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线程的基本概念
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都是假设程序中只有一条执行流,程序从main方法的第一条语句逐条执行直到结束。从本节开始,我们讨论并发,在程序中创建线程来启动多条执行流,并发和线程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本节,我们先来讨论java中线程的一些基本概念。
创建线程
线程表示一条单独的执行流,它有自己的程序执行计数器,有自己的栈。下面,我们通过创建线程来对线程建立一个直观感受,在java中创建线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继承thread,另外一种是实现runnable接口,我们先来看第一种。
继承thread
java中java.lang.thread这个类表示线程,一个类可以继承thread并重写其run方法来实现一个线程,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hello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hellothread这个类继承了thread,并重写了run方法。run方法的方法签名是固定的,public,没有参数,没有返回值,不能抛出受检异常。run方法类似于单线程程序中的main方法,线程从run方法的第一条语句开始执行直到结束。
定义了这个类不代表代码就会开始执行,线程需要被启动,启动需要先创建一个hellothread对象,然后调用thread的start方法,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 = new hellothread(); thread.start(); }
我们在main方法中创建了一个线程对象,并调用了其start方法,调用start方法后,hellothread的run方法就会开始执行,屏幕输出:
hello
为什么调用的是start,执行的却是run方法呢?start表示启动该线程,使其成为一条单独的执行流,背后,操作系统会分配线程相关的资源,每个线程会有单独的程序执行计数器和栈,操作系统会把这个线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调度,分配时间片让它执行,执行的起点就是run方法。
如果不调用start,而直接调用run方法呢?屏幕的输出并不会发生变化,但并不会启动一条单独的执行流,run方法的代码依然是在main线程中执行的,run方法只是main方法调用的一个普通方法。
怎么确认代码是在哪个线程中执行的呢?thread有一个静态方法currentthread,返回当前执行的线程对象:
public static native thread currentthread();
每个thread都有一个id和name:
public long getid() public final string getname()
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代码是在哪个线程中执行的,我们在hellothead的run方法中加一些代码: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name: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hello"); }
如果在main方法中通过start方法启动线程,程序输出为:
thread name: thread-0 hello
如果在main方法中直接调用run方法,程序输出为:
thread name: main hello
调用start后,就有了两条执行流,新的一条执行run方法,旧的一条继续执行main方法,两条执行流并发执行,操作系统负责调度,在单cpu的机器上,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在执行,在多cpu的机器上,同一时刻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执行,但操作系统给我们屏蔽了这种差异,给程序员的感觉就是多个线程并发执行,但哪条语句先执行哪条后执行是不一定的。当所有线程都执行完毕的时候,程序退出。
实现runnable接口
通过继承thread来实现线程虽然比较简单,但我们知道,java中只支持单继承,每个类最多只能有一个父类,如果类已经有父类了,就不能再继承thread,这时,可以通过实现java.lang.runnable接口来实现线程。
runnable接口的定义很简单,只有一个run方法,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
一个类可以实现该接口,并实现run方法,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hello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仅仅实现runnable是不够的,要启动线程,还是要创建一个thread对象,但传递一个runnable对象,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hellothread = new thread(new hellorunnable()); hellothread.start(); }
无论是通过继承thead还是实现runnable接口来实现线程,启动线程都是调用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
线程的基本属性和方法
id和name
前面我们提到,每个线程都有一个id和name,id是一个递增的整数,每创建一个线程就加一,name的默认值是"thread-"后跟一个编号,name可以在thread的构造方法中进行指定,也可以通过setname方法进行设置,给thread设置一个友好的名字,可以方便调试。
优先级
线程有一个优先级的概念,在java中,优先级从1到10,默认为5,相关方法是:
public final void setpriority(int newpriority) public final int getpriority()
这个优先级会被映射到操作系统中线程的优先级,不过,因为操作系统各不相同,不一定都是10个优先级,java中不同的优先级可能会被映射到操作系统中相同的优先级,另外,优先级对操作系统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建议和提示,而非强制,简单的说,在编程中,不要过于依赖优先级。
状态
线程有一个状态的概念,thread有一个方法用于获取线程的状态:
public state getstate()
返回值类型为thread.state,它是一个枚举类型,有如下值:
public enum state { new, runnable, blocked, waiting, timed_waiting, terminated; }
关于这些状态,我们简单解释下:
- new: 没有调用start的线程状态为new
- terminated: 线程运行结束后状态为terminated
