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 Linux基础知识
开关机
开机服务
开机会启动许多程序。在Windows叫做"服务"(service),在Linux叫做"守护进程"(daemon)。
登录方式有三种:
- 命令行登录
- ssh登录
- 图形界面登录
最高权限账户root,可以操作一切。
关机
Linux一般作为服务器,很少遇到关机得操作。不得已才关机。
关机命令:shutdown
sync #将数据内存同步到硬盘中。开机前应该做的事情,防止数据丢失
shutdown #关机指令,具体操作如下
shutdown -h 10 #十分钟后关机
shutdown -h now #立马关机
shutdown -h 20:25 #今天20:25关机
shutdown -h +10 #十分钟后关机
shutdown -r now #系统立马重启
shutdown -r +10 #系统十分钟后重启
reboot #立马重启,相当于shutdown -r now
halt #立马关机,相当于shutdown -h now
不管关机还是重启最好先执行sync,把内存数据写入磁盘中。
目录结构
- 一切皆文件
- 根目录/,所有文件挂载这个节点下
查看系统根目录结构:
ls /
根目录
- /bin:bin是binary得缩写,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得命令
- /boot:这里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
- /dev:dev是Device(设备)的缩写,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在Linux中访问设备的方式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 /etc: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 /home:用户的主目录,在Linux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
- /lib: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链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的DLL文件。
- /lost+found: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为空,当系统非法关机后,里面存放一些文件
- /media:Linux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等,当识别后,linux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
- mnt: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mnt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
- /opt:这是给主机额外安装燃尽所摆放的目录。比如你安装一个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默认为空。
- /proc: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 /root: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的用户主目录。
- /sbin: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 /srv: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 /sys:这是Linux2.6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该目录安装了2.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sysfs。
- /tmp:这个目录用来存放临时文件的。
- /usr: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目录。
- /usr/bin: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 /usr/sbin: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进程。
- /usr/src: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
- /var:这个目录存放着不断扩充着的东西,我们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
- /run: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存储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当系统重启时,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应该被删掉或清除。
- /www: 存放服务器网站相关的资源,环境,网站的项目
目录文件命令
绝对路径,相对路径
-
cd:切换目录命令
- ./:当前目录
- …:上级目录
- ~:当前用户主目录
- /:根目录,绝对路径的开头
-
ls:列出目录文件
- -a:查看全部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 -l:列出所有文件,包括文件的属性权限,不包含隐藏文件。
- ls -al:组合使用,功能如上两个
-
mkdir:创建目录
- -p:创建多层目录
-
pwd:显示当前目录路径
-
rmdir:删除目录,无法删除有文件的目录
- -p:删除多层目录
-
cp:拷贝文件或者目录
- :源文件(目录) 目的文件(目录)
-
rm:移除文件或者目录
-
-f:忽略不存在文件,不会出现警告,强制删除
-
-r:递归删除目录
-
-i:互动,删除前询问是否删除
rm -rf / #删库跑路
-
-
mv:移动文件或者目录,重命名文件
- -f:强制
- -u:只替换已经更新过的文件
文件属性权限
dr-xr-x---. 11 root root 4096 Apr 6 22:43 .
-
第一个字符:
- d:目录
- -:文件
- l:链接文档
- b:装置文件里面的可供存储的接口设备(可随机读取装咋)。
- c:装置文件里面的串行端口设备,键盘鼠标等(一次性读取装置)。
-
接下来的九个字符,三个为一组:rwx的组合
- 三组分别为:当前用户权限,当前用户所属组权限,其它用户权限
- r:代表可读,数字为1
- w:代表可写,数字为2
- x:代表可执行,数字为4
-
再往后分别是链接数,所属用户,所属组,大小,修改时间,文件名,链接对象(快捷方式对应的真实文件)
文件属性权限相关命令
-
chgrp:更改文件所属组
chgrp [-R] 组名 文件名
-R:递归更改文件所属组,该目录下所有文件都会修改
-
chown:更改文件所属用户,也可修改文件所属组
chown [-R] 所属用户 文件名 chown [-R] 所属用户:所属组 文件名
-
chmod:更改文件的权限
chmod [-R] 777 文件或目录 chmod [-R] rwx 文件或目录
文件查看命令
- cat:由第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
- tac: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
- nl:显示的时候带上行数
- more:一页一页的显示
- 空格翻页
- 回车加载一行
- :f:显示当前到多少行
- less:与more类似,可以往前翻页
- 空格翻页,上下翻页
- q:退出
- head:只看头几行
- -n 数字:看前多少行
- /要查找的字符串:向下查询
- ?要查找的字符串:向上查询
- n:向下继续查找
- N:向上继续查找
- tail:只看尾巴几行,方法与head类似
Linux链接
了解即可
- 硬链接:A硬链接B,AB指向同一文件!运行一个文件拥有多个路径。类似于Java当中的引用。
- 软连接:类似Windows下的快捷方式,删除源文件,快捷方式失效!
