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腾讯的征信与人脸识别“杀手锏”
从线上流量积累到导流后的互联网金融应用,远程身份认证是一个不得不跨越的流程,目前阶段也是障碍。
“余额宝”、“理财通”、P2P等过去几年兴盛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其依托的是第三方支付的实名账户体系,其背后资金的转入和转出,还必须通过绑定原有的银行卡账户。这种账户体系的客户身份验证尚未脱离原有线下“面签”的限制,从某种程度上,这种限制是这类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瓶颈,限制了未来业务发展的想象力。
事实上,包括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传统商业银行在内的各方均在从技术上探讨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远程身份验证和远程开户的可能性。当然,互联网金融这一流程上的根本性创新的最后实施,尚待监管部门的批准。
据记者了解,腾讯依托其内部的优图团队和财付通一并研发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身份验证的产品,目前已在腾讯内部与微众银行等机构探索在金融、证券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的人脸识别身份核实的产品主要由腾讯征信有限公司(下称“腾讯征信”)负责开发和应用,其把线上身份验证和互联网征信绑定在一个产业链中,作为包括金融在内的互联网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这种“身份验证+征信评级”模式,可以搭建一个基于实名账户的互联网用户线上IP,把用户线上的行为与金融账户融合,为线上的商业生态链形成闭环。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腾讯财付通高级总监、腾讯征信总经理吴丹。吴丹详细介绍了腾讯征信的筹备进展,腾讯征信在人脸识别身份认证、互联网征信评级的开发情况,并深入阐述了腾讯征信的未来发展战略。
征信产品即将公测
《21世纪》:央行此前批准了包括腾讯征信在内的8家征信公司筹建,请问腾讯征信目前的筹备进展和业务开发情况如何?
吴丹:我们正在积极准备征信牌照的申请审批,刚刚去央行做了中期汇报。腾讯征信今年的目标首先是拿到征信牌照,然后是让我们的产品开始逐渐服务于金融机构、服务于借贷机构。
就个人用户互联网征信评估的产品,目前已经在内测,很快就会公测,届时腾讯的用户都可以查询到自己的信用评分。我们对用户是逐步开放的,内测阶段覆盖范围还不大,未来成熟阶段我们希望能覆盖几亿的个人用户,对大部分腾讯的用户都有一个信用评估。
《21世纪》:对征信系统而言,最关键的是模型算法的合理性和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全面性,腾讯征信的评估模型和数据来源是怎样的?
吴丹:腾讯的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主要运用社交网络上海量信息,比如在线、财产、消费、支付、社交、游戏等情况,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征信报告。具体说来,征信体系将利用其大数据平台TDBANK,在不同数据源中,采集处理相关行为和基础画像等数据,并利用统计学、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出用户信用得分,形成个人征信报告。
征信的数据来源,央行对我们的规定是“来源于第三方,使用于第三方”,我们使用用户在腾讯的平台上常年积累的互联网行为信息数据,腾讯征信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按照第三方合作的形式与腾讯其他部门或子公司签订协议的,包括QQ、财付通等平台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会去使用用户内容方面的信息。
《21世纪》:腾讯征信的数据来源主要以互联网社交信息为主,央行征信体系的基础是银行账户交易数据,蚂蚁金服的征信公司的数据主要依托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和支付宝的交易信息。历史交易数据与未来信用风险的关联度非常高,与央行、蚂蚁金服,腾讯征信数据来源的交易属性弱化,如何看待腾讯征信数据来源与征信的关联度问题?
吴丹:首先,腾讯征信数据来源,除了QQ等社交行为信息外,还有财付通的交易数据。并且我们的信用模型中,社交行为数据能够有效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我们不是试图取代央行的征信报告,而是很好的补充。
第一,我们的市场覆盖度较大,央行征信体系只覆盖了3亿用户,而腾讯有8亿以上用户,我们能覆盖更多的人群。第二, 我们的数据维度更丰富,可以从中攫取的风险信号更多,能够能够及时地预警信用变化。
如果我们的征信评价与央行是一致的,这说明我们的信用风险评估是准确的;如果不一致,这实际上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独特的信用评估体系。
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应用拟推“微证券”
《21世纪》:能否介绍一下腾讯开发的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的产品,包括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
吴丹:操作流程很简单,一共分三步。首先,在智能手机上打开应用,系统运用OCR技术扫描用户的二代身份证的正反两面,自动抓取用户身份信息;第二步,用手机摄像头对准用户的脸部,系统自动拍摄视频和照片;第三步,用户面对摄像头,按照要求读出系统随机给出的一串数字。三步完成后,系统会给出摄像头前的人与身份证上是不是同一个人的判断,整个流程不超过2分钟。
整个人脸识别的流程中,有两个验证通过:一是生物活体检测,通过唇语和声纹等方式验证摄像头前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一张照片;二是人脸成相识别,把摄像头拍摄的照片、身份证照片,和公民身份证号码信息查询中心的照片,三者进行相似度对比,判断是否同一个人。
《21世纪》:人脸识别技术身份验证除了技术本身之外,用于比对的照片数据库也是关键因素。除了你刚刚提到的*部身份证查询中心外,腾讯的人脸识别技术是否还有其他第三方数据库?
吴丹:腾讯已经和*部所属的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达成人像比对服务的战略合作,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7*24小时接入*部查询服务中心的数据库,将联手帮助传统金融行业解决用户身份核实、反欺诈、远程开户等难题,大力提升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及商业应用可用性。
另外,我们还有自己的数据库。腾讯运用自身的资源,经过数年准备,腾讯采集标注了海量生活照训练样本数据。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黄种人人脸模型训练样本库,非常适用于国内环境。这些照片来自QQ用户的生活照,数据库目前的样本量达到了百万级别的用户数。
《21世纪》:腾讯的人脸相片数据库样本信息主要来自QQ应用,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QQ用户本身是一个虚拟IP,并未实名,用于用户身份确认,是否存在真实性问题?第二,以网络图片为来源的第三方数据库,与*部的数据库相比,在权威性上是否存在问题?
