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和地方*又迎来万亿利好!
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 宫崎骏《龙猫》
之前坤鹏论曾说过,一切经济危机的本质都是债务危机,也就是借的钱还不上了,并且是大面积的还不上,如今,我国不仅仅是个人,还有企业,还有地方*,简直就是债声隆隆,声声入耳,连绵不绝。
先看个人。
这个坤鹏论以前说过,本月初《警惕家庭债务危机及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这还不算无法统计的民间隐形借贷,实际上中国很多家庭已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历史少有,国际罕见。
8月20日,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目前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756.67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1%,与2014年的357.64亿元相比,信用卡逾期额度已经翻番,与2010年相比,增长接近10倍。
国家为了拉动内需,让银行们玩命发信用卡,诱使年轻人拼命花明天的钱,抢着透支。
结果,18至34岁之间的年轻人中,平均每人每月储蓄只有1339元(数据来自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这点微末的储蓄,一场大病,一个意外,一次投资失败......都会让他们一夜回到*。
再看企业。
8月23日,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说,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不少集团公司接连爆发债务危机,经营风险凸显。这些大额风险爆发中无论是国有还是上市公司,都是前几年在信用环境十分宽松的情况下过度举债扩张的企业,有不少更是所谓的明星企业。
在此环境下,继前几年货币信用过度膨胀、债务力上升过多过快、不加以控制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因债务过重,甚至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这使中国银行业有可能面临新一轮不良资产大暴露的局面。
接着说说地方*。
近日,财务部公布2018年7月地方*债务余额情况,截至2018年7月末,全国地方*债务余额171557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
但是,此前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层在某次论坛上层谈及地方*债务时称,中国的地方债大概是40万亿,很多地方连利息都还不起。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数据,如果将地方*融资平台的隐性债务计入中国*债务杠杆,中国*债务其实在2017年年中已经占gdp的65%左右,也就是超过了国际公认的风险警戒线。
为什么两个数据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这是因为地方*欠下的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债务,一类是隐性债务,后者才是地方债务的大块头。
这三者中最让国家头疼的就是地方债,目前地方*自己的解决办法主要有:
借新还旧:用金融的术语是债务置换或者债务展期,将是存量地方*债务置换结束的截止日期,辽宁省今年内所发的地方*债券,大多为置换债券,用于偿还截至2014年年底的地方债务本金。
除了辽宁以外,江西、云南、四川、福建、湖南等省份也有很大规模的“借新还旧”。
卖地换钱:2018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三四线城市是“卖地”主力军。
扩充税源:最近*一直在琢磨扩充新的税源,比如最近风声越来越大的房地产税,估计这两三年是逃不掉了。
超长期地方债:在2018年5月,财政部发文,首次宣布将发行超长期地方债,在一般债券、专项债券里,都增加了15年和20年超长期限的品种。
8月22日,20年期内蒙古自治区*一般债券在上交所成功招标发行,这是我国首只超长期限地方*一般债券,也是首只保险机构认购超九成的地方*债券。
那么谁是地方债的最大债主呢?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其实就是咱们老百姓。
银行购买了地方债的80%,用我们买“银行理财”的钱买的,目前银行理财的总规模大约是30万亿,再加上同样是老百姓交的保险资金,所以老百姓千真万确是地方债的主要债主。
另外,为了解困地方债,央行近日还调低了银行购买地方债的“风险权重”,从20%下降到0。
这意味着,地方债开始享受国债同等待遇,并且其利率还高于国债,就不知道银行会不会卖面子追捧了。
前两天,坤鹏论聊了国家用“五六七八九”对中小企业的充分肯定和褒奖,并表示“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大中小企业”。
这次,国家的动作很高效,8月22日召开的“国常会”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又出台了新的举措:
1.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缩短贷款审批周期,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稳健发展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私募债。
2.提出建立“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加快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适当提高贷存比指标容忍度。支持发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
3.增设小微信贷专项考核指标,使小微企业得实惠,禁止存贷挂钩、借贷搭售等行为。
坤鹏论提醒大家关注第二条那句“适当提高贷存比指标容忍度”。
贷存比是银行贷款占存款的比例,例如a银行有100亿的存款,贷款放出去70亿,那贷存比就是70%。
通常情况下,贷存比为50%,既至少有50%的存款转化为贷款,这是商业银行的盈亏平衡点,低于50%,就有可能发生亏损。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贷存比越高表明银行资产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越强,更高的利润率来自于增加贷款利息收入或减少存款利息支出。
其实理解起来并不难,银行的钱不是趴在账上光看不用的,只有把钱贷出去,才能获得利差,才能赚钱,理论上贷出去的越多,只要到期都能收回来,赚的利差才会越多。
但,为了防范风险,防止银行盲目扩张,我国1995年版的“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的存贷比不能超过75%。
于是,这个规定与存款准备金的作用类似。
因为有法律约束,75%不能突破,但现实中如果需要银行胆子更大些时,该怎么办?