硬链接常用于重要文件上,防止误删。
- ln 文件一 文件二 :创建文件一的硬链接文件二
- ln -s 源文件 快捷方式:创建源文件的软连接
Vim编辑器
Vim是从vi发展出来的一个文本编辑器。代码补全,编译及错误跳转等方便编程的功能特别丰富,在程序员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Linux中,必须要会使用vim(查看,编辑,保存!)
三种模式:
-
命令模式(Command mode):
用户启动vi/vim时,便进入了命令模式。
此状态下使用键盘会被vim识别为命令,而非字符!
- i:切换到输入模式,编辑文档
- x:删除当前光标所在的字符
-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在最低一行输入命令。
命令模式只有一些基本命令,因此仍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
-
输入模式(Insert mode):
在命令模式按下i进入输入模式。
- 字符按键以及shift组合:输入字符
- ENTER:换行
- BACK SPACE:删除前一个字符
- 方向键:在文本中移动光标
- Home/END:移动光标到行首/行尾
- Page Up/Page Down:上下翻页
- Insert:切换光标为输入/替换模式,光标将编程竖线/下划线
- ESC:退出输入模式。回到命令模式
-
底线命令模式(Last Line mode):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英文:进入底线命令模式,输入命令!
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多个命令组合,例如:wq 退出并保存!
使用ESC返回命令模式!
- q:退出程序
- w:保存文件
- !:强制执行
Vim命令大全
命令模式
光标移动
命令 | 解释 |
---|---|
h 或 向左箭头键(←) | 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 |
j 或 向下箭头键(↓) | 光标向下移动一个字符 |
k 或 向上箭头键(↑) | 光标向上移动一个字符 |
l 或 向右箭头键(→) | 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 |
[Ctrl] + [f] | 屏幕『向下』移动一页,相当于 [Page Down]按键 (常用) |
[Ctrl] + [b] | 屏幕『向上』移动一页,相当于 [Page Up] 按键 (常用) |
[Ctrl] + [d] | 屏幕『向下』移动半页 |
[Ctrl] + [u] | 屏幕『向上』移动半页 |
+ |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下一行 |
- |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上一行 |
n | 那个 n 表示『数字』,例如 20 。按下数字后再按空格键,光标会向右移动这一行的 n 个字符。例如 20 则光标会向后面移动 20 个字符距离。 |
0 或功能键[Home] | 这是数字『 0 』: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前面字符处 (常用) |
$ 或功能键[End] | 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后面字符处(常用) |
H |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上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M |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L |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下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G |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最后一行(常用) |
nG | n 为数字。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n 行。例如 20G 则会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20 行(可配合 :set nu) |
gg |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一行,相当于 1G 啊! (常用) |
n | n 为数字。光标向下移动 n 行(常用) |
如果你将右手放在键盘上的话,你会发现 hjkl 是排列在一起的,因此可以使用这四个按钮来移动光标。 如果想要进行多次移动的话,例如向下移动 30 行,可以使用 “30j” 或 “30↓” 的组合按键, 亦即加上想要进行的次数(数字)后,按下动作即可!
搜索替换
命令 | 解释 |
---|---|
/word | 向光标之下寻找一个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例如要在档案内搜寻 vbird 这个字符串,就输入 /vbird 即可! (常用) |
?word | 向光标之上寻找一个字符串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 |
n | 这个 n 是英文按键。代表重复前一个搜寻的动作。举例来说, 如果刚刚我们执行 /vbird 去向下搜寻 vbird 这个字符串,则按下 n 后,会向下继续搜寻下一个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如果是执行 ?vbird 的话,那么按下 n 则会向上继续搜寻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 |
N | 这个 N 是英文按键。与 n 刚好相反,为『反向』进行前一个搜寻动作。 例如 /vbird 后,按下 N 则表示『向上』搜寻 vbird 。 |
使用 /word 配合 n 及 N 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让你重复的找到一些你搜寻的关键词! | |
:n1,n2s/word1/word2/g | n1 与 n2 为数字。在第 n1 与 n2 行之间寻找 word1 这个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举例来说,在 100 到 200 行之间搜寻 vbird 并取代为 VBIRD 则: 『:100,200s/vbird/VBIRD/g』。(常用) |
:1,$s/word1/word2/g 或 :%s/word1/word2/g |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 word1 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常用) |
