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播放器排行榜(最好的mp3播放器软件推荐)
对当下的人来讲,说到听音乐,许多人会想到在音乐app上编辑歌单,然后在户外随时随地地享受心爱的歌曲。苹果用户或许还会使用itunes和apple music。但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前,人们用另一种方式享受音乐。在mp3时代,有一款名叫winamp的“装机必备”软件。经历了风靡与落寞,当这款软件在2013年11月宣布关闭服务,科技媒体感叹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很多人对winamp情有独钟)
mp3是一代人的音乐回忆,如今人们已很难想象在高品质压缩音乐出现之前是什么情形。但是,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即便mp3格式已经成为主流,管理、翻录和回放个人音乐收藏仍然是繁琐和令人沮丧的体验。
直到1997年4月21日winamp这款软件诞生了。这是第一款可自定义皮肤的mp3播放器,软件启动时那句“winamp, it really whips the llama’s ass!”堪称后来酷狗等一众音乐软件口号广告的鼻祖。在上世纪90年代末,winamp是音乐爱好者必备软件。软件推出后一夜成名,原本默默无闻的开发公司的价值也水涨船高。1999年6月,nullsoft被美国电信巨头aol以8000万-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成为aol旗下子公司。然而后来事实证明,winamp的创新也在嫁入豪门的那一刻不复存在了。
(随着winamp播放器的流行,“winamp, it really whips the llama’s ass!”成为全世界音乐爱好者耳熟能详的*魔句。这句话直译成中文为“winamp,狠狠抽打美洲驼的屁股!”原意不详。有外国网友解释称winamp开发者是典型的书呆子程序员,90年代的美国程序员会用“llama”讥讽他们看不顺眼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后来美洲驼也成为winamp发行公司nullsoft的吉祥物。)
2012年winamp低调迎来15周年纪念,本应喜庆的日子祝贺声寥寥无几。好像互联网早已遗忘了那句曾给无数人带来欣喜的怪异口号,人们也不再记得软件背后的那家公司本有希望变革数字音乐产业。这么说并非夸张。winamp高开低走,因管理不善而错失了时机。后来乔布斯带领苹果完成了本可以由nullsoft完成的事。
“如果没有aol收购后的不当管理,winamp完全有可能站到如今itunes的位置上。”winamp的第一任总经理、也是第一个雇员rob lord说。
nullsoft不甘沦为平庸的软件公司,创始人的年轻气盛与aol老成守旧的风格迥异,为日后的冲突埋下矛盾的种子。在被收购1年后,nullsoft创始人贾斯汀·弗兰克尔(justin frankel)发布gnutella并将之开源。这是一个功能精巧易用的文件共享软件,一时间成为人们在网上获取盗版音乐的利器,这让背后出资的aol大为恼火。
(弗兰克尔在不同年龄段,画风迥异的两张照片)
2004年初,滚石杂志将nullsoft创始人称为“世上最危险的极客”,然而这样的人并不适合aol。果不其然,frankel在同年辞职。他在自己网站上表达初衷:“对我而言,编程是一种表达自我的形式,而公司却对它多有牵制。我个人对这无法接受,因此我只能离开。”随后这段文字又被删除。
winamp的更新并未停止:2010年,aol将它带到了时下兴起的安卓手机平台,并在2011年发布了mac版本。winamp为aol赚了不少钱,有前winamp雇员透露该项目在2012年仍能创造600万美元的年收入。尽管mp3式微加上竞品频出,但winamp在全球范围仍有数百万用户,大部分用户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
有关winamp这款一传奇软件的历史——无论好坏——都已被从官网上移除。曾经潜力无限的软件是如何浪费才华和错失机遇呢,下文一一道来。
(aol在2001年推出安卓版winamp)
快速崛起
如同大多数软件诞生的缘由一样,winamp是原作者为了解决自己的一个痛点而编写的。20年前压缩音乐格式刚刚进入主流,播放和管理起来很不方便。
开发mp3格式标准的德国科学家在1994年7月发布第一个编码器,三年过去,市面上竟然找不到一款真正好用的播放软件。于是弗兰克决定自己写一个。“winamp提供了一种在电脑上简便愉快听mp3的方式。它并非第一个mp3播放器,但之前的同类软件对我而言太难用了。”他说。
早在winamp诞生之前,市面上已有的音乐播放软件难堪大用。无论是微软的windows media player或是软件大厂的realplayer用起来都像是一场折磨。这些软件体积臃肿,功能却乏善可陈。不支持播放列表,更别说视觉效果和自定义皮肤了。
winamp在1997年4月21日正式发布,软件全称“windows advanced multimedia products”(windows高级多媒体产品)。当弗兰克在第二年成立nullsoft时,winamp同时提供免费版和10美元付费版,注意两个版本功能上无任何差异。既然有便宜可占,还会有人花钱买吗?
