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朱元璋一生的5个人,他们分别是谁?
成功学里有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四类人,即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找茬和个人奋斗。在这四类人中,高人指点和贵人相助之所以排在前列,就是因为在成功的路上,这两种人尤为重要。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当一个人遭遇挫折迷茫时,高人的三言两语就能点破迷津,让人豁然开朗。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然而在他从一个放牛娃到开国皇帝的艰难征途中,他也遇到了改变其一生的五个高人,其中第3位他亲自拜访才出山辅佐,第5位任凭他怎么请都请不动,这5个人都是谁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第一位:汤和
汤和是第一个改变朱元璋人生轨迹的人,1352年,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因为作战勇敢被封为千户。此时他就邀请儿时的玩伴朱元璋前来投军,然而朱元璋却顾虑重重,犹豫不决,一是他担心起义军随时会被镇压,失败,导致人头不保,二是他贪恋皇觉寺的平静安宁。汤和的一封信彻底打破了他的安逸生活,不久有人得知信的内容后要告发他,无奈之下,他急忙投军,从此迈出了白手起家,建立明帝国的第一步。
第二位:李善长
李善长为人博学多才,贯通古今,在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对他才能非常喜爱。当时刚有立足之地的朱元璋也是非常的迷茫,并没有推翻元朝,建立新帝国的远大目标。为此他就问李善长说:“天下何时才能安定啊?”李善长就趁机对他讲起汉高祖刘邦的故事,说刘邦以一个亭长的身份,白手起家,除暴诛恶,举贤任能,最终5年就平定天下。而你和刘邦又是老乡,我看你的家乡充满了王气,如果你能把刘邦作为榜样,天下很快就会平定。李善长的一番话让朱元璋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并有了人生的榜样,从此照着这一目标,朱元璋爱惜人才,选贤任能,力图尽快平定天下,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帝国。
第三位:朱升
1358年,朱元璋久攻婺源,却一直攻不下来,他心情极度烦闷,后来听大将邓愈说此地有一个隐士,饱读诗书,很有才能,相当于诸葛亮。朱元璋就微服私访,亲自前往拜访朱升,并询问天下大计,朱升就献出了三个计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这一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朱元璋巩固了地盘,囤积了数以万石的粮草,为争霸天下夯实了基础。伟大领袖*也曾赞誉的说:朱升九字定*。后来在潘阳湖大战中,朱元璋与陈友谅处于胶着状态,朱升又献奇策,朱元璋采纳后才一举打败了陈友谅,决定了江南的归属。
第四位:刘基
在历史上刘伯温也是一位神机妙算的人物,其名气仅次于诸葛亮,被后世称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刘伯温。1360年,陈友谅攻克太平,挟大胜之势,驱兵数十万意欲东下,而此时的朱元璋无论战船数量,还是兵力匹配,远远不是陈友谅的对手。为此,有大臣劝朱元璋投降,有人说避其锋芒,退守钟山,有人说进行战略转移,保存实力,朱元璋听完都不满意,他看在一旁的刘基沉默不语,就将刘基请入密室,刘基向朱元璋分析了双方的优劣事态,并主张设计,用奇兵克敌制胜,然后一举击败陈友谅,随后消灭张士诚,成就王业。朱元璋听后大喜,采纳了刘基的策略,先用康茂才诈降陈友谅,随后在潘阳湖一举粉碎了陈友谅集团,成为江南的主宰者。
第五位:叶兑
叶兑,想必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此人精通天文地理和占卜之学,有经天纬地之才,然而他却不愿入朝为官,只求做一只闲云野鹤,所以他的名气远远没有刘伯温等人响亮。1362年,当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江南鏖战时,北方的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求救于朱元璋,原来在元朝的疯狂反扑下,刘福通被困守在安丰,已岌岌可危。如果刘福通败亡,那么朱元璋就将失去江北的屏障,直接面临元军的兵锋,而自己此刻又与陈友谅打的难舍难分,本来兵力就弱于陈友谅,如果在分兵两处,必然危如累卵。众将都不建议援救,朱元璋却力排众议,分兵救援,然而救兵未至,安丰已经被攻破,刘福通身死。这样最坏的局面出现了,朱元璋处于陈友谅和元军的夹攻之下,一时形势非常危急。朱元璋为稳住元军,就遣使以重金交好,甘愿俯首称臣,此时叶兑就上书朱元璋,劝他不要接受元朝的册封,并献出了奇策《武事一纲三目》。
在这篇文章中,叶兑分析了天下形势,告诉朱元璋应该如何去抵御元军,如何去平定张士诚,方国珍,如何去攻取福建和两广,并在每一步时都写明了可运用的策略和奇计,朱元璋看完后,连呼“奇才”,这封书信也让他拨云见日,随后朱元璋就按照叶兑的策略,歼灭张士诚,削平了南方割据*。朱元璋很欣赏叶兑的才能,想让他为自己效力,然而叶兑却推辞不就,就是不愿出山,朱元璋请了几次都请不动,也只好满足其愿望,叶兑从此隐居民间,以教书为生,终生没有做官。 这或许是出于他对朱元璋刻薄猜忌性格的认知,也或许是自己确实不愿做官,总而言之,叶兑选择了做一个隐士,也摆脱了为官者不得善终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面对起义军,隋朝大臣们是什么反应?
下一篇: 揭秘:晚唐枭雄李克用是如何发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