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VC++ IPv6的支持

程序员文章站 2024-02-12 08:22:58
...

最近根据项目需要,要在产品中添加对IpV6的支持,因此研究了一下IPV6的相关内容,Ipv6 与原来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地址结构的改变,IP地址由原来的32位扩展为128,这样原来的地址结构肯定就不够用了,根据微软的官方文档,只需要对原来的代码做稍许改变就可以适应ipv6。

修改地址结构

Windows Socket2 针对Ipv6的官方描述

根据微软官方的说法,要做到支持Ipv6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原来的SOCKADDR_IN等地址结构替换为SOCKADDR_STORAGE 该结构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
	short ss_family;  
	char __ss_pad1[_SS_PAD1SIZE];  
	__int64 __ss_align;  
	char __ss_pad2[_SS_PAD2SIZE];
} SOCKADDR_STORAGE,  *PSOCKADDR_STORAGE;
  • ss_family:代表的是地址家族,IP协议一般是AF_INET, 但是如果是IPV6的地址这个参数需要设置为 AF_INET6

后面的成员都是作为保留字段,或者说作为填充结构大小的字段,这个结构兼容了IPV6与IPV4的地址结构,跟以前的SOCKADDR_IN结构不同,我们现在不能直接从SOCKADDR_STORAGE结构中获取IP地址了。也没有办法直接往结构中填写IP地址。

使用兼容函数

除了地址结构的改变,还需要改变某些函数,有的函数是只支持Ipv4的,我们需要将这些函数改为即兼容的函数,根据官方的介绍,这些兼容函数主要是下面几个:

  • WSAConnectByName : 可以直接通过主机名建立一个连接
  • WSAConnectByList: 从一组主机名中建立一个连接
  • getaddrinfo: 类似于gethostbyname, 但是gethostbyname只支持IPV4所以一般用这个函数来代替
  • GetAdaptersAddresses: 这个函数用来代替原来的GetAdaptersInfo

WSAConnectByName函数:

函数原型如下:

BOOL PASCAL WSAConnectByName(
  __in     SOCKET s,
  __in     LPSTR nodename,
  __in     LPSTR servicename,
  __inout  LPDWORD LocalAddressLength,
  __out    LPSOCKADDR LocalAddress,
  __inout  LPDWORD RemoteAddressLength,
  __out    LPSOCKADDR RemoteAddress,
  __in     const struct timeval* timeout,
           LPWSAOVERLAPPED Reserved
);

  • s: 该参数为一个新创建的未绑定,未与其他主机建立连接的SOCKET,后续会采用这个socket来进行收发包的操作
  • nodename: 主机名,或者主机的IP地址的字符串
  • servicename: 服务名称,也可以是对应的端口号的字符串,传入服务名时需要传入那些知名的服务,比如HTTP、FTP等等, 其实这个字段本身就是需要传入端口的,传入服务名,最后函数会根据服务名称转化为这些服务的默认端口
  • LocalAddressLength, LocalAddress, 返回当前地址结构,与长度
  • RemoteAddressLength, RemoteAddress,返回远程主机的地址结构,与长度
  • timeout: 超时值
  • Reserved: 重叠IO结构

为了使函数能够支持Ipv6,需要在调用前使用setsockopt函数对socket做相关设置,设置的代码如下:

iResult = setsockopt(ConnSocket, IPPROTO_IPV6, IPV6_V6ONLY, (char*)&ipv6only, sizeof(ipv6only) );

调用函数的例子如下(该实例为微软官方的例子):

SOCKET OpenAndConnect(LPWSTR NodeName, LPWSTR PortName) 
{
    SOCKET ConnSocket;
    DWORD ipv6only = 0;
    int iResult;
    BOOL bSuccess;
    SOCKADDR_STORAGE LocalAddr = {0};
    SOCKADDR_STORAGE RemoteAddr = {0};
    DWORD dwLocalAddr = sizeof(LocalAddr);
    DWORD dwRemoteAddr = sizeof(RemoteAddr);
  
