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基于Binder通信的C/S架构体系认知
c/s架构(client/server,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两层:第一层是在客户机系统上结合了表示与业务逻辑,第二层是通过网络结合了数据库服务器。简单的说就是第一层是用户表示层,第二层是数据库层。客户端和服务器直接相连,这两个组成部分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android内核是基于linux系统, 而linux现存多种进程间ipc方式:管道, 消息队列, 共享内存, 套接字, 信号量, 信号。而android用的是binder来进行进程间通信。
binder是android系统提供的一种ipc(进程间通信)机制。对于android系统,我们基本上可以把它看做一个基于binder通信的c/s架构,binder就像网络一样,把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了一起,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在android系统的c/s架构中除了client端和server端外,还有一个全局的servicemanager端,其作用是管理系统中的各种服务,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1、binder的通信结构分为三层,如下图所示:
2、server
server的工作示意图如下:
下面是对上图的每个步骤的解释(在surfaceflinger的入口main函数的时候分析过):
1、初始化processstate:在初始化的过程中我们打开了binder虚拟设备,并使用mmap为其分配了内存,由于processstate是一个用了单例模式实现的类,因此每个进程只会打开设备一次;
2、getdefaultservicemanager:顾名思义,获取servicemanager。由于server此时是作为客户端,因此得到了bpservicemanager,bpservicemanager中含有bpbinder,其传入的handle为0,代表servicemanager的bbinder;
3、instantiate:使用bpservicemanager的addservice方法注册服务,以字符串标识自己的服务;
4、startthreadpool:这是一个可选的操作,当系统认为服务可能较为繁忙时才会创建多个线程,会为每个线程设置ipcthreadstate(用于通信),创建完后调用jointhreadpool
5、jointhreadpool:把当前线程加入线程池中,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处理,得到请求后通过executecommand方法来处理;
3、servicemanager
servicemanager的工作示意图如下:
servicemanger的工作只有3步:
binder_open:打开binder设备,与server在processstate初始化时进行的操作类似;
binder_become_contextt_manager:通过ioctl把自己的handle值设置为0,代表独一无二的manager;
binder_loop:进入一个循环监听请求,并作出响应的处理;
注:不是所有server进程都能往servicemanager中注册服务的,只有root或system级别的进程才有注册服务的权限。但servicemanager中还维护了一个allowed的白名单,上面注明了那些服务是允许被注册的,这些服务可以被任意server进程注册。
4、client
client使用服务只需要分为两步就好:
(1)通过defaultservicemanager方法获取servicemanager;
(2)通过servicemanager的getservice方法传入字符串获取相应的服务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