- runnable: 调用start后线程在执行run方法且没有阻塞时状态为runnable,不过,runnable不代表cpu一定在执行该线程的代码,可能正在执行也可能在等待操作系统分配时间片,只是它没有在等待其他条件
- blocked、waiting、timed_waiting:都表示线程被阻塞了,在等待一些条件,其中的区别我们在后续章节再介绍
thread还有一个方法,返回线程是否活着:
public final native boolean isalive()
线程被启动后,run方法运行结束前,返回值都是true。
是否daemo线程
thread有一个是否daemo线程的属性,相关方法是:
public final void setdaemon(boolean on) public final boolean isdaemon()
前面我们提到,启动线程会启动一条单独的执行流,整个程序只有在所有线程都结束的时候才退出,但daemo线程是例外,当整个程序中剩下的都是daemo线程的时候,程序就会退出。
daemo线程有什么用呢?它一般是其他线程的辅助线程,在它辅助的主线程退出的时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在我们运行一个即使最简单的"hello world"类型的程序时,实际上,java也会创建多个线程,除了main线程外,至少还有一个负责垃圾回收的线程,这个线程就是daemo线程,在main线程结束的时候,垃圾回收线程也会退出。
sleep方法
thread有一个静态的sleep方法,调用该方法会让当前线程睡眠指定的时间,单位是毫秒:
public static native void sleep(long milli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睡眠期间,该线程会让出cpu,但睡眠的时间不一定是确切的给定毫秒数,可能有一定的偏差,偏差与系统定时器和操作系统调度器的准确度和精度有关。
睡眠期间,线程可以被中断,如果被中断,sleep会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关于中断以及中断处理,我们后续章节再介绍。
yield方法
thread还有一个让出cpu的方法:
public static native void yield();
这也是一个静态方法,调用该方法,是告诉操作系统的调度器,我现在不着急占用cpu,你可以先让其他线程运行。不过,这对调度器也仅仅是建议,调度器如何处理是不一定的,它可能完全忽略该调用。
join方法
在前面hellothread的例子中,hellothread没执行完,main线程可能就执行完了,thread有一个join方法,可以让调用join的线程等待该线程结束,join方法的声明为:
public final void join()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在等待线程结束的过程中,这个等待可能被中断,如果被中断,会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
join方法还有一个变体,可以限定等待的最长时间,单位为毫秒,如果为0,表示无期限等待:
public final synchronized void join(long milli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在前面的hellothread示例中,如果希望main线程在子线程结束后再退出,main方法可以改为: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hread = new hellothread(); thread.start(); thread.join(); }
过时方法
thread类中还有一些看上去可以控制线程生命周期的方法,如:
public final void stop() public final void suspend() public final void resume()
这些方法因为各种原因已被标记为了过时,我们不应该在程序中使用它们。
共享内存及问题
共享内存
前面我们提到,每个线程表示一条单独的执行流,有自己的程序计数器,有自己的栈,但线程之间可以共享内存,它们可以访问和操作相同的对象。我们看个例子,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harememorydemo { private static int shared = 0; private static void incrshared(){ shared ++; } static class childthread extends thread { list<string> list; public childthread(list<string> list) { this.list = lis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ncrshared(); list.add(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thread t1 = new childthread(list); thread t2 = new childthread(list);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system.out.println(shared); system.out.println(list); } }
在代码中,定义了一个静态变量shared和静态内部类childthread,在main方法中,创建并启动了两个childthread对象,传递了相同的list对象,childthread的run方法访问了共享的变量shared和list,main方法最后输出了共享的shared和list的值,大部分情况下,会输出期望的值:
[thread-0, thread-1]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想强调说明执行流、内存和程序代码之间的关系。
该例中有三条执行流,一条执行main方法,另外两条执行childthread的run方法。
- 不同执行流可以访问和操作相同的变量,如本例中的shared和list变量。
- 不同执行流可以执行相同的程序代码,如本例中incrshared方法,childthread的run方法,被两条childthread执行流执行,incrshared方法是在外部定义的,但被childthread的执行流执行,在分析代码执行过程时,理解代码在被哪个线程执行是很重要的。
- 当多条执行流执行相同的程序代码时,每条执行流都有单独的栈,方法中的参数和局部变量都有自己的一份。
当多条执行流可以操作相同的变量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结果,我们来看下。
竞态条件
