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后,朱允炆为什么召85岁老翁入宫当官?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允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明史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朱元璋从1368年建立明朝,到1398年去世,一共在位31年,但他的“洪武”年号,却存在35年。也就是说,在诸多明朝史料中,有“洪武三十五年”这个年份。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后,不承认朱允炆的“建文”年号,把“建文”和“洪武”合并,因此,建文四年就成了洪武三十五年。
朱允炆,朱元璋的孙子,明朝第一位太子朱标之子。在朱标去世后,朱元璋认为朱允炆“而诚纯孝”,立他为皇太孙。6年后,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登基,是为建文帝。朱标去世后,朱元璋还有许多儿子,其中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都非无能之辈,朱元璋为何要立年幼的朱允炆为继承人呢?这离不开一位大臣的建议,此人名叫刘三吾。
自古以来,皇帝和太子作为两代皇权的主导者,难免有利益纷争。在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等著名帝王身上,都有太子惨死的悲剧。然而,朱元璋和他的太子朱标,却完全推翻了这个魔咒。《明史》曾评价朱标:“其仁慈天性然也。”朱元璋和朱标是模范帝王父子,可惜,慧极必伤,朱标固然优秀,但最终却在37岁那年,意外病逝。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非常伤心,但国本空悬,于王朝不利。到底立谁为太子,众人皆不敢言。《明史》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
太子去世后,朱元璋召集群臣商议太子人选,朱元璋说:“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当时诸位藩王各立一方,拥兵自重,大臣们都不愿卷入这场纷争,都不说话,唯有翰林学士刘三吾起身谏言:
“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朱元璋认为燕王最像自己,想立燕王,但刘三吾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如果立燕王为太子,那他的二哥(朱樉)、三哥(朱棡)怎么办?现在皇孙已经长成,应该选择一位长房的皇孙来继承大统。
朱元璋听到刘三吾的话后,默默不作声,突然大哭着离去,后来,果然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但刘三吾并没有因此而受到褒奖,而是因为“忤旨”之罪被贬官。一年后,刘三吾的女婿因为贪污而被处死,刘三吾无颜留在南京,便请求致仕。当时刘三吾已经80岁,早就过了“悬车”之年,朱元璋便批准了刘三吾退休回家。四年后,刘三吾曾被朱元璋召回南京主持当年的科举考试,因为当年发生了“南北榜案”,刘三吾被贬到边疆。
公元1398年五月,朱元璋驾崩。建文帝登基后,立即派人召刘三吾入翰林院,给予重用,时常请教。此时的刘三吾,已经85岁。两年后,刘三吾病逝,被建文帝厚葬。
关于建文帝为何要召刘三吾,《明史》中并没有记载,笔者认为,刘三吾在85岁的高龄还能被重用,无外乎两个原因:
第一,在朱元璋立储时,刘三吾敢于直谏,直接促成建文帝被立为皇储,建文帝重新启用刘三吾,是一种感激。
第二,建文帝登基之初,急于培养自己的*,刘三吾是洪武旧臣,学识渊博,召他如翰林院,时常请教,可以为自己助力。
只可惜,刘三吾能帮建文帝坐上皇位,但还是未能阻挡朱棣“靖难”的脚步,刘三吾死的那年,朱棣已经在白沟河打败李景隆,北师南下,两年后,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年号被废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