吴丹:我要强调的是,通过*部的数据库和身份证照片比对,真实性和可靠性已经非常强了,QQ的生活照提供了多一重验证,是潜在的数据库。多一重交叉验证,安全性只会越高。
关于第一个问题,人脸识别技术中,扫描用户身份证后,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身份证本身和*部的数据,还可以知道他在腾讯体系的信息,包括QQ、微信等等。实际上,腾讯已经通过财付通的第三方支付账户和绑定的银行卡账户,把用户的身份证、QQ、微信、手机号、银行卡、财付通账户多重信息进行了关联和匹配,得到任何一种信息,都可以关联到用户的其他信息。
第二个问题,腾讯的样本数据库只是一个训练样本,只在开发模型阶段进行应用,目前还没有在测试和实用阶段应用。更多的数据样本可以提升算法,改进模型,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开发模型应用时,训练样本是经过脱敏处理的,我们不需要知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手机号是多少,只知道这是他的一套可以用来识别的照片。
腾讯建立的人脸样本数据库是为了把自己的算法和系统做得更准确,并没有说要替代*部的数据库。
《21世纪》:腾讯人脸识别身份核实产品目前应用推广情况如何?
吴丹: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是一个基础性的产品,未来可以应用到各种需要远程身份验证的互联网场景中去。目前主要与金融机构合作,尝试在银行、证券等业务上应用。
微众银行依托大股东——腾讯的技术优势,严格遵循监管规定,也在积极推进人脸识别远程开户的业务发展。理论上来讲,我们未来也可以为其他银行提供人脸识别技术服务。
在证券应用方面,我们通过半年多准备,开发出“微证券”的产品,把人脸识别身份核实嵌入到证券开户流程中,可以与各家证券公司合作,向他们开放接口,目前已经在内部测试。
《21世纪》:据了解,腾讯的人脸识别技术是由内部的优图团队自行开发的,市场对这个神秘的团队知之甚少,能否介绍下优图团队和项目开发情况?
吴丹:优图团队的前身是腾讯研究院一个负责图像识别的团队,现在归属在SNG事业群。QQ空间的照片标注、天天P图这些腾讯体系的图片比对应用都是这个团队的成绩。优图团队现在平均每天负责处理亿级数量的图片。
腾讯的人脸识别技术由财付通团队和优图团队合作完成的,财付通负责流程设计和金融等场景应用,优图团队负责照片比对基础技术。
人脸识别的项目,我们2014年年初才提出,三个月就推出第一个版本,后来不断更新,到*总理2015年1月4日考察微众银行看到成熟的版本,前后也就一年的时间。
腾讯征信定位整体风险解决方案
《21世纪》:腾讯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互联网用户远程身份验证的项目为什么是由腾讯征信来做?二者在业务属性上有什么联动或关联吗?
吴丹:征信是央行颁布《征信条例》之后,近两年才允许民营机构进入的一个行业。我们申请征信牌照是基于腾讯自身的优势。征信业务的核心是风控能力,提供一种风控的手段。腾讯征信的定位,是提供一个可以实时在线完成的全流程风险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去防范信用风险、防范欺诈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讲,除了征信本身之外,征信业务还有更宽的范畴。
信用风险的第一步是欺诈风险,所以必须先做到身份确认,然后再是评估其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原来的身份确认必须由审核的业务员当面验证,而我们探索的人脸识别身份验证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21世纪》:腾讯征信在腾讯集团内部管理架构上是怎么安排的,跟财付通等其他金融业务是什么关系?
吴丹:在线支付部是腾讯在金融业务方面落地的窗口,过去她主要以支付业务为主,近三年开始拓展到其他金融领域,包括理财、征信等。在内部管理架构上,除了包括微众银行在内,腾讯投资的金融公司外,其他所有业务落地的地方是在线支付部,外部的品牌是“财付通”。
股权架构上,腾讯征信和财付通是同样的股东结构,由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世纪凯旋科技有限公司发起设立,都是腾讯的创始公司。从监管要求来看,两家公司是由央行发放征信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实体公司,必须各自符合相关监管要求。
《21世纪》: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腾讯征信在用户定位和应用层面是怎么考虑的?
吴丹:无论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还是征信评估,我们都希望把这种核心的风控能力应用到其他互联网化较高的行业中去,与这些行业合作,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
比如,金融、证券行业,我们想通过技术上的创新,能够让合作机构的业务流程能够更简单、更方便、更快捷,提升客户体验。事实上,在身份确认这个环节中,它的需求已经超越了银行,包括证券、保险等其他的金融机构,如果要互联网化,都要面临确认用户身份的问题。如果走得更远一点,其实在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中,只要他的用户需要互联网化,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确认用户身份。未来市场需求很大,这也是我们花很大力气来做身份核实的原因。
征信应用上,除了为银行、小贷公司、P2P等借贷机构提供客户信用风险评估外,腾讯征信很重要的一个战略是立足于个人用户。我们试图在早期阶段接触用户后,就去引导他们建立自己的信用意识,用户教育也是我们的责任。
比如,在用户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通过QQ、微信等社交应用在腾讯征信中得到反馈,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第一个信用记录,这个信用记录反过来会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也许能帮他们拿到第一张信用卡,也许会让他获得更好的旅行、酒店、租车、餐饮等互联网化行业的服务特权和体验。这样,用户积累起来的好的互联网行为会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信用,从而引导个人用户从一开始就规范自己的互联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