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王承恩只是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 死后为什么会得到后朝皇帝修墓竖碑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3-20 17:45:35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太监王承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说到明朝,很多朋友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十个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从永乐帝迁都北京和崇祯帝吊死煤山的历史事件,仅用十个字就... [详细]...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太监王承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说到明朝,很多朋友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十个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从永乐帝迁都北京和崇祯帝吊死煤山的历史事件,仅用十个字就可以看出明朝不割地、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的统治实力,这十个字是对明朝气节的真实写照,也是最好的总结。

  虽然明朝也有几位碌碌无为的皇帝,但这并不影响对整个明朝统治时期的评价,皇帝都有这样的“志向”,下面的臣子更是要有自已忠肝义胆的气节,即使到了明末也不乏忠臣义士的存在,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王承恩只是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 死后为什么会得到后朝皇帝修墓竖碑

  当人们都在谈论皇帝、重臣这样的“高层管理”时,往往会忽略一些皇帝背后“隐藏”人物的事迹,这群人就是与皇帝接触非常亲密的贴身太监。王承恩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的贴身太监,死后却被清朝的顺治皇帝修墓、康熙皇帝竖碑,他到底有多厉害呢,值得两位后朝的皇帝有如此之举呢?

  一、明朝太监的权力

  明朝在建立伊始,它的政治统治机构与之前的朝代有所不同的是,在原有的内阁、执行、监察、六科、五寺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了“特务机构”,是由历史上非常出名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构成。

  东厂的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其管理者为宫中太监,成为明朝宦官干政的开端。

  明朝中后期时,朝臣和宦官之间抢夺权势而明争暗斗,为了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对臣宦实行有效的控制,成化帝朱见深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

  《万历野获编》中记载:“不特刺奸之权,薰灼中外,并东厂官校,亦得稽察”、“逻卒四出,天下骚然”。可想而知明朝太监的权力与地位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名鼎鼎的魏忠贤就是当时的重要管理者之一,在明熹宗时期得到重用,把宦官执政推向顶峰。

王承恩只是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 死后为什么会得到后朝皇帝修墓竖碑

  二、司礼监秉笔太监

  到了明末,太监仍然有着较高的地位和权力,王承恩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为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

  或许有的朋友不知道司礼监秉笔太监是多大的“官儿”,在这里可以稍作解释一下。“司礼监秉笔太监是明代宦官制度中位尊权重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一个职务,除了握有批红的权力外,司礼监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一般还兼任提督东厂,可谓位高权重。”

  魏忠贤当初也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出身,王承恩能够位居司礼监秉笔太监,可见他在崇祯皇帝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份量。王承恩身为太监,却做的都是帮助皇帝与朝廷的要事,“批红”权力不仅仅是太监代为处理国政,同时还是皇帝利用宦官*牵制内阁的重要管理手段。

  要知道内阁是明朝*最高的的决策机构,而“批红”则是代皇帝行使权力,确保皇权的利益不受损害和侵犯,并防止任何违背皇帝意图的行为出现。

  可以想象得出,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在*时期必定会得罪不少朝臣,毕竟自已在行使权力时会牵扯到一些朝臣的利益,在明末内忧外患、天灾不断的情况下,王承恩能够恪尽职守实属不易。

王承恩只是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 死后为什么会得到后朝皇帝修墓竖碑

  三、奉命守城、护帝殉国

  1644年3月李自成攻打北京,王承恩奉命守城。《明史》中记载:“帝命承恩提督京营。是时,事势已去,城陴守卒寥寥,贼架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三门。承恩见贼坎墙,急发炮击之,连毙数人,而诸珰泄泄自如。帝召承恩,令亟整内官,备亲征。”

  李自成大军来袭时,很多明朝的旧部都已经人心惶惶,各自寻求生路,或逃跑,或投降,而王承恩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城池,亲自奋战在第一线,只是最终势单力孤,节节败退,当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他和崇祯都知道,明朝大势已去。

  崇祯皇帝为了不让自已的后妃和子女受辱,亲手逼死后妃、杀死昭仁公主、砍杀长平公主。这一切王承恩都看在眼里,亲眼目睹了皇室的悲惨结局,和崇祯皇帝的必死决心,在这种情况下,王承恩没有像其他太监那样选择投降,而是一直陪在崇祯皇帝身边。

  当李自成在紫禁城内物色妃嫔时,王承恩陪伴崇祯皇帝爬上了煤山,远眺曾经辉煌的大明王朝的灭亡,想必心情也是无比的绝望,最终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

  崇祯皇帝死前在自已的蓝色袍服上写道:“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王承恩只是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 死后为什么会得到后朝皇帝修墓竖碑

  如此爱民的皇帝,生不逢时,遇到天灾不断,殚精竭虑仍旧是无力挽回大明*,情景是何等的悲壮。王承恩见到崇祯皇帝自缢后,对着崇祯皇帝行了三拜九扣的君臣大礼,在一旁的海棠树上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已的生命。

  当李自成的手下发现崇祯皇帝的尸体时,同时看到了旁边王承恩的尸体,当时只是草草入葬。清军入关后,顺治皇帝即位,在为崇祯皇帝营建思陵时,也为王承恩修建了陵墓,为褒奖王承恩亲自撰写“贞臣为主,捐躯以从”。

  到了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竖碑立传,以称颂他护佑君主、不畏强敌的忠贞性格。

  小结:

  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很多,成化以前的王振专权,成化年间的汪直专权,武宗时期的刘瑾专权,熹宗时期的魏忠贤专权,等等。

  但像王承恩这样能够忠心为君为国的凤毛麟角,大多数太监都会为了争夺权力与利益而做一些令人发指的事情,而王承恩虽然同样为太监,但他所做的事是其他太监所不能比拟的。

王承恩只是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 死后为什么会得到后朝皇帝修墓竖碑

  有人对王承恩评价是“做坏事的好人”,看似矛盾的评价,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王承恩不是一个寻常的太监,他是唯一能够葬在皇陵旁边,有后朝皇帝为其修墓竖碑立传的太监。凡是有他的唯一性,都是有一定原因的,不是吗?

  参考资料:《明代特务政治研究》《万历野获编》《明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