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员欧阳修在历史上都有哪些故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文章。
在宋朝历史上,包拯是刚正不阿,论起怼人的本事,却远不如欧阳修。而欧阳修以着其犀利的笔锋,丰富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怼遍朝野无敌手,向来一言不合,开口就怼。上至官家家务,下至言官八卦,一旦经他口说出,鲜有人能招架。会怼人、会抬杠的文豪,杀伤力只能让人叹为观止。用现在的话说,欧阳修就是一个的“毒舌之王”,有着一张刀子嘴,气死人不偿命,让无数同僚恨之入骨,幸好宋仁宗宽厚容忍了他。甚至,在怼人的过程中,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将自己与队友都坑了,于是在贬官时写下了《醉翁亭记》。欧阳修如何成为大宋第一杠精的,且看下文他怼的三个人。
欧阳修与老师晏殊
晏殊是宋朝婉约派代表,大政治家,官至宰相,小时候以神童闻名,然后顺理成章地考中进士,然后一路青云直上,升官、升官、升官……到了宰相,没有低谷、没有三起三落、没有人生挫折、没有传奇经历,唯有太平与富贵,其生平最不适合编排成影视剧,只适合改编为游戏升级。
虽然一生顺利,但晏殊性格并不倨傲、也不嫉贤妒能,反而很温和,是一位老好人,《宋史》评价他:“得象浑厚有容,殊喜荐拔人物,乐善不倦,方之诸人,殊其最优乎。”1130年,欧阳修参加科考,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主考官晏殊后来回忆: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露,于是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晏殊对欧阳修的拳拳爱护之心,可见一斑,但欧阳修对晏殊时却是有什么说什么,打得老晏小脸叭叭响。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晏殊成为枢密使,主管军事工作,当时范仲淹在西北边陲艰难的抗击西夏。这一年冬天,晏殊设酒宴,与众人同乐,也邀请了欧阳修,但欧阳修却不太高兴,随即当场赋诗一首《晏太尉西园贺雪歌》:“主人与国同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馀万屯边兵。”这首诗的大意是,我们不能在这边光顾自己享乐,还要考虑到边疆将士的艰苦。好好的酒宴上,出现这么一首诗,还怎么宾主尽兴?晏殊认为欧阳修当众打脸,非常生气,从此“拉黑”不会说话的欧阳修。
欧阳修上司以寇准贬官的典故,委婉地劝他稍稍收敛一些,别整天大嘴巴,这样会遭到贬官的,但欧阳修回怼说,寇准贬官跟宴饮取乐没多大关系,不过是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欧阳修这么说话,让已经年老的上司无言以对。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晏殊出任宰相兼枢密使时,主动向宋仁宗推荐欧阳修为谏官,但不料导致两人关系进一步紧张。当时西夏拒不称臣、又贪婪无度,晏殊主张妥协退让、安抚西夏为主,欧阳修认为应该抑其骄慢,言辞非常激烈,以至晏殊“苦其(欧阳修)论事烦数,或面折之”,多次让晏殊下不了台,最后晏殊忍无可忍,坚持要将欧阳修外调。
总而言之,欧阳修与老师晏殊不和,原因一是性格不合,欧阳修性情直率,晏殊圆滑世故,二是政见不合,欧阳修锐意进取,晏殊明哲保身。但不管怎么说,晏殊总归是欧阳修的老师,他这么当众打老师的脸,抬老师的杠,的确让人惊愕。当然,这一对师生之后多次见面,晏殊宴请宾客时还经常邀请欧阳修,两人并未反目成仇。
欧阳修与庆历老臣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们在中学都读过,但鲜有人知道文章背后的故事,其实算是欧阳修坑了一群庆历老臣。
为了解决冗官、冗兵、冗费这“三冗”问题,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了一次改革,以范仲淹为改革领袖,韩琦、富弼、杜衍、欧阳修等人组成革新领导小组,准备改革宋朝弊政,史称“庆历新政”。其中,欧阳修被任命为右言正,在充当国家喉舌的谏院(与御史台合称台谏)工作。
