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虚拟机的运行时优化 博客分类: JVM 解释器编译器回边计数器调用计数器
1.解释器与编译器
在部分虚拟机(Sun HotSpot)中,Java程序是最初通过解释器进行解释执行的,当虚拟机发现某个方法或者代码块运行特别频繁,就会把这些代码认定为"热点代码"(Hot Spot Code),为了提高热点代码的执行效率,在运行时,虚拟机会将这些代码编译成与本地平台相关的机器码,并进行各种层次的优化,完成这个任务的编译器称为即时编译器(Just In Time Compiler),简称JIT编译器。
当前主流的商用虚拟机中都同时包含解释器与编译器,解释器与编译器两者各有优势:
当程序需要迅速启动和执行时,解释器可以首先发挥作用,省去编译的时间,立即执行。
当程序运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编译器逐渐发挥作用,把越来越多的代码编译成本地代码后,可以获得更高的执行效率。
HotSpot虚拟机内置了两个即时编译器,称为Client Compiler和Server Compiler,简称为C1和C2编译器。默认采用解释器和其中一个编译器直接配合的方式工作,程序使用哪个编译器取决于虚拟机运行的模式,用户也可以使用-client和-server参数去强制指定虚拟机运行在Client模式还是Server模式。
无论采用那种编译器,解释器与编译器搭配使用的方式在虚拟机中称为"混合模式"(Mixed Mode),用户可以使用参数-Xint强制虚拟机运行于"解释模式",这时候编译器完全不介入工作,全部代码都使用解释方式执行。
也可以使用参数-Xcomp强制虚拟机运行于"编译模式"(Compiled Mode),这时候将优先使用编译方式执行程序,但是解释器仍然要在编译无法进行进行的情况下介入执行过程,可以通过java -version查看当前模式。
为了在程序启动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之间达到最佳平衡,HotSpot虚拟机将会逐渐启用分层编译的策略,分层编译在1.6中出现,后来一直处于改进阶段,最终在1.7的server模式虚拟机中作为默认编译策略被开启。
第0层:程序解释执行,解释器不开启性能监控功能,可触发第1层编译。
第1层:也称为C1编译,将字节码编译为本地代码,进行简单可靠的优化,如有必要将加入性能监控的逻辑。
第2层:也称为C2编译,也是将字节码编译为本地代码,但是会启用一些编译耗时较长的优化,甚至会根据性能监控信息进行一些不可靠的激进优化。
这个过程中用C1编译器获得更高的编译速度,用C2编译器来获取更好的编译质量。
2.编译对象与触发条件
前文提到的热点代码有两类:
1.被多次调用的方法
2.被多次执行的循环体
循环体和方法一样,在进行编译时都是以整个方法作为编译对象(而不是单独的循环体)。
要知道一段代码是不是热点代码,是不是需要触发即时编译,这个行为称为热点探测,目前主要的探测判定方式有两种:
1.基于采样的热点探测:虚拟机周期性的检查各个线程的栈顶,如果发现某个方法经常出现在栈顶,那这个方法就是热点方法。
2.基于计数器的热点探测:虚拟机会为每个方法建立计数器,统计方法的执行次数,如果执行次数超过一定的阀值就认为它是热点代码。
HotSpot虚拟机就是采用了第2种探测方式,因此它为每个方法准备了两个计数器:方法调用计数器和回边计数器(统计方法内部循环体执行次数)。这两个阀值都可以通过参数来设置(P292)。
当超过一定的时间限度,如果方法的调用次数仍然不足以让它提交给即时编译器编译,那这个方法的调用计数器就会被减少一半,这个过程被称为调用计数器的热度衰减,而这段时间就称为此方法统计的半衰期,进行热度衰减的动作是在虚拟机进行垃圾回收时顺便进行的,可以使用参数-XX:-UseCounterDecay来关闭热度衰减,让方法计数器统计调用次数的绝对次数。还可以使用参数-XX:CounterHalfLifeTime设置半衰周期,单位是秒。回边计数器没有热度衰减。
3.编译过程
虚拟机的编译过程都是在后台运行的,用户也可以通过参数-XX:-BackgroundCompilation来禁止后台编译,禁止后台编译以后,当达到JIT的编译条件,执行线程向虚拟机提交编译请求后将会一直等待,直到编译过程完成后再开始执行编译器输出的本地代码。
方法调用:
回边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