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的兵力并不占优,为何却屡战屡胜呢?
其实明朝并非派军队一波一波去送死,而是*必须去抵御后金军的进攻。如果没有这一波又一波的军队,那么明亡的时间可能还会提前。
那么为什么面对兵力并不占优的后金军,明军一直屡战屡败呢?
后金军战力较强,明军实力不济
凡是到了一个政权的末期,新旧即将交替,军队的战斗力也会加速下降。盛极而衰、物极必反,到了崇祯年间,大明已经经历两百多年的风雨,可谓风烛残年,再也经不起折腾。
女真人原本就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也是马背上的民族,“满万不可敌”的基因或许还留在他们的血液中,于是后金骑兵成为当时最可怕的军队。
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大概就是明军最后一次,敢于和后金军野战争雄的战役,而且其中还有杜松、刘綎、李如柏等名将,在阵容来看,也是相当豪华了。
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败得一塌糊涂,努尔哈赤凭借高超的军事智慧,出色的战场判断力。采用“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理论,打了明军一个时间差,三路大军被一一剿灭,只有李如柏逃了回来。
史料记载:
“惟如柏军获全。文武将吏前后死者三百一十余人,军士四万五千八百余人,亡失马驼甲仗无算。”
由此可见,后金军的战力从战术水平、军兵素质等方面都已经超过了当时就的明军,而且当时萨尔浒之战的明军,应该是明末最强的阵容,从此之后,明军的战力是一天不如一天。
崇祯四年,祖大寿奉命率兵修筑大凌河城,皇太极感觉不妙,即刻率兵围困大凌河,当时的明军战力更是大不如前,祖大寿只能缩在城内,突围根本没有效果。崇祯皇帝得知消息,马上派兵救援。
第一次明军派出两千人,还不够给后金军填牙缝,战败,第二次吴襄率数千人前来救援,被皇太极再次击败,第三次,吴襄带了六千部队,被打得溃不成军,接二连三的失败令明军战意索然,士气低落,就如丧家之犬,难以和敌人抗衡。
从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基本上只能据险而守,不敢再和敌人野外交战,军队是守卫国家的最后力量,军队实力不济,那么政权也会岌岌可危。
崇祯杀掉袁崇焕
袁崇焕大致是明末唯一击败过后金军的将领,宁远之战,袁崇焕仅依靠一万余人,在辽东独守孤城宁远,面对六万后金军,据险而守,依靠手中的大炮和弓弩,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后金军,甚至将努尔哈赤击伤。
宁远大捷对于大明不仅仅是一次难得的胜利,也是明军乃至整个大明帝国的精神支柱,因为他告诉所有人,后金军并非三头六臂,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就能击败他。
之后袁崇焕被提升为辽东巡抚,随着权力增大,他的抱负也得以实现,在袁崇焕的整备下,宁远、锦州坚不可摧,在宁锦大战中,再次击败了精明的皇太极,重创后金军。袁崇焕给了明军信心,给了明朝皇帝信心,当时的袁崇焕可谓辽东的支柱。
到了崇祯年间,袁崇焕屡次犯错,甚至在己巳之变中想要入京城防守,崇祯就这么糊里糊涂废掉了袁崇焕:
“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袁崇焕防守不利,导致后金军兵临城下,让崇祯帝陷入极大的隐患,但最终还是袁崇焕组织军兵抵御住了后金军,这才保住了京城。不论崇祯是如何考虑,杀掉袁崇焕对大明没有任何好处,当时袁崇焕任职蓟辽督师,大概也只有袁崇焕能压服那些辽东的大兵和将领。
只要袁崇焕还活着,辽东仍有一战之力,而且袁崇焕的确是当时最出色的将领,他明白后金军的弱点,且着独到的作战理念和眼光。
从皇太极的不遗余力可以看出,袁崇焕对后金的威胁太大,只要袁崇焕在,后金难以突破辽东防线。
然而崇祯杀掉袁崇焕,立刻让辽东变成一盘散沙,最后也就剩了祖大寿苦苦支撑,也是杯水车薪。从袁崇焕被杀之后,辽东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是一败再败,如果袁崇焕活着,利大于弊。
惩罚袁崇焕是应该的,但罪不至死,可以重罚,但需要其戴罪立功,这样一来,或许袁崇焕会改变一贯的行事作风,成为令后金军不可逾越的壁垒。
缺粮缺饷
没钱是崇祯朝的最大问题,老百姓没有钱就没有饭吃,崇祯没有钱,军队就没有军饷,在明末乱世,阻击辽东后金,抵挡李自成,都需要军队去抵挡,如果军队没有粮饷,那么不论多少万军队,都不会有丝毫战力。
史料记载:
“是月,川、湖兵戍宁远者,以缺饷四月大噪,余十三营起应之,缚系巡抚毕自肃、总兵官硃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于谯楼上。”
在袁崇焕赴任蓟辽督师前,辽东的军队就爆发了哗变,*的军队将巡抚毕自肃等人绑了起来,目的就是讨要军饷。辽东是边防重地,崇祯朝的几乎大部分钱都是投到辽东战场,但仍是经常拖欠工资。
有的时候几个月发一次工资,有的时候半年发一次工资,大兵们也是有家有口的,没有钱就没有饭吃,当兵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在军中爆发哗变。好在袁崇焕及时赶到,才平息了*,抓了几个当头了杀了了事。
这还只是辽东的问题,在面对内部起义军的时候,明军同样没钱没粮,经常还会发生明军投敌的现象,甚至还有会发生军兵抢掠,大兵们没有饭吃,没有钱拿,就会去抢老百姓,那么如此恶性循环就无休无止。
比如左良玉的军队,军纪差得离谱,几乎是在哪打仗就抢哪,因为朝廷实在是没人,对左良玉这种将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总结
就是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明军在长年的战争中,葬送了数十万军队,无论如何都无法挽回败局。也许命中注定,这就是劫数,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不过,当时的努尔哈赤估计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子孙会捡了个大漏,他不过是想巩固自己的地盘罢了,还真没想到有一天会入主中原。
而明朝的精锐部队,早在萨尔浒之战前支援朝鲜时,就消耗了大部分。再加上李成梁贯彻最省钱的在女真部落当中“扶弱抑强”的手法,也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也就是说,等到了萨尔浒之战时,明朝只剩下这十几万精锐部队的老本了。这之后,一方面短时期凑不齐,也练不出这么多军队。其次,万历三大征后,花费巨额军费,又正赶上万历朝党争开始,财政收入锐减,更是无法保障高昂的军费开支。
这已经够明朝吃一壶的了,再赶上天灾人祸,明朝大厦也就岌岌可危,并最终轰然倒下。
当然,如果不是李自成逼得吴三桂投降了多尔衮,放清军入关,满清入主中原或许只能是一场梦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js继承的封装
下一篇: 关于查看本机ssh公钥以及生成公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