事实证明,不仅有人愿意诚实花钱,还让开发者赚了个盆满钵满。“在被aol收购之前,不停收到10美元的支票,每月能赚10万美元。”公司总经理rob lord说。
lord同样是一位创意无限的青年才俊,他在大学期间和别人共同创办了internet underground music archive,这是全球首个正版在线音乐库,被认为是开创了在线音乐革命的先河。rob lord现今为自己的创业公司sherpa.io工作,公司总部位于旧金山,与twitter等科技公司相距不远。
lord与nullsoft的故事始于1999年5月。
“我的头衔是在线策略的主管,虽然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除了编写程序本身,还有很多战略和战术决策。贾斯汀负责编程,只有他拥有权限访问源代码。我从商业角度审视产品,使网站盈利。”
如何让公司赚钱也是lord的工作内容。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创业公司一样,这涉及广告推广,有时候还包括与其他创业公司进行合作。lord在将近30岁时从加州老家搬到亚利桑那塞多纳小镇,加入弗兰克尔的团队。当时18岁的弗兰克尔还与父母住一起。弗兰克尔的父亲老弗兰克也加入儿子的公司,担任法律顾问和首席财务官。
塞多纳小镇本地人口仅有一万多人,每年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塞多纳以其砂石在日出日落时的橘红色光芒闻名,吸引了许多徒步旅行与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同时也是灵修胜地。
(塞多纳吸引观光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据传这里是整个地球的灵气能量中心。这个说法被传的神乎其神,很多欧美灵修者相信这个小镇有神奇的灵感能量旋涡存在,塞多纳因此称为美国最具灵气的圣地。)
nullsoft我行我素的风格与塞多纳独特的地理风貌不无关系。lord回忆若在信息不充足时做决定,弗兰克尔会表现出一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态度。他相信凡事自有安排。
(年仅30岁的lord加入弗兰克尔,成为nullsoft第一位雇员。)
待价而沽
winamp推出之后迅速征服了所有人。在lord加入nullsoft之后的头两年中,winamp用户数量从1500万飙升到了6000万,收购要约亦随之而来。
对方很少直接表示要收购,而是试探性地问:“你们未来有何计划?”不久nullsoft估值被炒到接近1亿美元,这是一个很难拒绝的收购价。
1999年6月,nullsoft与spinner一同被aol以4亿美元的总价编入旗下。spinner是加州一家流媒体播放器创业公司。创始人小弗兰克尔收到价值近6000万美元的aol股票,他的父亲老弗兰克尔也收到价值约1500万美元的股票。
aol将nullsoft和spinner整合为一个部门,nullsoft成员搬到spinner由车库改造而成的办公地点。交易各方都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事情。当时所有人都认为,aol会在音乐产业上大干一番,说不定能打造出下一像mtv那样流行的事物。spinner已经建立了成型的服务,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同时winamp又凭借优质软件聚拢着大量用户。
收购之初,nullsoft和spinner都不知道自己是和对方一起被“打包收购”。两个品牌的文化不同,为日后不和埋下伏笔。
起初,winamp继续着良好的态势。他们网站每个月收获数亿的点击率,光靠投放广告,就已经能够带来十分可观的收入。
好景不长,问题很快显现。
文化冲突
前员工透露,spinner和nullsoft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很深的鸿沟。更糟糕的是,两家公司同步被收购,有时候弄不清权责归属。nullsoft在被收购时只有四个成员,来到spinner地盘一时不适,竟支了一张篷布将自己同对方隔开。
有了大把资金,nullsoft由lord和弗兰克尔掌舵,并监督并购后的招聘工作。chamath palihapitiya在这一时期加入进来,负责产品和业务开发。七年后,palihapitiya成为facebook的高管,同时身兼金州勇士队的老板身份。纽约时报称他是“非常规风投专家”。
