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有一定的疗效 可调节机体功能
气功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健身术。这是一种自我心身锻炼的保健治病方法,对防治疾病、保健强身、抵抗早老、延年益寿都有积极作用。
中医把各种致病因素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所谓“内因”,主要指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正常的情志活动并不致病。如果出现强烈的情志变化,则可造成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引起心身疾病。由于气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调神,调整心理状态,因此心身疾病是气功的第一类适应症。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昏厥、哮喘、消化性溃疡、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神经性呕吐、偏头痛、腰背痛、糖尿病、湿疹、类风湿性关节炎、癌肿、痛经、月经不调、等等。“七情”的极端变化均可引起这些病的发生或加剧。气功锻炼对这些病有较好的疗效,甚至有的病只用气功治疗便可痊愈。气功具有治疗疾病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
第二类致病因素是“外因”,它包括风、寒、暑、燥、湿、火,中医称之为“六淫”以及疫疠(传染病)等。
第三类是“不内外因”,它主要包括饮食起居和房室劳倦等。
对这后两类病因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疾病,气功亦有一定的疗效。我们知道,所有外因都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治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人体的防御机能、免疫能力,即“正气”的强弱。祖国医学认为,致病因素是在机体正气虚弱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作用的,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七情” 平稳则“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气功锻炼能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培育正气,使机体功能保持协调,创造一个好的内环境,因而也能够预防和治疗后两类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患有某些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往往伴有紧张、忧愁等情志变化,通过气功锻炼也可改善患者的情志障碍,并进一步通过心理—生理—形态反应环节使病变的实质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所以对器质性病变多可选用以其它疗法为主,辅以气功疗法的方式。
总之,气功疗法可对心理障碍、功能失调及某些器质性病变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但也并不象有的人宣传的那样,似乎气功可以包治百病并可迅速见效。其实气功是需长期修练的。一些江湖气功师,不分病情轻重,要求患者一律停止其它治疗,只用气功治疗,这是极不妥当的。对于一些重病、久病病人,由于初接触气功,对其功理、功法一时不能熟练地掌握,可把气功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等患者摸到门道,逐渐熟练掌握了练功方法并有了疗效后,才可酌情确定气功在以后治疗中的主、辅位置。
初学气功要注意哪些事项?
首先,初学者要对气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气功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自我心身锻炼方法,也就是说学习气功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那种指望通过突击,一蹴而就的方式是不可能学好气功的。也不能错误地认为气功可以包治百病,并因此完全放弃其它治疗手段。气功疗法既有它的适应症,也有它的局限性。有的病可以气功疗法为主,有的病只能以气功疗法为辅。练功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练功时尤其是学功初期出现的种种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积极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应找合格的气功医师指导入门。这样由于方法得当,可以少走弯路。没有气功医师指导,往往因不得要领而出现虽练功时间长,但收效不大的结果。另外,有气功医师指导,能防止偏差或发生练功“走火”现象,无师练功易出偏,这就不但不得其效,反损其身。如果无机会在老师指导下练功,可与有关疗养院、门诊所等气功医疗单位取得书面联系,以函授方式代替亲自指点。但一定要认真领会练功要领,格外小心,有问题及时请教,及时解决。
另外,初学者要根据自己的疾病种类、病情轻重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辨证施功,方可见效快。一般说来,各功法都有相应的适应症。某些功法对某些病的疗效更好些,选择对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病重老人可选卧功、坐功,病轻者可选站立、行走的功法,老年人可选养气功,不同内脏的病变,也可选用相应的加强内脏功能锻炼的功法。
上一篇: 如何排除杂念 太极养生八卦掌安定心神
下一篇: 健身有助改善慢性病患者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