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患得患失,从不畏惧失败,没有钱的马云也很强大
高考3次,数学考1分,创业失败4次,30多岁还一事无成,最惨的时候,兜里只有200块钱。
即便如此,马云还是做出了阿里巴巴。
马云这一生,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写。
参加了3次高考的马云,离本科线还是差5分,只能上杭州师范学院的专科。
无巧不成书,那年学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没有招满,只能降分录取,于是马云发挥了“锦鲤体质”被本科录取。
这一年马云20岁,他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1992年,28岁的马云受下海潮的鼓动,成立了海博翻译社,刚开始兼职做翻译社的时候,马云连房租都交不起。
为了维持翻译社的收支,马云只好南下倒卖小商品,还做过医药代表。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云出差去到美国,接触到了互联网。
比尔的女婿斯图尔特,帮马云的翻译社做了个小网站,刚上线没多久,马云就收到了好几个国家的邮件,他们说:这是第一次在网上看到中国公司,期待能与他合作。
彼时的马云,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回国后,他立马成立了“中国黄页”,组织好友何一兵等人,成为公司第一批员工,并成功说服了斯图尔特,免付定金帮助他们做网页。
但好景不长,杭州电信也增添了黄页业务,马云的公司发展因此受阻,最后只好与杭州电信业务合并。
1997年,已经33岁的马云,把公司卖了10多万后,决定北上。
对外经贸部邀请马云团队为他们做官网,并答应给予马云30%的股份以及200万的创业资金。在马云与团队不舍昼夜下,终于让对外经贸官网成功上线,还实现了287万元的净利润。
项目漂亮地完成了,但当初许诺的股份和创业资金,却被搁置了。
1999年,离开北京前夕,马云带着团队爬长城。
那天,有人说不甘心,想要从新开始。马云也很激动地说:“我们回去,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建个这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回到杭州后,虽然中国黄页失败了,但马云与互联网的“姻缘”还没有结束。
1999年大年初五,在杭州湖畔花园小区内,18个人听马云激情澎湃地讲了2个小时,史称“18罗汉大会”。
一番演讲结束后,他们众筹了50万,成立了阿里巴巴。
但由于商业模式过于简单,没多久50万资金就全部消耗掉了,彼时马云只能借钱给员工发工资。
但随着“大牛级人物”蔡崇信的加入,马云也终于告别了黑暗时刻。
与马云一次交谈过后,蔡崇信放弃了70万的年薪,拿着每月500块的工资,给阿里做出了国际化的公司章程以及架构体系。
也是在蔡崇信的搭桥下,阿里拿到了由高盛为首的天使投资500万美元,还有软银2000万美元注资。
这是阿里的第一桶金,再后来,就有了淘宝,有了支付宝,也成就了今日的阿里巴巴。
回顾马云的前半生,正是没钱,才没有患得患失,所以马云从不畏惧失败,还能一直保持激情。
即使是马云,他也经历了屡次失败,抗下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才走到今天。
所以说,与其一味地抱怨,不如马上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