    ConnSocket = socket(AF_INET6, SOCK_STREAM, 0);
    if (ConnSocket == INVALID_SOCKET){
        return INVALID_SOCKET;
    }

    iResult = setsockopt(ConnSocket, IPPROTO_IPV6,
        IPV6_V6ONLY, (char*)&ipv6only, sizeof(ipv6only) );
    if (iResult == SOCKET_ERROR){
        closesocket(ConnSocket);
        return INVALID_SOCKET;       
    }

    bSuccess = WSAConnectByName(ConnSocket, NodeName, 
            PortName, &dwLocalAddr,
            (SOCKADDR*)&LocalAddr,
            &dwRemoteAddr,
            (SOCKADDR*)&RemoteAddr,
            NULL,
            NULL);
    if (bSuccess){
        return ConnSocket;
    } else {
        return INVALID_SOCKET;
    }
}

WSAConnectByList

该函数从传入的一组hostname中选取一个建立连接,函数内部会调用WSAConnectByName,它的原型,使用方式与WSAConnectByName类似,这里就不再给出具体的原型以及调用方法了。

getaddrinfo

该函数的作用与gethostbyname类似,但是它可以同时支持获取V4、V6的地址结构,函数原型如下:

int getaddrinfo(
  const char FAR* nodename,
  const char FAR* servname,
  const struct addrinfo FAR* hints,
  struct addrinfo FAR* FAR* res
);
  • nodename: 主机名或者IP地址的字符串
  • servname: 知名服务的名称或者端口的字符串
  • hints:一个地址结构,该结构规定了应该如何进行地址转化。
  • res:与gethostbyname类似,它也是返回一个地址结构的链表。后续只需要遍历这个链表即可。

使用的实例如下:

char szServer[] = "www.baidu.com";
char szPort[] = "80";
addrinfo hints = {0};
struct addrinfo* ai = NULL;
getaddrinfo(szServer, szPort, NULL, &ai);
while (NULL != ai)
{
  SOCKET sConnect = socket(ai->ai_family, SOCK_STREAM, ai->ai_protocol);
  connect(sConnect, ai->ai_addr, ai->ai_addrlen);
  shutdown(sConnect, SD_BOTH);
  closesocket(sConnect);
  ai = ai->ai_next;
}

freeaddrinfo(ai); //最后别忘了释放链表

针对硬编码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一般是修改硬编码,如果希望你的应用程序即支持IPV6也支持IPV4,那么就需要去掉这些硬编码的部分。微软提供了一个工具叫"Checkv4.exe" 这个工具一般是放到VS的安装目录中,作为工具一起安装到本机了,如果没有可以去官网下载。
工具的使用也非常简单

checkv4.exe 对应的.h或者.cpp 文件

这样它会给出哪些代码需要进行修改,甚至会给出修改意见,我们只要根据它的提示修改代码即可。

几个例子

因为IPV6 不能再像V4那样直接往地址结构中填写IP了,因此在IPV6的场合需要大量使用getaddrinfo函数,来根据具体的IP字符串或者根据主机名来自动获取地址信息,然后根据地址信息直接调用connect即可,下面是微软的例子

int ResolveName(char *Server, char *PortName, int Family, int SocketType)
{

    int iResult = 0;

    ADDRINFO *AddrInfo = NULL;
    ADDRINFO *AI = NULL;
    ADDRINFO Hints;
    
    memset(&Hints, 0, sizeof(Hints));
    Hints.ai_family = Family;
    Hints.ai_socktype = SocketType;
    iResult = getaddrinfo(Server, PortName, &Hints, &AddrInfo);
    if (iResult != 0) {
        printf("Cannot resolve address [%s] and port [%s], error %d: %s\n",
               Server, PortName, WSAGetLastError(), gai_strerror(iResult));
        return SOCKET_ERROR;
    }
	
	if(NULL != AddrInfo)
	{
		SOCKET sConnect = socket(AddrInfo->ai_family, SOCK_STREAM, AddrInfo->ai_protocol);
		connect(sConnect, AddrInfo->ai_addr, AddrInfo->ai_addrlen);
		
		shutdown(sConnect, SD_BOTH);
		closesocket(sConnect);
	}
	freeaddrinfo(AddrInfo);
    return 0;
}

