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宣布推出Oracle内存数据库11g
2009年7月29日,甲骨文宣布推出Oracle内存数据库TimesTen 11g和Oracle内存数据库高速缓存11g(Oracle In-Memory Database Cac
2009年7月29日,甲骨文宣布推出Oracle内存数据库TimesTen 11g和Oracle内存数据库高速缓存11g(Oracle In-Memory Database Cache)。
这一最新版本的主要功能提升包括性能和通过数据库缓存网格带来的可扩展性,支持PL / SQL,甲骨文调用接口(OCI) ,以及Pro * 嵌入式SQL编程语言;依靠将Oracle集群和Oracle Data Guard集成,通过自动故障转移来打造稳定的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详情见:
资料:Oracle 内存数据库 TimesTen介绍
TimesTen 源于1992年HP试验室,当时主要目的是针对电信网络应用,使用内存数据库技术进行一些深入研究,于1996年,由该团队核心人员成立独立运作公司,并在1996年发布TimesTen第一个商用版本(TimesTen2.0),,2001年,产品中增加Cache Connect组件,以至产品可以和Oracle无缝集成,2005年由Oracle收购,到今天为止,该产品已经有15年历史,有多达11个主要的发布版本产生。
Oracle 内存数据库 TimesTen 是一个针对内存进行了优化的关系数据库,它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当今实时企业和行业(如电信、资本市场和国防)所需的即时响应性和非常高的吞吐量。
Oracle 内存数据库 TimesTen 通过改变数据在运行时驻留位置的假设来提供实时性能。通过在内存中管理数据,并相应地优化数据结构和访问算法,数据库操作能够以最大效率执行,从而大大提高响应速度和吞吐量,甚至能够与完全使用高速缓存磁盘的 RDBMS 相媲美。Oracle 内存数据库 TimesTen 可嵌入到应用程序中,从而消除了进程间通信和不必要的网络操作,以进一步提高数据库操作的性能。
内存数据库通常被误认为仅限于单用户应用程序,并且容易在服务器发生故障时丢失数据。对于 Oracle 内存数据库 TimesTen 而言,事实并非如此。使用带有提交后读取 (committed-read) 隔离的行级锁定机制,多用户和多线程应用程序变得很普通。通过内部记录版本消除了读程序和写程序之间的锁争用,从而提供了一致的响应时间和高级别的并发。 Oracle TimesTen 数据库是持久的且可恢复。 应用程序可以根据其性能要求选择事务 ACID 属性的设置。 根据标准关系数据模型,可以使用 SQL、JDBC 和 ODBC 访问 Oracle TimesTen 数据库。 任何熟悉 RDBMS 和 SQL 接口的开发人员使用 Oracle 内存数据库 TimesTen 可以立即提高开发实时应用程序的效率。
Oracle 内存数据库 TimesTen 支持各种部署配置以适应各种情况,从临时查找缓存到操作数据存储、再到任务关键的事务处理系统。
由于应用程序的任务关键特性,大多数部署都添加了 Replication - TimesTen to TimesTen 选件以实现高可用性和负载平衡。对于应用程序层缓存(如对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支持),Cache Connect to Oracle 选件可将内存数据库扩展成一个可更新的缓存,从而管理 Oracle 数据库与 Oracle 内存数据库 TimesTen 之间的数据加载和同步。
Oracle In-Memory Database Cache资料:
Oracle In-Memory Database Cache 是一个数据库选件,它为 Oracle 数据库提供了实时、可更新的缓存。Oracle In-Memory Database Cache 将来自数据库的对性能极其关键的一系列表和表碎片缓存到应用层,从而缩短应用程序事务响应时间。在内存数据库 TimesTen 中管理缓存表的方式与管理普通的 SQL 关系型数据库表类似。因此,Oracle In-Memory Database Cache 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关系型数据库的所有共性和功能、缓存和 Oracle 数据库的一致性透明维护以及内存数据库的实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