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复位后,为何要祭奠到底自己被俘的王振呢?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提起王振,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干涉朝政,盲目地怂恿明英宗亲征瓦剌。并在战争中多次决策失误,导致明军全军覆没、朝中大臣死伤无数,英宗被俘,酿成"土木之变"之事。可是为什么明英宗复位以后,还要祭奠王振呢?王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我看来,王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他的专权导致了王朝衰亡。让我们先来看看,王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中心的。
从"儒生"到手握大权的"宦官"
王振本身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儒生,虽饱读诗书,但屡试不第,既没有中过举人,也没有考上进士,甚至连秀才也不是。明成祖当时想招一批有学问的老师进宫教宫女们识字,要求必须要是宦官。王振觉得自己有了机会,就这样入了宫。但在朱棣手下,王振一直没什么发展空间,只是一个普通的奴才而已。
直到朱瞻基时期王振才遇到机会。当时朱瞻基在紫禁城设立内书堂,挑选合适的宦官前去读书,王振就是其一。本身就是书生的他在一众人里很快便脱颖而出,成为了佼佼者,别人都叫他先生。
随后,皇太子朱祁镇到了读书的年纪,王振被派去陪读。到了1435年,9岁的朱祁镇继位了,史称明英宗。大臣都建议太后垂帘听政,但太后并没有这样做,所以就由德高望重的杨士奇、杨荣、杨薄来主持政务。这时的王振已经有了争权的心思,然而他头上始终有张太后和一众大臣的压制,他只得默默地等待机会。
1442年,王振期盼的机会终于来了。张太后不幸病故,紧接着三杨辅政的格局也被打破,先是杨荣因受贿被揭发,思虑过度而死;而后杨浦因年老多病,不再过问朝事;杨士奇也因儿子杀人一案受到了牵连,不久后便去世了。至此,王振再也无人压制,很快便开始把控朝政、专横跋扈起来。
利用明英宗达到把控朝政的目的
随着王振权势的增加,再加上当时朝堂君幼臣老,他的野心不断膨胀,便有了想掌控英宗的想法,以谋求更高的权力。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权利,王振毁掉了"内臣不得干涉朝政"的规定,然而如此胆大妄为的行为,他却没得到任何惩处,足以见得明英宗对他的信任。而明英宗之所以如此信任王振,是因为王振在他童年阶段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时为了把明英宗培养成一位明君,三杨曾多次建议早早的对他开始治国教育。然而王振却引诱年幼的英宗去玩乐,命人整日教他骑射。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每天在校场玩耍的乐趣,自然是多过那些书上的"之乎、者也"。所以相较于整日逼迫他去学习的众大臣,英宗自然十分喜爱带他玩乐的王振,也十分相信他。
王振便凭借天子的信任树立威信,大臣中谁巴结他,就会得到重用;要有谁违背他,不是得到处罚就是被废黜。
众大臣看他行事如此,都前来巴结他。其中工部郎中王佑便是个典型。此人虽然仪表堂堂,但没有胡须,这本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本不足为奇,有次王振问他:"你为什么没有胡须呢?"他答到:"您老人家都没有胡须,身为儿子怎么能有呢?"这让王振十分开心,立刻提拔他为工部侍郎。
有愿意同流合污的人,自然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当时,大理寺卿薛瑄和祭洒李时勉不愿投靠王振,王振就借机陷害二人,更是将李时勉戴上枷锁在国子监门后示众,以作"杀鸡儆猴";御史李铎因为碰见王振时不肯下跪,被捕入狱,打个半死;武功中尉指挥使华嵩因和王振侄子打架,竟然被王振剃成光头,涂上漆,游街示众。
这样任用官员的做法,让不愿和王振同流合污的正直官员,纷纷离职而去。剩下的官员多是不能委以重用的"小人",这就使得当时朝廷乌烟瘴气。没有好官,怎么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呢?
而且王振为了掌控明英宗,在英宗理政期间,他"夙夜在侧",一旦发现别人弹劾他,就下狠手,完全秉承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想法,将上谏的通道堵死了。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无人对明英宗进行劝谏,他又如此亲近"小人",大明自然走向颓败。而后发生在公元1443年的一件事,充分的表现出了王振"小人"的特点。
有位直言不讳的官员叫刘球,他曾在给明英宗的奏折中提到:"夫政由己出,则权不下移,皇上临朝9年,已可以亲决事物,使权力归一。"实际上就在暗示明英宗王振专权。王振在知晓后,对刘球恨之入骨,欲杀之而后快,他便时常在明英宗耳边诋毁刘球。没过多久,刘球就被处以极刑,这足以见王振权力之大。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振常常伴君左右,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皇帝的判断,甚至有时他的一句话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因此当王振权力过大时,朝臣就会对他产生顾虑,甚至巴结他。长久以往,宦官专权的局面愈发严重,而王振也更加狂妄自大,做事更加肆无忌惮。
"小人"爱财,取之无道
此外,王振此人还极为爱财,他每天都将大门打开,不分昼夜的任由官员进见。别人前来贿赂他,一律来者不拒。
王佑就曾在众人面前说,某人以某物送给王振,某人没有送礼等。结果送礼者得到提拔,没有送礼者受到处罚。于是,人们纷纷向王振送礼,多至千金,少亦百金左右。时间一久,向王振送礼成了宫中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有人不送礼,也要受到惩罚。
王振有多富?据记载,他被抄家时,搜出了金银60余库,玉盘上百个,高达六、七尺的珊瑚20余株,马数万匹,其他珍贵宝物无数,足见其贪污受贿的程度。
王振这样一个"贪官污吏",是不折不扣的奸臣。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了当时朝廷上的风气,难以有真正的人才进入朝堂。且他大肆敛财,影响最大的还是百姓。官员贿赂王振的钱从哪来?还是从百姓手上剥削来的,而这样敛财的作风只会上行下效,使得整个国家的风气都被败坏,也加剧了阶级之间的矛盾,为后期的农民起义埋下了祸根。
就是这样一个"陷害忠臣"、"无比贪财"的奸臣,明英宗为何会祭奠王振呢?
在我看来这其实和明英宗的幼年经历有关,在明英宗眼里,王振也许只是他的童年时期的一个玩伴。因为对于9岁的明英宗来说,如何当一个好的帝王,如何平衡朝中*是很难解决的问题。而王振的出现,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让他有缓慢成长的机会,并且还有一个愉快的童年。而好朋友想要把控朝政,在他看来或许是分忧解难,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明英宗才会祭奠王振吧。
纵观王振的一生,可以看出对于这个王朝他就是个奸臣,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败坏了这个朝廷,让整个王朝走向衰亡。而王振实际上宦官的代表,由他们*,国家是不会有出路的,要以史为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历史上“大意失荆州”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