所谓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是指,当多个线程访问和操作同一个对象时,最终执行结果与执行时序有关,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我们看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counterthread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er = 0;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thread.sleep((int)(math.random()*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counter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nt num = 1000; thread[] threads = new thread[num]; for(int i=0; i<num; i++){ threads[i] = new counterthread(); threads[i].start(); } for(int i=0; i<num; i++){ threads[i].join(); } system.out.println(counter); } }
这段代码容易理解,有一个共享静态变量counter,初始值为0,在main方法中创建了1000个线程,每个线程就是随机睡一会,然后对counter加1,main线程等待所有线程结束后输出counter的值。
期望的结果是1000,但实际执行,发现每次输出的结果都不一样,一般都不是1000,经常是900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counter++这个操作不是原子操作,它分为三个步骤:
- 取counter的当前值
- 在当前值基础上加1
- 将新值重新赋值给counter
两个线程可能同时执行第一步,取到了相同的counter值,比如都取到了100,第一个线程执行完后counter变为101,而第二个线程执行完后还是101,最终的结果就与期望不符。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多种方法:
- 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
- 使用显式锁
- 使用原子变量
关于这些方法,我们在后续章节再介绍。
内存可见性
多个线程可以共享访问和操作相同的变量,但一个线程对一个共享变量的修改,另一个线程不一定马上就能看到,甚至永远也看不到,这可能有悖直觉,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visibilitydemo { private static boolean shutdown = false; static class hello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shutdown){ // do nothing } system.out.println("exit hello");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new hellothread().start(); thread.sleep(1000); shutdown = true; system.out.println("exit main"); } }
在这个程序中,有一个共享的boolean变量shutdown,初始为false,hellothread在shutdown不为true的情况下一直死循环,当shutdown为true时退出并输出"exit hello",main线程启动hellothread后睡了一会,然后设置shutdown为true,最后输出"exit main"。
期望的结果是两个线程都退出,但实际执行,很可能会发现hellothread永远都不会退出,也就是说,在hellothread执行流看来,shutdown永远为false,即使main线程已经更改为了true。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内存可见性问题。在计算机系统中,除了内存,数据还会被缓存在cpu的寄存器以及各级缓存中,当访问一个变量时,可能直接从寄存器或cpu缓存中获取,而不一定到内存中去取,当修改一个变量时,也可能是先写到缓存中,而稍后才会同步更新到内存中。在单线程的程序中,这一般不是个问题,但在多线程的程序中,尤其是在有多cpu的情况下,这就是个严重的问题。一个线程对内存的修改,另一个线程看不到,一是修改没有及时同步到内存,二是另一个线程根本就没从内存读。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多种方法:
- 使用volatile关键字
- 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或显式锁同步
关于这些方法,我们在后续章节再介绍。
线程的优点及成本
优点
为什么要创建单独的执行流?或者说线程有什么优点呢?至少有以下几点:
- 充分利用多cpu的计算能力,单线程只能利用一个cpu,使用多线程可以利用多cpu的计算能力。
- 充分利用硬件资源,cpu和硬盘、网络是可以同时工作的,一个线程在等待网络io的同时,另一个线程完全可以利用cpu,对于多个独立的网络请求,完全可以使用多个线程同时请求。
- 在用户界面(gui)应用程序中,保持程序的响应性,界面和后台任务通常是不同的线程,否则,如果所有事情都是一个线程来执行,当执行一个很慢的任务时,整个界面将停止响应,也无法取消该任务。
- 简化建模及io处理,比如,在服务器应用程序中,对每个用户请求使用一个单独的线程进行处理,相比使用一个线程,处理来自各种用户的各种请求,以及各种网络和文件io事件,建模和编写程序要容易的多。
成本
关于线程,我们需要知道,它是有成本的。创建线程需要消耗操作系统的资源,操作系统会为每个线程创建必要的数据结构、栈、程序计数器等,创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此外,线程调度和切换也是有成本的,当有当量可运行线程的时候,操作系统会忙于调度,为一个线程分配一段时间,执行完后,再让另一个线程执行,一个线程被切换出去后,操作系统需要保存它的当前上下文状态到内存,上下文状态包括当前cpu寄存器的值、程序计数器的值等,而一个线程被切换回来后,操作系统需要恢复它原来的上下文状态,整个过程被称为上下文切换,这个切换不仅耗时,而且使cpu中的很多缓存失效,是有成本的。
当然,这些成本是相对而言的,如果线程中实际执行的事情比较多,这些成本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只是执行本节示例中的counter++,那相对成本就太高了。
另外,如果执行的任务都是cpu密集型的,即主要消耗的都是cpu,那创建超过cpu数量的线程就是没有必要的,并不会加快程序的执行。
小结
本节,我们介绍了java中线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如何创建线程,线程的一些基本属性和方法,多个线程可以共享内存,但共享内存也有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竞态条件,另一个是内存可见性,最后,我们讨论了线程的一些优点和成本。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希望多多支持!
上一篇: Java的Arrays类api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