2014年6月,同样是为了稳增长,咱们国家通过调整分子分母的“迂回”办法突破了75%的限制,比如:从分子中减掉一些贷款项目,在分母中增加内涵,放大其值,最终实现了增加贷款供应量的目的。
2015年8月,因为国家特别特别需要信贷大扩张,而75%又束手束脚,想越线,还得绕弯弯,干脆将其连同贷存比从“商业银行法”连根删除,将其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当然,存贷比监管指标依然是监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参考指标,对预防风险依然发挥重要预警作用。
虽然“国常会”暂时还没有具体说提高多少的容忍度,但我们可以先看看贷存比中的分母到底有多少,逼近180万亿!
加上前面提到的地方长期债,坤鹏论看到的了新一轮的宽松轰隆隆地来了,万亿级是没跑的!
写到这里,不知各位老铁有没有深思过一件事,为什么国家总是在用金融的办法来解决目前的经济问题?
要知道金融从来不创造财富,它只是财富转移的游戏,并且是将财富从大多数人向少数人转移。
不管是超发货币,还是允许地方*发长期债,还是卖地,又或者放松贷存比,扩充税源,全都是金融的套路,无不用其极,说白了,全都是割老百姓的韭菜,薅老百姓的羊毛。
难道是我们的财富太多了吗?
难道*不知道这样滥用金融,会越陷越深吗?
金融造成的问题绝对不能简单地用金融解决,因为健康的金融是附生于实体经济,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搞垮国家的坏金融,因为人们只想着玩钱套利,躺着就能赚钱,谁还想站着工作呢?!
难道国家不知道应该双管齐下,一边用金融手段,一边用真材实料的轻税简政恢复企业信心,让他们从内心中愿意与国共克时艰?
在坤鹏论看来,最本质的祸根就是我们这几年金融的过度畸形发展,印的钱太多,超出了真实财富太多太多,我们欠的债更多更多,到目前为止,印的钱都填不了那么多亏欠那么坑,同时,印钱还拉低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通过它甚至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成为了我们前进路上的沟沟坎坎,一旦遇到不符合它们利益的事,就会百般阻挠,千般缠绊。
第二,现实是,我们的时间不多,客观上已经等不及实体经济用劳动、用生产创造真正的财富了,相对于越来越危重的经济基本面,加速而来的灰犀牛,即使完全市场经济,也显得太慢了!
另外,像最近以蒋锡培为代表的企业家所提出的建议,国家再高效审议,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牵扯到方方面面,甚至背后还千丝万缕着各方利益纠缠,都是系统大工程,制度好定,但还需要全国大大小小的官员真正落实执行,比如就减税这一点,不少官员把它等同于“减少财政收入”,2015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甚至威胁说“减税会触发地方财政危机”。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里根的那句名言:*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身就是问题所在。
坤鹏论认为,现在的态势是,几颗大雷的导火索正在滋滋燃烧,一旦有一颗爆炸,连锁引爆,粉身碎骨,对于国家这个拆弹专家,该怎么办?
似乎选择只能是一边延长导火索,争取时间,一边集合全力一起拆雷,甚至不惜局部爆雷,炸死个把人,也不能让大雷先爆,与此同时,抽调人力调研长效改革措施,并不断释放利好和信心。
所以,我们看到的情景是:
我们正在使出洪荒之力用所有能用到的金融手段延长时间,再用尽所有金融手段,甚至不惜依靠挤压底层劳动人民的基础生活开销,“团结”起全国人民共克时艰难。
领导曾说过:大道至简,中国历史上,但凡一个时代的政治比较“简”,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就会被后世称为“盛世”。
衷心地希望,它不只停留为名言,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实。
唯有如此,才能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