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实战》个人学习记录笔记(三)———k-近邻算法实战之sklearn手写数字识别
第二章 k-近邻算法
PS:个人笔记 根据《机器学习实战》这本书,Jack-Cui的博客,以及深度眸的视频进行学习
1. Sklearn实现k-近邻算法
sklearn.neighbors.KNeighborsClassifier就可以是实现上小结,我们实现的k-近邻算法。KNeighborsClassifier函数一共有8个参数。
KNneighborsClassifier参数说明:
⭐⭐n_neighbors:默认为5,就是k-NN的k的值,选取最近的k个点。
⭐⭐weights:默认是uniform,参数可以是uniform、distance,也可以是用户自己定义的函数。uniform是均等的权重,就说所有的邻近点的权重都是相等的。distance是不均等的权重,距离近的点比距离远的点的影响大。用户自定义的函数,接收距离的数组,返回一组维数相同的权重。
algorithm:快速k近邻搜索算法,默认参数为auto,可以理解为算法自己决定合适的搜索算法。除此之外,用户也可以自己指定搜索算法ball_tree、kd_tree、brute方法进行搜索,brute是蛮力搜索,也就是线性扫描,当训练集很大时,计算非常耗时。kd_tree,构造kd树存储数据以便对其进行快速检索的树形数据结构,kd树也就是数据结构中的二叉树。以中值切分构造的树,每个结点是一个超矩形,在维数小于20时效率高。ball tree是为了克服kd树高纬失效而发明的,其构造过程是以质心C和半径r分割样本空间,每个节点是一个超球体。
leaf_size:默认是30,这个是构造的kd树和ball树的大小。这个值的设置会影响树构建的速度和搜索速度,同样也影响着存储树所需的内存大小。需要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最优的大小。
metric:用于距离度量,默认度量是minkowski,也就是p=2的欧氏距离(欧几里德度量)。
p:距离度量公式。在上小结,我们使用欧氏距离公式进行距离度量。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度量方法,例如曼哈顿距离。这个参数默认为2,也就是默认使用欧式距离公式进行距离度量。也可以设置为1,使用曼哈顿距离公式进行距离度量。
metric_params:距离公式的其他关键参数,这个可以不管,使用默认的None即可。
n_jobs:并行处理设置。默认为1,临近点搜索并行工作数。如果为-1,那么CPU的所有cores都用于并行工作。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os import listdir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as kNN
"""
函数说明:将32x32的二进制图像转换为1x1024向量。
Parameters:
filename - 文件名
Returns:
returnVect - 返回的二进制图像的1x1024向量
"""
def img2vector(filename): #这一步骤就是数据的预处理,
returnVect = np.zeros((1, 1024)) #创建1x1024零向量,就是变成(1,1024)的数组
fr = open(filename)
for i in range(32): #每一行的前32个元素依次添加到returnVect中
lineStr = fr.readline()
for j in range(32):
returnVect[0, 32*i+j] = int(lineStr[j]) #返回转换后的1x1024向量
return returnVect
"""
函数说明:手写数字分类测试
Parameters:
无
Returns:
无
"""
def handwritingClassTest():
hwLabels = [] #测试集的Labels,后面用来比对计算错误率
trainingFileList = listdir('trainingDigits') #listdir()是返回目录下的文件名
m = len(trainingFileList) #返回文件夹下文件的个数
trainingMat = np.zeros((m, 1024)) #初始化训练的Mat矩阵,测试集,就是批量处理
for i in range(m): #从文件名中解析出训练集的类别
fileNameStr = trainingFileList[i] #获得文件的名字;是为了下一步获取每个文件的数字类别
classNumber = int(fileNameStr.split('_')[0]) #获得分类的数字;因为分隔后的第一个是代表类别的数字
hwLabels.append(classNumber) #将获得的类别添加到hwLabels中
trainingMat[i,:] = img2vector('trainingDigits/%s' % (fileNameStr)) #将每一个文件的1x1024数据存储到trainingMat矩阵中,trainingMat最后是m行1024列的矩阵
neigh = kNN(n_neighbors = 3, algorithm = 'auto') #构建kNN分类器;第一个指标就是K,第二个指标就是自动搜索适合的算法
neigh.fit(trainingMat, hwLabels) #拟合模型, trainingMat为测试矩阵,hwLabels为对应的标签;这两步就是之前定义的classify那个函数的作用
testFileList = listdir('testDigits') #返回testDigits目录下的文件列表 同样也要对测试集进行相同的处理
errorCount = 0.0 #错误检测计数
mTest = len(testFileList) #测试数据的数量
for i in range(mTest): #从文件中解析出测试集的类别并进行分类测试
fileNameStr = testFileList[i] #获得文件的名字
classNumber = int(fileNameStr.split('_')[0]) #获得分类的数字
vectorUnderTest = img2vector('testDigits/%s' % (fileNameStr)) #获得测试集的1x1024向量,用于训练
classifierResult = neigh.predict(vectorUnderTest) #获得预测结果;# classifierResult = classify0(vectorUnderTest, trainingMat, hwLabels, 3)
print("分类返回结果为%d\t真实结果为%d" % (classifierResult, classNumber))
if(classifierResult != classNumber):
errorCount += 1.0
print("总共错了%d个数据\n错误率为%f%%" % (errorCount, errorCount/mTest * 100))
if __name__ == '__main__':
handwritingClassTest()
下一篇: 1.3 与Linux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