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写作文,老师常说,对于写作而言比较忌讳的就是题目开的太大。举个例子好比我现在这个题目。其实这并不是一篇啥科技文献。我更希望这可以是一篇科普入门读物。
结合四年来的坑爹历程,见识过、建设过许多这样、那样的系统软件。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选择通过系统处理工作而非传统的流程处理一般有以下几个主要动机:
- 避险:人都是会犯错的,虽然电脑机器也会,但是相对来说犯错的机会就比较小。很多系统的初衷就是为了减少这样的风险。但是如果这些风险并不是很大、很致命的情况下,大多数公司和团体还是不会选择使用软件处理的。除非他们有一个在IT上很有见解的老板,
- 生产规模高速扩张:比较好的例子就是很多人家的仓管、进销存、物流这些系统。使用人力处理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当业务达到一定数量级的时候人脑就要“宕机”了。就只有依赖其他工具,在没有电脑的时代可能是纸张和机械,而现在有了存储价格更低廉、使用更方便的电脑来充当这一角色。
- 时效性:电子票据、电子支付都属于这类范畴,通过互联网和电脑将许多业务的通讯变成了几秒内可以完成的事情。大大降低了通讯成本。
- 降低沟通成本:许多做个项目的童鞋们都应该深有体会,做项目最坑爹的、最费时间的就是沟通。现在有许多软件就是用来降低这些沟通成本的,比如办公的OA,IM等。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JIRA这些项目协作软件。
- 面子:见过好多所谓的“零次开发软件”,就是那些光开发完全不适用的系统。在很多企业内,只是为了做系统而做系统。其中的原因有政治上的,比如换了个新老板。有面子上的,“别人都用了,我们怎么可以没有”。
虽然动机各不相同,但是既然做了系统,系统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呢?我也相应的列举一下通过系统的好处: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我一直坚信所谓的“百年老店”最有价值的不是它的商标,还是他在这一百年来在这一个行业累计的数据、反馈和统计之类的信息。由于现在电子化以后存储成本降低,而且有了大量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理论支持,我们通过历史的数据中发现更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信息,使每一次的决策都不是“拍拍屁股”和“拍拍脑袋”想象出来的。
- 降低人力成本和增加人员效率:时间很公平,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工作只有法定8小时。你是如此,你的竞争对手也是如此,而如果每天的八小时都浪费在一些鸡毛蒜皮、做一些很机械的统计和表格上(俗称熟练工)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最大的例子就是Excel,我相信大部分童鞋的excel统计和制表水平只是初级水平,远远不知道许多手工需要做3、4个小时的工作,如果在熟练掌握了excel技巧后再画上点心思就可以变为几分钟搞定的事情。可悲的是,很多管理者并不是信息时代的同龄人,无非体会到计算机和工业时代的机械一样,解放了许多人的双手,让他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好比下班陪伴家人。
- 降低沟通成本与沟通风险:有很多事情,很多日常事务,其实并不是由一个部门的人完成,往往都是跨部门的处理。企业在一道业务上设立了各种工序,目的而言意见为了降低风险。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沟通和协调是个很难统一的事情,可能有传统的纸质书信。但是实在是比较低效和浪费,而且不容易保管。而一套好的协作系统例如银行的柜面汇款系统、电信公司的工程管理系统,都可以通过系统统一沟通的标准,并且在系统级别统一工作流程,并且加以自动化的监控与一些信息共享的功能。
在文章的最后扯一下其他的,现在是互联网的事情,技术日新月异。在我毕业的那几年最热的是网格计算,而当下是“云计算”。IT产业虽然是一个高精尖的产业,但是那些作为IT产业的消费者,需要的并不一定都是那些高精尖的产品。我没有抽过样、调过查,但是通过YY我也可以想象的到,大部分的传统企业需要的并不是“云计算”而更多的是一些基本的革新和概念的普及。与其花大价钱做一套定制的报表系统,还不如好好的将现在的excel好好利用。
信息时代的软件与系统,就好比工业时代的蒸汽机,解放了更多的生产力,并将其投入到了利润更大的领域中。也希望诸君不要像当初老佛爷看待蒸汽机入怪物一样看到一些优秀的软件。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个“自动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