这个例子需要传入额外的family参数来规定它使用何种地址结构,但是如果我只有一个主机名,而且事先并不知道需要使用何种IP协议来进行通信,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呢?
针对服务端,不存在这个问题,服务端是我们自己的代码,具体使用IPV6还是IPV4这个实现是可以确定的,因此可以采用跟上面类似的写法:

BOOL Create(int af_family)
{
	//这里不建议使用IPPROTO_IP 或者IPPROTO_IPV6,使用TCP或者UDP可能会好点,因为它们是建立在IP协议之上的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s = socket(af_family,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

BOOL Bind(int family, UINT nPort)
{
	addrinfo hins = {0};
	hins.ai_family = family;
	hins.ai_flags = AI_PASSIVE; /* For wildcard IP address */
	hins.ai_protocol = IPPROTO_TCP;
	hin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addrinfo *lpAddr = NULL;
	CString csPort = "";
	csPort.Format("%u", nPort);
	if (0 != getaddrinfo(NULL, csPort, &hins, &lpAddr))
	{
		closesocket(s);
		return FALSE;
	}

	int nRes = bind(s, lpAddr->ai_addr, lpAddr->ai_addrlen);
	freeaddrinfo(lpAddr);

	if(nRes == 0)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监听,以及后面的收发包并没有区分V4和V6,因此这里不再给出跟他们相关的代码

针对服务端,我们自然没办法事先知道它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因此传入af_family参数在这里不再适用,我们可以利用getaddrinfo函数根据服务端的主机名或者端口号来提前获取它的地址信息,这里我们可以封装一个函数

int GetAF_FamilyByHost(LPCTSTR lpHost, int nPort, int SocketType)
{
	addrinfo hins = {0};
	addrinfo *lpAddr = NULL;
	hins.ai_family = AF_UNSPEC;
	hins.ai_socktype = SOCK_STREAM;
	hins.ai_protocol = IPPROTO_TCP;
	CString csPort = "";
	csPort.Format("%u", nPort);
	int af = AF_UNSPEC;
	char host[MAX_HOSTNAME_LEN] = "";
	if (lpHost == NULL)
	{
		gethostname(host, MAX_HOSTNAME_LEN);// 如果为NULL 则获取本机的IP地址信息
	}else
	{
		strcpy_s(host, MAX_HOSTNAME_LEN, lpHost);
	}

	if(0 != getaddrinfo(host, csPort, &hins, &lpAddr))
	{
		return af;
	}

	af = lpAddr->ai_family;
	freeaddrinfo(lpAddr);
	return af;
}

有了地址家族信息,后面的代码即可以根据地址家族信息来分别处理IP协议的不同版本,也可以使用上述服务端的思路,直接使用getaddrinfo函数得到的addrinfo结构中地址信息,下面给出第二种思路的部分代码:

if(0 != getaddrinfo(host, csPort, &hins, &lpAddr))
{
	connect(s, lpAddr->ai_addr, lpAddr->ai_addrlen);
}

当然,也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 WSAConnectByName 函数,不过它需要针对IPV6来进行特殊的处理,需要事先知道服务端的IP协议的版本。

VC中各种地址结构

在学习网络编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IP地址,而巴克利套接字中提供了好几种结构体来表示地址结构,微软针对WinSock2 又提供了一些新的结构体,有的时候众多的结构体让人眼花缭乱,在这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的回顾一下这些常见的结构

