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LED可能撑不起液晶未来
在电视的发展历程中,液晶显示产品在当年凭借画质、超薄等技术优势击败crt、等离子等显示技术,持续霸占电视市场近数十年之久。
不过,其实自打液晶问世至现在,在画质领域一直饱受诟病。究其原因,简单说就是液晶显示技术的小毛病太多,显示效果从一开始就不如等离子,甚至连crt都比它强。
从2015年开始,oled与量子点等显示技术强势进场,凭借画质上对液晶技术的碾压。
不少人认为,lcd发展数十年后的今天,已经不能满足人眼对于极致画质的需求,技术变革势在必行。所以,大厂们都在寻求能够替代lcd液晶的完美显示技术。
最近两年里,一项名为miniled的显示技术突然大火,目前来看,其发展速度相当惊人。
不少有远见的企业看好其未来发展态势纷纷加紧布局:上游芯片厂、中游封装厂、液晶面板厂,而终端厂商包括三星、tcl、华为在内的几乎所有电视大厂也都已经开始加持产品,甚至苹果都已经为他量产了旗舰ipad新品。巨头们的这场抢滩miniled争夺似乎已成“潮流”。
miniled是什么 凭什么大火?
那么,miniled凭什么大火?未来又会怎样?它与即将“进入尾声”的液晶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展开这个话题,有必要为大家首先介绍miniled技术到底是什么。
液晶面板问题在于液晶本身不能发光,必须要有背光源才可以完成显示。
led显示屏和lcd显示屏相似,区别只是在于背光源的形式。lcd显示屏的背光源是灯管,led显示屏的背光源则是led,即发光二极管。
miniled则是更小、更迷你的发光二极管,它只一种背光形式,简单来说是传统led背光基础上的改良版本。
所以说miniled显示产品本质上也是液晶。不过,与普通的led相比,miniled要小得多的多,尺寸仅为50-200微米。
所以在同样的大屏尺寸内,miniled的单位面积密度更高、光源单位尺寸更小,这样就有条件将整块背光模组实现更为精密的局部控制,通俗来说就是让画面亮部的地方背光点亮,黑色画面部分熄灭。
所以,这种技术能够带来更高的亮度和更为有效的光控,极大提升液晶技术的黑场上限,从而让对比度实现巨大提升,呈现更细致的显示画面。
此外,miniled还拥有高防护性、可视角度大、高ppi、高对比度等优势。我们也可以理解为,miniled就是动态背光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
“一定阶段”会是最后的阶段么
miniled的前景发展巨大,目前已经催生一系列新的大屏显示设备风潮,对led行业和半导体显示行业格局产生影响。那么miniled会成为我们追逐的终极显示技术么?我认为它的最终形态micro led或许才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的有力竞争者。
上文提到过,miniled其实是一种背光技术,本质上还是液晶。miniled只能说是介于传统led与micro led之间的过渡型技术。
那么micro led又是什么呢?microled即微型发光二极管,是指高密度集成的led阵列,阵列中的led像素点距离在10微米量级,它比miniled还要更小,小到每一个led像素都能自发光。
它是将传统的无机led阵列微小化,每个尺寸在10微米尺寸的led像素点均可以被独立的定址、点亮。
简单的讲,可以看作是小间距led的尺寸进一步缩小至10微米量级。micro led的显示方式十分直接,将10微米尺度的led芯片连接到tft驱动基板上,从而实现对每个芯片放光亮度的精确控制,进而实现图像显示。
microled的功率消耗量约为lcd的10%、oled的50%;与oled比较,达到同等显示器亮度,只需要后者10%左右的涂覆面积。
同时亮度能达到oled的30倍,且分辨率可达1500ppi(像素密度),相当于applewatch采用oled面板达到300ppi的5倍之多。
所以,仅从各项数据来看,micro led既继承了无机led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度及反应时间快等特点,又具有自发光无需背光源的特性,体积小、轻薄,还能轻易实现节能的效果,完全有机会取代目前的主流显示技术。
不过,一个技术的不成熟,在市场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其产品造价十分高昂。microled正是如此。
目前microled受到一些瓶颈技术的限制,特别是巨量转移工艺上,即使业界能够在有所突破,但要真正提高良率,降低成本,也需要花费时日。
除此之外,micro led还有一大难题就是全彩化,发光波长一致性的问题。
最后:
micro led想要取代主流lcd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目前也只能派它的“小弟”miniled上场,理论上说mini led技术难度更低,更容易实现量产,而且依然能够大幅度提升目前lcd液晶的画质效果。
但是,miniled终究是一项过渡型技术,或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攻占主流显示市场,但绝对不是终点。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