:1,$s/word1/word2/gc 或 :%s/word1/word2/gc |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 word1 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且在取代前显示提示字符给用户确认 (confirm) 是否需要取代!(常用) |
删除、复制与贴上
x, X | 在一行字当中,x 为向后删除一个字符 (相当于 [del] 按键), X 为向前删除一个字符(相当于 [backspace] 亦即是退格键) (常用) |
---|---|
nx | n 为数字,连续向后删除 n 个字符。举例来说,我要连续删除 10 个字符, 『10x』。 |
dd | 删除游标所在的那一整行(常用) |
ndd | n 为数字。删除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dd 则是删除 20 行 (常用) |
d1G | 删除光标所在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
dG | 删除光标所在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 |
d$ | 删除游标所在处,到该行的最后一个字符 |
d0 | 那个是数字的 0 ,删除游标所在处,到该行的最前面一个字符 |
yy | 复制游标所在的那一行(常用) |
nyy | n 为数字。复制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yy 则是复制 20 行(常用) |
y1G | 复制游标所在行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
yG | 复制游标所在行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 |
y0 |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首的所有数据 |
y$ |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尾的所有数据 |
p, P | p 为将已复制的数据在光标下一行贴上,P 则为贴在游标上一行! 举例来说,我目前光标在第 20 行,且已经复制了 10 行数据。则按下 p 后, 那 10 行数据会贴在原本的 20 行之后,亦即由 21 行开始贴。但如果是按下 P 呢? 那么原本的第 20 行会被推到变成 30 行。 (常用) |
J | 将光标所在行与下一行的数据结合成同一行 |
c | 重复删除多个数据,例如向下删除 10 行,[ 10cj ] |
u | 复原前一个动作。(常用) |
[Ctrl]+r | 重做上一个动作。(常用) |
. | 不要怀疑!这就是小数点!意思是重复前一个动作的意思。 如果你想要重复删除、重复贴上等等动作,按下小数点『.』就好了! (常用) |
这个 u 与 [Ctrl]+r 是很常用的指令!一个是复原,另一个则是重做一次~ 利用这两个功能按键,你的编辑,嘿嘿!很快乐的啦!
切换编辑模式命令
进入输入或取代的编辑模式
命令 | 解释 |
---|---|
i, I |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 i 为『从目前光标所在处输入』, I 为『在目前所在行的第一个非空格符处开始输入』。 (常用) |
a, A |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 a 为『从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个字符处开始输入』, A 为『从光标所在行的最后一个字符处开始输入』。(常用) |
o, O |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 这是英文字母 o 的大小写。o 为『在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行处输入新的一行』; O 为在目前光标所在处的上一行输入新的一行!(常用) |
r, R | 进入取代模式(Replace mode): r 只会取代光标所在的那一个字符一次;R会一直取代光标所在的文字,直到按下 ESC 为止;(常用) |
[Esc] | 退出编辑模式,回到一般模式中(常用) |
上面这些按键中,在 vi 画面的左下角处会出现『–INSERT–』或『–REPLACE–』的字样。 由名称就知道该动作了吧!!特别注意的是,我们上面也提过了,你想要在档案里面输入字符时, 一定要在左下角处看到 INSERT 或 REPLACE 才能输入喔!
切换到命令行可用命令
指令行的储存、离开等指令
命令 | 解释 |
---|---|
:w | 将编辑的数据写入硬盘档案中(常用) |
:w! | 若文件属性为『只读』时,强制写入该档案。不过,到底能不能写入, 还是跟你对该档案的档案权限有关啊! |
:q | 离开 vi (常用) |
:q! | 若曾修改过档案,又不想储存,使用 ! 为强制离开不储存档案。 |
:wq | 储存后离开,若为 :wq! 则为强制储存后离开 (常用) |
ZZ | 这是大写的 Z 喔!若档案没有更动,则不储存离开,若档案已经被更动过,则储存后离开! |
:w [filename] | 将编辑的数据储存成另一个档案(类似另存新档) |
:r [filename] | 在编辑的数据中,读入另一个档案的数据。亦即将 『filename』 这个档案内容加到游标所在行后面 |
:n1,n2 w [filename] | 将 n1 到 n2 的内容储存成 filename 这个档案。 |
:! command | 暂时离开 vi 到指令行模式下执行 command 的显示结果!例如 『:! ls /home』即可在 vi 当中察看 /home 底下以 ls 输出的档案信息! |
注意一下啊,那个惊叹号 (!) 在 vi 当中,常常具有『强制』的意思~
vim 环境的变更
命令 | 解释 |
---|---|
:set nu | 显示行号,设定之后,会在每一行的前缀显示该行的行号 |
:set nonu | 与 set nu 相反,为取消行号! |
账号管理
用户账号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用户账号的添加删除和修改。
添加用户需要在系统中创建一个新账号,然后为新账户分配用户号,用户组,主目录和登录Shell等资源。
useradd命令 添加用户
- 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 -d:目录 指定用户主目录,如果此目录不存在,则同时使用-m选项,可以创建主目录。
- -g:用户组 指定用户所属组。
- -G:用户组,指定用户所属附加组。
- -m:用户主目录不存在自动创建。
- -s:shell文件 指定用户登录shell
- -u:用户号 指定用户的用户号,如果同时有-o选项,则可以重复使用其它用户的标识号。
Linux一切皆文件,用户操作本质就是对/etc/passwd的修改!