“第一天走进办公室,看到一块篷布赫然立在*。”palihapitiya回忆自己入职时的情景。他形容nollsoft的工作场所像一个改装过的血汗工厂,让人对里面发生什么心生好奇。
palihapitiya是祖上来自斯里兰卡的加拿大人,电气工程专业毕业,此前曾在金融公司工作一年,对工作感到无聊后,他决心跳槽到看起来很有趣的科技界。他向nullsoft、ebay、谷歌多家公司投了简历,最后只有nullsoft接收了他。
一番招兵买马之后,弗兰克尔、lord、steve gedikian(现为苹果公司的高级经理)以及ian rogers(现为topspin的首席执行官)等一行人组成了nullsoft的新管理团队。尽管缺乏正式的商业培训,这些人还是成功地使winamp业绩再攀新高。
nullsoft与spinner的摩擦不止一层篷布那么简单。aol认为,虽然nullsoft拥有更多用户,但spinner是更成熟的公司,有更为正统的领导层。于是,nullsoft被置于spinner管理之下。
后来的事并不愉快。nullsoft认为spinner在预算分配上有偏袒。当时spinner有将近60人,而nullsoft这边只有4人,寡不敌众。没有领导权,用户数量再多也无济于事。
(aol素有产品杀手的坏名声,nullsoft和spinner被收购后的发展乏善可陈。nullsoft被贱卖,经营不善的spinner在2013年被aol关闭。)
差点成为今日的spotify
就在nullsoft为屈居于spinner之下而愤懑时,又收到另一个不幸的消息:aol将重点放在传统互联网接入这棵摇钱树上,其他收购来的业务只能屈居次席。
aol在2000年6月30号提交给sec的年报显示,互联网接入业务拥有2320万用户,稍逊于nullsoft的2500万用户数量。不过两者在变现能力上有云泥之别,aol自然要重点发展前者。
winamp错过了变革音乐产业的机遇,aol难辞其咎。2000年,看准市场动态的palihapitiya和mcintyre拟定了一份音乐订阅服务计划,但该计划直到2003年才获得批准,这时距离市场先行者rhapsody推出音乐订阅服务已晚了两年之久。
mcintyre指出aol之所以没有重视音乐服务,是因为太过固执于自己的付费系统,这个付费系统与其网络接入服务是一体的。但如果在音乐服务上仍使用旧付费系统,就好比雅虎要求flikr用户必须用雅虎邮箱登录一样愚蠢。
这又带出了winamp的另一个大问题:winamp特立独行的文化无法与aol共存,winamp用户主体是一帮音乐发烧友、极客和那些对mp3音质要求极高的人,这些群体对aol这样的大公司普遍不抱好感。
如果不是aol强制winamp安装网景浏览器或其他aol套餐,winamp本会拥有更多用户。
aol本可以成为今天的spotify、pandora。2000年前后aol坐拥最好的渠道和软件资源:有最好的播放软件winamp,有内容库,还有广播服务,该有的都有——除了一款像ipod那样的硬件——然而最终还是错过了数字音乐革命。
aol只想着如何将winamp的海量用户变成自己网络接入服务的客户。除了网络接入业务,其他变现策略都被边缘化。结果几年之后,网络接入和winamp双双停滞不前。
mcintyre的总结直截了当:“在2002年到2007年之间,aol只知道winamp是一笔有价值的资产,但对怎么使用它却一无所知。”
错失时机,ipod与itunes出现了
市场并没有留给aol太多迟疑的时间。2001年底,ipod上市。乔布斯在发布会上骄傲地宣言与弗兰克尔当初那句话如出一辙:“……尽管市面上已有很多mp3播放器,但那些都太烂了。”到2003年,苹果已经销售了100万台ipod,并配套推出itunes音乐商店。
(乔布斯和苹果的精明之处在于,虽然并非最先进入市场的公司,却总是把软硬件整合做到做好的那一个。)
“苹果主宰了市场。aol将2600万待开发的用户拱手让人。苹果明白数字音乐是更有利的消费方式,他们构筑了这扇门,我们没有走对路。”一位winamp前员工说到。
其他雇员也同意这种看法,将winamp增长下降归咎于aol的整合不利。
“aol比我之前见过的任何一家公司都更习惯否定进步。这些官僚们把每一个决策视为政治决策。真正好的想法无法实现。”palihapitiya说道。
aol在2003年后知后觉地推出musicnet,但为时已晚。无数业内人士感叹,如果winamp和spinner能更好协作,如果aol早点拍板,数字音乐的历史可能会是另一番模样。
“执行力至关重要。”palihapitiya总结道。“我认为大多数收购中最大的问题是:买方总试图对被收购方施加过多的控制,最终让年轻公司窒息而死。其中有些并非恶意,但绝大多数收购都落得这个结果。nullsoft和aol的例子也是如此。如果你在收购之后让它(nullsoft)作为独立单位运营,也许它能做更多更好。”
