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只用了一年就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为什么朱元璋只用了一年就收回了燕云十六州?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 《宋史·地理志》:燕云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 燕云十六州起于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东西长600公里,南北约200多公里,总面积达到10万多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的北大门。
五代十国后期,后唐大将石敬瑭认辽太宗为干爹,自称“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当作礼物送给辽国。 此后,赵匡胤建立北宋,他与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多次尝试收复燕云十六州,但都未能所愿。 直到400多年后,明太祖朱元璋才成功收复这一北方失地,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至幽州。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建都北京,也能彰显出燕云州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纵观两宋319年,为何赵家皇帝都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而明朝的朱元璋,却只花了一年时间便将其收复?
云十六州,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 北宋叶隆礼《契丹图志》:“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两段话,也大致概括了燕云十六州其重要战略地位。
此外,封建时期,中原人主要的战马养殖地,一处位于热察(河北、山西、内蒙一带),另一处则是甘凉(甘肃武威、张掖)。 北宋时期,热察属辽国,甘凉则是西夏辖地。 丢掉燕云十六州,对于两宋统治者,不仅失去了重要的养马场所,更是失去了北方天然屏障。
再从地理位置看,燕云十六州囊括了燕山山脉还有北太行山脉。这两座相连的山脉,就像是两道天然城墙,将南北各个民族完全区分开来。中原地区,则是位于太行山以南。 秦朝时期,为抵御北方游牧部族入侵,在燕山还有太行山脉,修建举世闻名的长城、居庸关、雁门关等关隘,便是南*权抵御北方部族的最后一道屏障。
失去燕云十六州,那些马背上的民族便能长驱南下,对宋朝而言,已无任何天堑可言。
当然了,中原统治者们并非不清楚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显德六年,959年3月19日,周世宗柴荣便向天下宣布:王师即将北伐契丹。 《平边策》记载:“幽、并乘其间而据其地。平之之术,在乎反唐、晋之失而已。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
当时后周连克宁州、瀛州、鄚州,却因柴荣突然驾崩,不得已撤军。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宋太祖设置“封桩库”(收缴各地割据*所藏钱财),目的就是为了用钱买回被石敬瑭送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契丹不可能将如此重要的战略地区卖还给北宋。
此后,北宋与南宋多次试图通过战争收回燕云十六州,但皆未能收复失地,反而签订了“澶渊之盟”。至此,中原政权始终笼罩于战争阴影之下。 又过了400余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将,两人率25万大军横扫北方,终于收复燕云十六州。
为何宋朝打了那么多年,都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而朱元璋却可以?
首先,明太祖朱元璋的战略眼光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差距。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乃赤贫出身,可他先后击败张士诚、陈友谅等大军阀,足以证明此人非同小可。 北伐蒙元之前,朱元璋花了三年才击败张士诚。当时大明朝人困马乏,军队亟待补充之际,朱元璋力排众议,坚持迅速北伐。
朱元璋认为,元大都建立百年,城守必固,若兵师深入,不能击破。于是与诸将商议,先稳扎稳打,拿下山东、河南,断掉蒙古人的羽翼,接着挺进山西,过潼关进攻北京。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击溃蒙元残余*,使用“先易后难”的作战方针,迅速拿下燕云十六州。
朱元璋曰: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反观赵匡胤,赵光义,这兄弟俩虽放眼宋朝,都是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然而,赵家兄弟即便面对实力并不算太强的北汉时,也花了近20年才将其消灭。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文化与政治思想发生激烈冲突,没了赵匡胤,还有千千万万个军阀想当皇帝。
赵匡胤登基为帝,需要赶紧解决内乱。“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设置枢密院,稀释武将领兵权力。 可想而知,赵匡胤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他根本没有朱元璋那个魄力,马上挥师北伐。
或许有不少朋友会说了:元朝末年,刘福通早就把蒙古最精锐的阿速军消灭,徐寿辉也牵制住了一部分元军。朱元璋所谓的三路北伐,只是以逸待劳,将元朝后方老巢端了,趁势拿下燕云十六州。
而北宋建国之初,契丹(辽国前身)实力强悍,赵匡胤硬要动用武力征服契丹,反而会得不偿失。 可是翻开史书会发现,赵匡胤登基之时,其实辽国内乱不休。 《辽史》:耶律璟于应历十三年正月,杀兽人海里。三月,杀鹿人弥里吉,枭其首以示掌鹿者。六月,杀獐人霞马。
到了赵光义上位时,萧太后临朝,契丹文有韩德让,武有耶律休哥,内部成为铁板一块。北宋再想发动燕云之战,成功概率也太过渺茫。 因此,赵匡胤一登基,便可以迅速挥师北伐,而不是异想天开的用钱来买燕云十六州。
所以说,赵家兄弟还是魄力不够,该出手时未出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其次,宋朝初期,最大的敌人其实并非契丹。 众所周知,赵匡胤深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柴荣临终之际,更是再三嘱咐赵匡胤辅佐小皇帝柴宗训。 但柴荣死后,赵匡胤却违背旧主,篡夺后周政权,建立北宋。所以北宋建立之初,最大的难题不是在外,而是在内,防止其他武将*。 说白了,赵匡胤和朱元璋的建国方式不一样。明朝是朱元璋一手建立,哪怕北伐失败,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人,还是会死心塌地的跟着朱元璋。
但赵匡胤是篡权夺位,如果贸然发动北伐,那皇位就岌岌可危了。 而且赵匡胤也发动了多起对契丹的战役,比如石岭关、定州、辽州之战,皆为北宋获胜。 只可惜,当时中原“君非君,臣非臣”,急需整改内乱不止的局面。 再加上赵匡胤急于收拢兵权,所以才失去了北伐的好时机。
最后,朱元璋和赵匡胤所处的局面不同,不能武断地妄下定论。 唐末五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军阀政变上位,政权更替最频繁的时期。赵匡胤大力实施文官制度,才让北宋政权稍稍稳定。
当时契丹没有主动挑衅情况下,北宋军队想要翻山越岭,出潼关、雁门关以北,必将精锐尽出。到那时,就等于是赵匡胤要赌上国运打这一仗。 有道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唐末至五代十国期间,多年来汉族内乱不断,已经无法让中原连成一片。
赵匡胤还是需要从长计议,他也无法像朱元璋那样轻装上阵,大手一挥,便三路北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