业优势也会逐渐失去。如何攀登?部分企业的做法,或许能有所启示:与国际科研机构密切合作,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技术前沿,时刻做好 接班 准备。
跟随先进是突破创新藩篱的必由之路。在万米长跑中,相当长时间内紧跟第一名的选手,在冲刺阶段一鼓作气超越对手,是很多夺冠选手的不二法门。第一次科技革命到现在已有大约260年,惠州的产业发展则只有30多年,更面临着深圳、广州等毗邻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这种态势下,空谈创新一定误事,实干跟随可以兴业。只有在长期吸纳、紧随前沿创新之后,实现突破性的创新才是可能的,最终实现创新驱动城市的长久发展也才能够基础牢固。在这其中,机器始终要为人,特别是为人的创新活动服务,机器不仅是生产的工具,更是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机器与人搭配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必然是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的不断创新需求。
若想有朝一日借创新之力登上产业巅峰,惠州就必须以破釜沉舟之决心,滴水穿石之耐心,十年磨剑之精心,追波逐浪之雄心,自觉将创新融入每一项看似寻常的工作中,将创新驱动入眼、入心、入手,成为充分自觉的行动意识。
上一篇: 先进装备制造重在“人与机器”双升级
下一篇: 东莞:推进智能制造,促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