与此同时,winamp本身品质也出现波动。原先的winamp因其轻量、快速而深得人心,后来nullsoft人手充足了,软件也变得臃肿起来。2002年winamp 3.0发布后,许多老用户宁愿使用老版。2003年,ipod和itunes如日中天之际,winamp正陷入沉沦不能自拔。
决裂
winamp和gnutella的创造者弗兰克尔并没有江郎才尽,他仍有很多绝妙的点子,但可惜他的创意得到的只是aol的愤怒。
作为一个创新的互联网文件共享工具,gnutella成为网民用来传播盗版音乐的途径,美国唱片工业协会威胁要将gnutella的用户告上法庭。对大公司制度感到不耐烦的弗兰克尔试图让nullsoft和自己能够免受约束,事实上此时弗兰克尔已然从当初的青年才俊变成aol眼中的破坏分子。除了在2000年搞出了一个惹怒四方的gnutella,弗兰克尔还编写了一个专门拦截aol广告的小程序。简直是吃人家的饭,还要砸人家的锅。
“作为一家公司,aol不应该坐吃老本,只想着如何防止客户流失。”弗兰克尔在2004年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直言不讳。“我也是公司的股东,我希望他们不断创新。我希望他们做对世界和社会有益的事。”
弗兰克尔继续我行我素。2003年5月,他在nullsoft被收购四周年之际发布waste,一款加密的文件共享和聊天网络。面对这一“挑衅性创新”,不出所料,aol在24小时之内叫停了该业务。
公司坚持在winamp安装过程中显示aol标志,弗兰克尔火冒三丈:“我们的用户不想用aol,他们觉得aol糟透了。”双方相看两厌,关系坏到不可修复的地步。
弗兰克尔同意待到winamp 5发布。winamp 5在2003年12月发布,弗兰克尔在一个月之后辞职。随后的一年里,aol彻底关掉了nullsoft,余下的职员搬到杜勒斯总部上班。事件发生后,《slate》杂志感叹最后一个“特立独行公司”的消失。
(2012年,负责维护winamp的员工所剩无几。)
为winamp续命
创始人离职,公司遭解散,winamp却没有立即死亡,只是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没有推出新版本。
原aol高级技术经理ben london在2004年接过winamp的摊子。他承认,aol不断改变的策略拖慢了软件的发展。
“没有对长线投资的耐心。我们刚制定了一个6个月的路线规划,突然就被重组进另一个部门,新的领导要求我们关注别的地方。”
但winamp活了下来。2007年winamp发布十周年纪念版,用户数量在后弗兰克尔时代再创新高,活跃用户达到9000万。
通过对用户来源进行分析,winamp团队发现一个令他们意想不到的事实:美国本土用户数量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但国际市场却是凯歌高奏。winamp新收获了500万土耳其用户和200万巴西用户。
熬过低谷的winamp尝试东山再起。团队试图为winamp提出新的商业计划,想知道是否可以提供下载服务、流媒体服务又或者仅仅是在安装的时候卖广告。
winamp团队在用户界面和编解码器方面进行更新,使winamp更符合新兴群体的使用习惯。他们用网站流量变现,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多语言支持。
简言之,2012年的winamp开始做aol早就该干的事。
廉价变卖,音讯全无
(一代传奇谢幕)
如今所有初创成员都已离开,winamp与弗兰克尔也不再有联系。winamp的用户基数停滞不前,而spotify、pandora和itunes却不断增长,苹果公司更是在2015年推出了流媒体版本的apple music。
geno yoham自2008年以来担任winamp项目的总经理,他在2012年表示winamp仍有品牌价值,想继续做出色的媒体播放器,尤其专注在itunes尚未深耕的新兴市场。
曾经的spinner高管、后来的风险投资家josh felser曾试图从aol手中买下winamp,他看好软件背后的创意社区,相信其中仍有利可图。后来有传闻称微软有意收购winamp,最终不了了之。
本来计划在2013年12月份关闭服务的winamp最终活了下来。2014年1月,aol宣布将winamp连同shoutcast以500万到1000万美元之间的价格卖给比利时在线电台公司radionomy。这笔交易让不少死忠粉重燃期待,但2014年至今,人们很少再听到有关winamp的消息了
上一篇: 手机移动电源哪个好用(移动电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