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股市场的“面包第一股”,从上述事件中不难看出桃李面包在消费市场有多受消费者喜欢。不过虽然桃李面包在消费市场的人气不低,但近年来其业绩却出现了明显“见顶”迹象,营收、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而其股价在近期也是持续下跌,今年以来市值已经蒸发超过了130亿。
如今,“限电”这只黑天鹅突然出现,又会给桃李面包带来多少的影响?除了“限电”以外,这家面包龙头企业还面临着什么问题?
60岁退休老师再创业,成为面包巨头
1995年的一天傍晚,在辽宁丹东丝绸厂子弟学校任职了几十年的老教师吴志刚缓缓走出了校门,这是其教书的最后一天,因为今年他已经60岁了,已经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却是其“商海人生”的开始。
在退休之后,闲不下来的吴志刚总想找点事情捣鼓一下,由于平时喜欢吃面包,于是其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做面包上,并打算开一家面包店。不过,由于好地段的店铺租金太贵,做了大半辈子老师的吴志刚手里并没有多少钱,实在无力承担租金的费用,于是开店的打算不得不放弃。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在寻找店铺的同时,吴志刚发现要卖面包并不只能租店铺,许多的商店以及早餐车都有在卖面包,于是吴志刚决定另辟蹊径,自己做了面包之后让附近的早餐车以及商店帮忙售卖,这样就能省下租店的钱了。
就这样,吴志刚的面包事业开始了,因为之前一直都是做老师,于是吴志刚将面包品牌起名为“桃李”,希望自己的面包事业也能像教书育人那样桃李满天下。
在产品方面,吴志刚卖的面包也和市面上的有很大不同。当时,市面上多以长保质期的面包为主,这些面包虽然存放时间长,但口味并不好,所以销量并不高;而吴志刚则针对这一点推出了短保质期面包,虽然保质期不长,但口味和品质远胜于当时市面上的大部分面包,于是“桃李面包”在推出后没多久就火了起来。
随着面包销量的增加,吴志刚深知以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难以达到规模化,于是其又创新性地推出了“*厨房+批发”的经营模式,以200km半径作为标准来建造工厂,每入驻一个地方就建一家工厂,既保证了产品的新鲜,也节约了成本。随着工厂越建越多,吴志刚的面包生意也是越做越大,到了2005年,桃李面包成为了东北地区最大的面包生产商;到了2015年12月22日,桃李面包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摘得了“上市面包第一股”的桂冠,而时年已经80岁的吴志刚无疑也创造了一个新的传奇。
业绩增长乏力,突遭“限电”影响
今年8月份以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限电”的影响。
9月27日,桃李面包发布公告称,受电力供应紧张的影响,桃李面包旗下9家全资子公司:东莞桃李、长春桃李、沈阳桃李、大连桃李、山东桃李、天津桃李、丹东桃李、哈尔滨桃李,全都收到当地*的限电通知,而在公告中桃李面包也表示,将积极配合当地*的限电举措。
由于“限电”才刚刚开始,桃李面包到底受到了多大的影响还未曾得知,恐怕需要等到三季报甚至全年的年报出炉才能得到答案,但是在公告发布的次日,桃李面包股价探底回升,最终收盘下跌了3.4%,这或许意味着“限电”虽然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实际的影响应该不大。
不过,虽然“限电”逃过了一劫,但最近一年桃李面包的业绩却出现了明显的“触顶”迹象。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桃李面包实现营收29.39亿,同比增长7.32%,实现净利润为3.69亿,同比下跌了11.59%,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而且据媒体统计,自2015年以来,桃李面包的营收同比增长率就出现了持续下滑的情况,从24.55%降至5.66%。
而如果从单季度来看,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桃李面包实现营收分别为13.27亿和16.13亿,同比增长了0.31%和13.87%;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63亿和2.06亿,同比下跌了16.27%和7.52%,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更加明显。
而在业绩的影响下,今年以来桃李面包的股价也是持续下跌,从年初的41.44元下跌到了如今的27.62元,股价大跌33.35%,市值也较年初时蒸发了131.6亿。
桃李面包难“满天下”?
当下,桃李面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市场不均衡。
从业绩上看,桃李面包非常依赖北方市场,东北地区的营收占比为44.9%,华北市场的营收占比为23.22%,两个地区加起来的占比高达68.12%;而南部的西南地区的营收占比仅为12.47%,华南地区的营收占比更是只有7.27%。
而除此以外,桃李面包不但在南方市场的营收占比较低,且还面临着亏损的情况。根据半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桃李面包的华南地区和华中地区持续亏损,分别亏损1628.02万元和236.57万元。而据媒体报道,桃李面包江苏浙江等地子公司,自成立起就处于亏损状态。
作为国内的面包龙头,从东北起家的桃李面包可以说已经完全占据了北方,而如果想要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则南方市场是其不得不啃下来的一块“硬骨头”。
而如果吴志刚想要真的做到“桃李满天下”,全面进军南方市场也是桃李面包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