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计算机网络概述

程序员文章站 2024-02-21 22:29:40
...

计算机网络概述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

http://www.syluwxl.xyz/

计算机网络事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一。通信技术模型:

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信宿

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Internet

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是数以百万计的互联计算设备集合。

为网络应用提供通信服务的通信基础设施。为网络应用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I)。

二。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协议三要素:语法(Syntax),语义(Semantics),时序(Timing)

三。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边缘:**主机,网络应用

**接入网络,物理介质:**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

**网络核心:**互联网的路由器(或分组转发设备)

四。应用模型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应用模型:

  • 客户发送请求,接收服务器响应。
  • 比如:Web应用,文件传输FTP应用

对等(peer-peer,P2P)应用模型;

  • 无(或不仅依赖)专用服务器

  • 通信在对等实体之间进行

  • 比如:Gnutella,BT,Skype,QQ

五。多路复用

概念:

  • 链路/网络资源(如带宽)划分为“资源片”
  • 将资源片分配给各路呼叫(calls)
  • 每路呼叫独占分配到的资源片进行通信
  • 资源片可能闲置(idle)(无共享)

典型的多路复用方法:

  • 频分多路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各用户占用不同的带宽(频率带宽)进行通信,分配完成之后用户始终占用这个频段。
  • 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个用户在每个TDM帧中占用固序号的时隙,每用户所占的时隙是周期性出现。
  • 波分多路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又称为光的频分多路复用
  • 码分多路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广泛用于无线链路共享(如蜂窝网,卫星通信等),每个用户分配唯一一个的m bit码片序列(chipping sequence),其中“0”用“-1”表示,“1”用“+1”表示。各用户使用相同频率载波,利用各自码片序列编码数据。编码型号=(原始数据)*(码片序列)。

六。传输延迟

分组传输延迟公式:

分组传输延迟(时延)(delay)=L(bits)/R(bits/sec)

L:分组长度 R:传输速率

分组交换的报文交付时间:

  • 报文:M bits
  • 链路带宽(数据传输速率):R bps
  • 分组长度(大小):L bits
  • 跳步数:h
  • 路由器数:n

T=M/R+(h-1)L/RT=M/R+n*L/R

七。计算机网络性能

1.速率:

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称数据传输速率或者比特率(bit rate)

  • 单位时间(秒)传输信息(比特)量。
  • 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 单位:b/s (或bps) 、kb/s 、Gb/s 。
  • k=103,M=106,G=10^9。

速率往往指的是额定速率或者标称速率。

2.带宽:

带宽(bandwidth)原本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网络的带宽通常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好数据率,单位:b/s(bps)

常用的带宽单位:

  • kb/s(10^3b/s)
  • Mb/s(10^6b/s)
  • Gb/s(10^9b/s)
  • Tb/s(10^12b/s)

3.四种分组延迟

1.节点处理延迟(nodal processing delay)

  • 差错检测
  • 确定输出链路

2.排队延迟(queueing delay)

  • 等待输出链路可用
  • 取决于路由器的拥塞程度

3.传输延迟(transmission delay)

  • L:分组长度(bits)
  • R:链路宽度(bps)
  • d=L/R

4.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

d:物理链路长度

s:信号传播速度(~2*10^8m/sec)

4.时延带宽积

  •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5.丢包

  • 队列缓存容量有限
  • 分组达到已满队列将被丢弃(即丢包)
  • 丢弃分组可能由前序节点或源重发(也可能不重发)
  • 丢包率=丢包数/已发分组总数

6.吞吐量/率(Throughput)

吞吐量:表示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只建传送数据速率(b/s)

  • 即时吞吐量:给定时刻的速率
  • 平均吞吐量:一段时间的平均速率

八。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概述:

  •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 architecture)是分层结构
  • 每层遵循某个/些网路i协议完成本层功能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 体系结构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层次及其关系的定义
  •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

2.好处:

  • 结构清晰,有利于识别复杂系统的部件及其关系
  • 模块化的分层易于系统更新与维护,任何一层服务实现的改变对于系统其他层都是透明的
  • 有利于标准化

3.实现:

  • 实体(entity)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是“水平的”。
  • 任一层实体需要使用下层服务,遵循本层协议,实现本层功能,向上层提供服务,服务是垂直的。
  • 下层协议的实现对上层用户是透明的
  • 同系统的相邻层实体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通过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交换原语,指定请求的特定服务。

4.OSI参考模型:

  • 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的分层网路体系结构模型

  • 目的是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

  • 异构网络系统互连的国际标准

  • 理解网络通信的最佳学习工具(理论模型)

  • 7层(功能),每层完成特定的网络功能

    7.应用层(Application)

    6.表示层(Presentation)

    5.会话层(Session)

    4.传输层(Transport)

    3.网络层(Network)

    2.数据链路层(Date link)

    1.物理层(Physical)

物理层:

  • 定义和规范接口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更能特性、规程特性。
  • 定义比特编码,比特率,比特同步(时钟同步)
  • 定义传输模式: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duplex),全双工(full-duplex)

数据链路层:

  • 负责结点-结点(node-to-node)数据传输。
  • 组帧(Framing)。
  • 物理寻址(Physical addressing),在帧头中增加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物理地址标识数据。
  •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避免淹没接收端。
  • 差错控制(Error control),检测并重传损坏或丢失帧,并避免重复帧。
  • 访问(接入)控制(Access control),在任一给定时刻决定哪个设备拥有链路(物理介质)控制使用权。

网络层:

  • 负责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数据分组(packet)交付。
  • 逻辑寻址(Logical addressing),全局唯一逻辑地址,确保数据分组被送达目的主机,如IP地址。
  • 路由:路由器(或网关)互联网络,并路由分组至最终目的主机,做出路径选择。
  • 分组转发。

传输层:

  • 负责源-目的(端-端)(进程间)完整报文传输。
  • 分段于重组
  • SAP寻址,确保将完整的报文提交给正确进程,如端口号
  • 连接控制。
  • 流量控制。
  • 差错控制。

会话层:

  • 对话控制(dialog controlling),建立与维护。
  • 同步(synchronization)在数据流中插入同步点。

表示层:

  • 处理两个系统间交换信息的语法与语义(syntax and semantics)问题。
  • 数据表示转化,转化为主机独立的编码。
  • 加密,解密。
  • 压缩,解压缩。

应用层:

  • 支持用户通过用户代理(如浏览器)或网络接口使用网络(服务)。
  • 典型的应用层服务包括: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SMTP),Web(HTTP)。

5.TCP/IP参考模型:

应用层:

  • HTTP
  • SMTP
  • DNS
  • RTP

运输层:

  • TCP
  • UDP

网际层:

  • IP

网络接口层

6.五层参考模型:

应用层:

  • 支持各种网络应用,FTP,SMTP,HTTP。

传输层:

  • 进程-进程的数据传输,TCP,UDP。

网络层:

  • 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分组路由与转发,IP,路由协议等。

链路层:

  • 相邻网络元素(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的数据传输。以太网(Ethernet),802.11(WiFi),PPP。

物理层:

  • 比特传输。

7.控制信息:

作用:

  • 增加控制信息,构造协议数据单元(PDU)

内容:

  • 地址(Address):标识发送端/接收端。
  • 差错检测编码(Error-detecting code):用于差错检测或纠正
  • 协议控制(Protocol control):实现协议功能的附加信息,如:优先级(priority)、服务质量(QoS)、和安全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