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时还有百万军队 他们最后去了哪里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百万军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1911年10月,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席卷大江南北,数月后的1912年2月,隆裕太后挥泪签下清帝退位诏书。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历史埋葬。
宣统皇帝拱手让出*之际,名义上仍有百万大军。那么,清朝灭亡前后,大清军队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清朝最早的正规军,便是从龙入关的八旗军,他们一直被视为清朝定国的基石。直到清末,八旗军的建制依然存在,算是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约1870年,驻扎广州的八旗兵。
八旗军初入中原之时,战斗力相当强悍,直杀得李自成的大顺军和明朝军队纷纷望风而降,留下了一段“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传说。
投降的明军很快被清军收编。由于这些人以绿旗为号,因此称为绿营。绿营兵额约为60万,驻扎在全国各地,成为继八旗之后,又一支清王朝的正规军。
随着清朝承平日久,八旗军的战斗力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落,等到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八旗军已经不堪一击了,绿营的地位超乎其上。
1896年,重庆绿营兵。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乾隆朝,绿营的战斗力也开始大幅度下滑,以至后续平定白莲教起义、两次鸦片战争和发捻之乱,绿营和八旗一样兵败如山倒。
这种情况下,朝廷不得不鼓励各省发展勇营武装。
然而,绿营、八旗历史包袱太重,其中功勋子弟实在太多,清廷为维护统治,始终没有下狠手予以解散。经过几番不痛不痒的裁撤后,直到清末,绿营和八旗仍旧保持了七八十万人的规模。
庞大的八旗和绿营军无力再战,皇帝只得重用勇营,这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曾国藩建立的湘军和李鸿章建立的淮军。
靠着湘淮军,清廷平定了太平天国和捻军。但勇营的性质是兵归将有,并非经制军,因此朝廷既依靠这支武装力量,又时时提防,始终限制其发展。
1870年代,宁波勇营。
甲午战争中,湘淮练军暮气沉沉,以惨败告终。光绪皇帝趁机加强*集权,一旨诏令写道:“前因各省制兵防勇,甚为疲弱,业经通谕各省督抚认真裁汰,另练有用之兵。”
经过裁汰,勇营武装保留了最精锐的部队。比如曾经的一支淮军精锐之师,逐渐成长为武毅军,与另一支淮军旁系部队武卫左军,继续保卫大清*。
庚子国难时,武毅军奉命参战,可惜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差距太大,虽奋力抗敌,仍然惨遭失败,将领聂士成殉国,约一万六千名官兵死伤殆尽。
1910年,新军军官进行沙盘推演。
与此同时,光绪帝“另练有用之兵”的谕旨,正在悄然执行。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操练兵马,原先1o营五千人的定武军,在袁世凯手里很快扩编为七千人,这便是清末新军的雏形。
随后,袁世凯借着镇压义和团的机会,继续招兵买马,将新军规模扩建到两万多人,成为了清王朝新的军事支柱。
1905年,清廷统一了全国新军的*,由袁世凯总理练兵事务,计划编练三十六镇。然而,由于国库空虚,练兵进度缓慢,到辛亥革命爆发,只成立了二十六镇,约有官兵18万人。
1910年,新军士兵在训练。
宣统退位时,清廷的兵力有八旗兵、绿营兵、勇营武装和新军等各种成色的军队,再加上地方武装与巡防队等,粗略算来,不下百万。
可惜,清王朝的部队数量虽然多,但真正能打仗的,也就是完全听命于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了。偏偏袁世凯乃一代枭雄,他所统领的军队,是不会忠诚于皇帝的。
最终,清王朝只得顶着百万大军的名义,在无兵可用的尴尬中,*签下了退位诏书。
改朝换代,新军悉数竖起了民国大旗;八旗、绿营以及勇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大批溃散,剩余的精干力量被收编为民国军队,或被编为地方警察。
参考资料:《清史稿》、徒跃林《清末民初的军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想学画画?python满足你!
下一篇: golang获取网卡信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