userdel 删除用户
- userdel -r 用户名:删除用户以及用户主目录
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修改用户
常用选项-c,-d,-m,-g,-G,,-s,-u以及-o,意思与添加用户一样
# usermod -s /bin/ksh -d /home/z -g developer zhangsan
此命令将用户shangsan的登录shell修改网ksh,主目录修改为/home/z,用户组修改为developer。
切换用户
- 切换用户的命令为:su username
- 普通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sudo或者su
- 在终端输入exit或logout或使用快捷方式ctrl+d,可以退回原来用户,ctrl+d就是exit命令
- 在切换用户时,如果想在切换用户之后使用新用户的工作环境,可以在su和username之间加-,例如:su - root
- $表示普通用户
- #表示root用户
hostname 主机名:查看或者修改主机名
用户密码设置
我没一般通过root创建用户的时候,配置密码!
passwd 用户名:设置用户的密码
普通用户不需要填用户名,因为只能修改自己的。
锁定账户!
passwd -l 用户名
passwd -d 用户名 #删除密码,没有密码也不能登录
锁定的用户不可登录!!!
用户组管理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集中管理(开发,测试,运维,root)。
Linux下的用户属于与它同名用户组,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时同时创建。
用户组管理涉及用户组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本质是对/etc/group文件的操作。
groupadd 添加用户组
创建完成后可以去/etc/group中查看,可以得到一个组的id,这个id可以指定的!-g 520
$ groupadd -g 520 zhangsan
groupdel 删除用户组
groupmod 修改用户组
- -g:修改id
- -n:修改组名
$ groupmod -g 666 -n newzhangan zhangsan
用户切换组
# 登录当前用户 zhangsan
$ newgrp root
扩展:文件查看
/etc/passwd
用户名:口令(不可见x):用户标识符:组标识号:注释:主目录:登录shell
真正的密码在/etc/shadow,加密!!
磁盘管理
df(列出磁盘整体使用量)df -h
du(检查当前目录磁盘空间使用量)
mount 外部设备 挂载目录 (将外部设备挂载到指定目录)
umount 卸载目录
进程管理
- 在Linux中,每一个程序都有自己的进程id
- 每一个进程都会有一个父进程
- 进程可以有两种存在方式:前台,后台运行
- 一般服务都是后台运行的
-
**ps:**查看当前系统中正在执行的各种进程的信息!
- -a:显示当前终端运行的所有的进程信息(当前的进程一个)
- -u:以用户的信息显示进程
- -x:显示后台运行进程的参数!
$ ps -aux|grep mysql # | 在Linux这个叫管道,将管道前的输出当作后面的输入 # grep 过滤
-
ps -ef:可以查看父进程信息
-
**pstree -pu:**进程树
-
**kill -9 进程id:**杀死进程
防火墙管理
确保Linux的防火墙是开启的!
在防火墙开启的状态下,若没有开启指定端口,外网是无法访问的!!!
# 查看firewall服务状态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
# 开启防火墙
service firewalld start
# 重启
service firewalld restart
# 关闭
service firewalld stop
# 查看防火墙规则
firewall-cmd --list-all #查看全部信息
firewall-cmd --list-ports # 只看端口信息
# 开启端口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permanent #开端口
systemctl restart firewalld.service
命名含义:
--zone #作用域
--add-port=80/tcp #添加端口,格式为:端口/通讯协议
--permanent +永久生效,没有参数重启后失效
环境安装
Linux安装软件一般有三种方式:rpm(jdk),解压缩(tomcat),yum在线安装(docker)
RPM安装JDK
-
下载jdk的rpm包
-
安装
# 检测环境是否存在java环境 $ java -version # 有的化卸载 $ rpm -qa|grep jdk #检查jdk版本信息 $ rpm -e --nodeos jdk__ # 强制卸载 # 卸载完成后安装jdk $ rpm -ivh jdk___.rpm # 配置环境变量(rpm和yum安装可以不用配置,解压安装必须配置) $ vim /etc/profile # 最文件最后添加信息 JAVA_HOME=/usr/java/jdk1.8.0_221-amd64 PATH=$PATH;$JAVA_HOME/bin;$JAVA_HOME/jre/bin # 让环境变量配置生效 $ source /etc/profile
解压缩包安装tomcat
-
下载tomcat tar.gz压缩包
-
解压这个文件
tar -zxvf apache-tomcat-9.0.00.tar.gz # 非常简单,有的需要配置环境变量
yum安装docker
yum为在线安装,必须联网
yum -y install 包名
不想说了,安装啥就看啥官方文档。。。。
本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lihangfu/article/details/10735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