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开发---串口通信USART 发送数据的多种方式总结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4-01 15:41:11
...
之前写了两三篇关于USART+DMA收发的实验, 感觉对USART的收发,已了然于胸(唉,丢人的井底蛙~~~)。
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发现:利用发送中断,才是UART发送的最优解!!
总结三种发种方式, 并分析其优缺点:
- 正常发送(while);
- 使用DMA发送;
- 使用中断发送;
实验使用搭建
- 软件: Keil_v5.27 (目前最好用的版本)
- 硬件: 魔女开发板 STM32F103C8T6 (集成下载器, 接线轻松)
- 串口上位机: 秉火串口调试助手 (野火的, 感觉比原子哥的启动要快)
需要完成代码的兄弟, 到Q群文件夹里下载: 262901124
方式一:正常发送
初学STM32时,必用的发送方式。
看看熟悉的代码:
// 发送一个字符串
void Usart1_SendString( char* buff )
{
while( *buff !=0 ) // 检查是否是字符串结束符
{
while( (USART1->SR & 1<<7) == 0 ); // 等待发送缓冲区空闲
USART1->DR = *buff; // 填入发送数据
buff++; // 发送数据指针后移
}
}
优点:代码和逻辑都简单,容易理解!新手必备!
缺点:利用while不断检测发送状态+等待,挨个字节发出,其实很费时;如115200波特率,发送100个字节,至少用时8700us!!而且发送期间,中断响应外,整个程序、系统不能干其它事,如假死一般;
方式二:使用DMA发送
先看代码:
// 发送一个字符串
void Usart1_Send_DMA(char* charTemp)
{
u32 num = 0; // 发送的数量,注意发送的单位不是必须8位的
static u8 Flag_DmaTxInit=0; // 用于标记是否已配置DMA发送
char* t=charTemp ; // 用于配合计算发送的数量
while(*t++ !=0) num++; // 计算要发送的数目,这步比较耗时,测试发现每多6个字节,增加1us,单位:8位
while(DMA1_Channel4->CNDTR > 0); // 如果DMA还在进行上次发送,就等待; 得进完成中断清标志,F4不用这么麻烦,发送完后EN自动清零
if( Flag_DmaTxInit == 0) // 是否已进行过USAART_TX的DMA传输配置
{
Flag_DmaTxInit = 1; // 设置标记,下次调用本函数就不再进行配置了
USART1 ->CR3 |= 1<<7; // 使能DMA发送
RCC->AHBENR |= 1<<0; // 开启DMA1时钟 [0]DMA1 [1]DMA2
DMA1_Channel4->CCR = 0; // 失能, 清0整个寄存器, DMA必须失能才能配置
DMA1_Channel4->CNDTR = num; // 传输数据量
DMA1_Channel4->CMAR = (u32)charTemp; // 存储器地址
DMA1_Channel4->CPAR = (u32)&USARTx->DR;// 外设地址
DMA1_Channel4->CCR |= 1<<4; // 数据传输方向 0:从外设读 1:从存储器读
DMA1_Channel4->CCR |= 0<<5; // 循环模式 0:不循环 1:循环
DMA1_Channel4->CCR |= 0<<6; // 外设地址非增量模式
DMA1_Channel4->CCR |= 1<<7; // 存储器增量模式
DMA1_Channel4->CCR |= 0<<8; // 外设数据宽度为8位
DMA1_Channel4->CCR |= 0<<10; // 存储器数据宽度8位
DMA1_Channel4->CCR |= 0<<12; // 中等优先级
DMA1_Channel4->CCR |= 0<<14; // 非存储器到存储器模式
}
DMA1_Channel4->CCR &= ~((u32)(1<<0)); // 失能,DMA必须失能才能配置
DMA1_Channel4->CNDTR = num; // 传输数据量
DMA1_Channel4->CMAR = (u32)charTemp; // 存储器地址
DMA1_Channel4->CCR |= 1<<0; // 开启DMA传输
}
代码是寄存器编程,精简。但如果使用标准库,或者HAL库,那么代码量会怕吓怕很多人......
优点:
- 占用资源最少,发送100字节(用"处理"这个词更好理解), 只需大约30us, 比方式1发送快290倍!!
- 发送工作都在后台,调试时特省工夫。别看代码好像很复杂,其实过程会很简单,只要配置好DMA基本就没啥事了。
缺点:
- 代码长,易出错。 这里指的是使用标准库,或HAL库编写的代码, 调试时, 发量直线下降
- 发送处理的时间确实很短, 但后台中还得按设定的波特率进行发送, 115200, 100字节, 后台工作时长还是要8600us左右, 如果在这8600us期间, 又有新的数据要发送出去, 要么等待上次的发送完成,要么停止上次未完的发送。
方式三:发送中断
这种方式,可以说是UART数据发送的最优解!!
先看代码:
static u8 TxBuffer[512] ; // 数组大小根据实际数据、发送频率调整
static u8 TxCounter = 0 ;
static u8 LastCount = 0 ;
// 发送一个字符串
void Usart1_SendIE(u8* buf, u8 cnt) // 指定数据长度,可发送各种数据, 而不仅限于字符串
{
for(u8 i=0; i<cnt; i++) // 把要发送的数据,复制到待发送区(数组)
TxBuffer[LastCount++] = buf[i]; // 如果加个while, 也可以发送不定长字符串
if( (USARTx->CR1 & 1<<7) == 0 ) // 开启 发送缓冲区空置中断, 在USART初始化时,先不要打开空置中断
USARTx->CR1 |= 1<<7;
}
// 中断服务函数
void USART_IRQHANDLER(void)
{
if(USART1->SR & 1<<7) // 检查中断来源:发送缓冲区空置——TXE
{
USART1->DR = TxBuffer[TxCounter++]; // 发送缓冲区填充一个字节
if(TxCounter == LastCount ) // 检查发送是否完成
USART1->CR1 &= ~(1<<7); // 关闭发送缓冲区空置中断
}
}
代码量比想象中的要少,而且很有意思~~~。
优点:
- 占用资源少,没准确测量时间,如100字节,估计总用时100us左右吧,但分100次中断分摊。
- 发送期间,如果有新的数据要发送,交追加到发送区的尾部,不会像DMA那样被抹掉。
缺点:
- 逻辑比DMA要多两个弯弯, 调试时有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