任何改革都会或多或少地触动他人利益,范仲淹等人的改革,自然让很多人不爽,于是一时间朝廷内外吵得不可开交,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处于胶着状态。作为为新政保驾护航的谏院官员们,自然要为新政摇旗呐喊,但欧阳修一出手,立即惊天动地,炸的敌友们都外焦内嫩。当时,保守派们指责改革派拉帮结派,这一指责是有险恶用心的,因为宋仁宗非常讨厌大臣结党,还特意下过“戒朋党”的诏书,古代皇帝都不希望大臣结党。然而,欧阳修针对反对派的指责,却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反驳大作——《朋党论》,说朋党自古存在,“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我们是君子朋党,你们是自私自利的小人朋党。
结果可想而知,改革派失去宋仁宗支持后一败涂地,成员退缩地退缩,被贬的被贬,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就此无疾而终。当然,《朋党论》是一篇难得的雄文,后被收进《古文观止》,就是出现的时机不好,太坑人了。
范仲淹、杜衍被贬时,包拯还比较沉默,而欧阳修上书《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公开为改革派辩护。当高若讷诋毁范仲淹时,他又写了一封《与高司谏书》,愤怒地指出:平时,你“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欧阳修的确坑了改革派,但又的确支持改革派,只能说在这一过程中,欧阳修的政治情商不高,过于率性了。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这一次激烈的朋党之争后,宋仁宗心有余悸,从此之后不敢再提改革之事。
欧阳修与好友包拯
欧阳修是一位纯臣,包拯也是一位纯臣,两人惺惺相惜,年龄只相差8岁,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至交好友。一次包拯举荐他人时,他人犯事了,连累了举荐人包拯,就被贬到外地为官。得知此事的欧阳修,在包拯做出一些功绩后,立即上书宋仁宗,直言包拯才华非凡、刚正不阿,让他回到朝中百益而无一害。后来,包拯向宋仁宗上疏——《论取士》,提出“治乱之源,在求贤取士得其人而已”,建议宋仁宗对荫补官员严加测试,将不合格的剔除出去。包拯建议引起朝野轰动,因为荫补官员是权贵子弟的当官途径,包拯是要断了权贵们的官途,于是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这种事情不好办,容易得罪人,朝中重臣鲜有直接支持包拯的,但这时欧阳修出马,旗帜鲜明地支持包拯,甚至当面指责宋仁宗不采纳就是“拒忠言,庇愚官,为圣德之累”。
然而,别看欧阳修支持了包拯很多提议,但狠起来的时候,又将包拯怼得狼狈不堪。
嘉佑四年(1059年),担任三司使(犹如财政部)没多久的张方平,传闻他利用职权贱价购买他人房产,于是担任监察御史的包拯提出严厉的弹劾,指责张方平失去廉耻,不宜身居高位。张方平离职之后,宋祁担任三司使,但他上任不到20天,包拯又上书宋祁游宴太多,铺张浪费,不懂理财,且宋祁哥哥宋庠担任副宰相,宋祁也不适合担任三司使。宋仁宗考虑再三,由于包拯担任过户部官员,又长期担任过州郡长官与转运使,有着丰富的理财经验与政绩,于是就任命包拯担任三司使,而包拯立马就上任了。
包拯这一态度,让欧阳修非常不爽,于是开怼了。欧阳修认为包拯这是故意搞倒两人,好让自己升官为三司使,于是上书《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指责包拯“逐二臣,自居其位”,是蹊田夺牛的行为。所谓蹊田夺牛,是种田的人因别人的牛践踏了自己的田地,而把牛抢走了,表示罪轻罚重、从中谋利。欧阳修又说包拯是“猛手探物,口云不欲,虽欲自信,人谁信之?此所谓嫌疑之不可不避也”,就相当于网络上流行的“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宋朝名臣还是有一定节操的,面对欧阳修的开怼,包拯只能沉默不语,躲避三司使的任命,最终宋仁宗再一次考虑之后,仍然坚持任命包拯。
这就是著名的蹊田夺牛,也是包拯一生中唯一的黑点,制造者是欧阳修。
关于欧阳修怼人本事,《宋史·欧阳修传》中一语道破:“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不管与欧阳修有多么好的关系,只要欧阳修开怼,几乎都要吐血三升,以至“人视之如仇”,只有宋仁宗能够忍受。在宋朝历史上,能做到这种份上的,唯独欧阳修,连大名鼎鼎的包拯都不行。
当然,欧阳修杠精生涯中,误伤了很多人与事,其中最让人痛心的是狄青悲剧。但不管如何,杠精的欧阳修,比文豪的欧阳修更为可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Java实现双向循环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