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与保险业“擦出火花”
□本报记者 黄一灵 薛瑾
随着数字经济深入发展,业数字化转型马不停蹄地深化推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技术之一,正在与业“擦出火花”,加速融合。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近日表示,我国开展应用的保险机构已有30家。由上海保险交易所联合行业共建的保险创新中心已经宣告成立。
业内人士指出,保险业是重要的应用场景,也是最有可能规模化应用的场景。可以为传统保险业务带来可保范围、成本优化、风险防范与效益提升等方面赋能。
在保险业落地生根
“目前,我国开展应用的保险机构已有30家。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空间巨大、任务紧迫。今后几年,保险业将进入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新时期,逐步实现保险定价精准化、服务供给定制化、营销渠道场景化、风险管理智能化,切实提升保险机构的服务能力。”梁涛在近日召开的北大赛瑟论坛上表示。
据记者了解,大中型险企布局尤为积极。中国人寿今年上半年已建设保险科技、及基础设施、网络、四大科技创新主题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30余项。泰康保险依托、等技术建立慢病管理系统群,可结合各地市政策特点及管理现状,为当地门诊慢性病管理提供属地化服务。中国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产品已覆盖中国所有大型、99%的城商行及52%的保险公司。众安保险2015年便组建团队研发核心技术。
日前,由上海保险交易所联合行业共建的保险创新中心宣告成立。该中心将从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制定标准三方面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实现跨机构、跨行业、跨地域的多场景技术创新与应用。记者获悉,上海保险交易所目前正在牵头制定保险行业应用标准,以此提升保险行业整体运行效率。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曾于瑾表示,保险大数法则和风险分散机制就是的集体共识和信用机制。
天然的契合性
由中国信息研究院、上海保险交易所牵头编写的《保险应用白皮书》指出,保险业作为一个为了应对风险而诞生的行业,其本质就是采用大数法则下的互助行为。具备弱中心化、点对点通信、分布式存储等特点,可以连接各个保险参与主体及上下游产业链,在保险产品研发及定价、投保、核保、理赔、再保、保险资产管理等业务环节发挥作用。
不少业内人士将视为促进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点。
“与保险行业有天然的契合性,能有效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类摩擦成本,是未来保险行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信任工具,能够推动保险行业整体转型与革新。”《保险应用白皮书》指出。
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保险业在各行业应用场景中占比领先。波士顿咨询研究表明,的深度运用将使全球财产险公司运营成本降低5%-13%。
有保险人士表示,以车险为例,通过计算车型数据、修理厂维修记录、重要零部件、人工工时等重要数据,辅以视频采集及图片识别等技术,能够实现“车、配件、修理厂”精准匹配,并与记录在数据库中的车主信息一一对应,通过智能合约执行,快速完成车险理赔的定损及理赔流程,极大地提升效率并降低了欺诈风险。
政策与科技赋能同行
险企与技术加速融合离不开政策支持。
2019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厅关于推动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发布。《指导意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将、等新技术嵌入交易环节,运用移动感知视频、围栏、卫星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对及库存商品实施远程监测,提升智能风控水平。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新修订的《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技术有望成为新型监管的有效技术手段。通过技术,可以有效整合保险机构现有系统,使原有的静态数据动态流动起来。监管机构可以通过部署监管节点,透明、实时、真实查询到保险机构的数据变化,如投保人风险信息、保单数据、理赔数据、资金数据等,以便及时、快速地发现业务风险和违规操作。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孙祁祥表示,人类社会的发展给保险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从最初的海上保险和火灾保险到如今的保险科技,、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保险业务模式,消费者对全方位风险保障的需求与保险产品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这既提升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也为保险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