SOCKADD_IN 与sockaddr_in结构

在Winsock2 中这二者是等价的, 它们的定义如下:

struct sockaddr_in{
   short sin_family;
   unsigned short sin_port;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char sin_zero[8];
};
  • sin_family: 地址协议家族
  • sin_port:端口号
  • sin_addr: 表示ip地址的结构
  • sin_zero: 用于与sockaddr 结构体的大小对齐,这个数组里面为全0

in_addr 结构如下:

struct in_addr { 
	union { 
		struct{ 
			unsigned char s_b1, 
			s_b2, 
			s_b3, 
			s_b4; 
		} S_un_b; 
		
		struct {
			unsigned short s_w1, s_w2; 
		} S_un_w; 
		
		unsigned long S_addr; 
	} S_un; 
}; 

这个结构是一个公用体,占4个字节,从本质上将IP地址仅仅是一个占4个字节的无符号整型数据,为了方便读写才会采用点分十进制的方式。
仔细观察这个结构会发现,它其实定义了IP地址的几种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IP地址以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方式拆开来看,也可以以两个字型数据的形式拆开,也可以简单的看做一个无符号长整型。
当然在写入的时候按照这几种方式写入,为了方便写入IP地址,微软定义了一个宏:

#define s_addr  S_un.S_addr

因此在填入IP地址的时候可以简单的使用这个宏来给S_addr这个共用体成员赋值

一般像bind、connect等函数需要传入地址结构,它们需要的结构为sockaddr,但是为了方便都会传入SOCKADDR_IN结构

sockaddr SOCKADDR结构

这两个结构也是等价的,它们的定义如下
struct sockaddr {
unsigned short sa_family;
char sa_data[14];
};

从结构上看它占16个字节与 SOCKADDR_IN大小相同,而且第一个成员都是地址家族的相关信息,后面都是存储的具体的IPV4的地址,因此它们是可以转化的,
为了方便一般是使用SOCKADDR_IN来保存IP地址,然后在需要填入SOCKADDR的时候强制转化即可。

sockaddr_in6

该结构类似于sockaddr_in,只不过它表示的是IPV6的地址信息,在使用上,由于IPV6是128的地址占16个字节,而sockaddr_in 中表示地址的部分只有4个字节,
所以它与之前的两个是不能转化的,在使用IPV6的时候需要特殊的处理,一般不直接填写IP而是直接根据IP的字符串或者主机名来连接。

sockaddr_storage

这是一个通用的地址结构,既可以用来存储IPV4地址也可以存储IPV6的地址,这个地址结构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再详细解释了。

各种地址之间的转化

一般我们只使用从SOCKADDR_IN到sockaddr结构的转化,而且仔细观察socket函数族发现只需要从其他结构中得到sockaddr结构,而并不需要从sockaddr转化为其他结构,因此这里重点放在如何转化为sockaddr结构

  1. 从SOCKADDR_IN到sockaddr只需要强制类型转化即可
  2. 从addrinfo结构中只需要调用其成员即可
  3. 从SOCKADDR_STORAGE结构到sockaddr只需要强制转化即可。

其实在使用上更常用的是将字符串的IP转化为对应的数值,针对IPV4有我们常见的inet_addrinet_ntoa 函数,它们都是在ipv4中使用的,
针对v6一般使用inet_pton,inet_ntop来转化,它们两个分别对应于inet_addrinet_ntoa。但是在WinSock中更常用的是WSAAddressToStringWSAStringToAddress

INT WSAAddressToString(
  LPSOCKADDR lpsaAddress,
  DWORD dwAddressLength,
  LPWSAPROTOCOL_INFO lpProtocolInfo,
  OUT LPTSTR lpszAddressString,
  IN OUT LPDWORD lpdwAddressStringLength
);
  • lpsaAddress: ip地址
  • dwAddressLength: 地址结构的长度
  • lpProtocolInfo: 协议信息的结构体,这个结构一般给NULL
  • lpszAddressString:目标字符串的缓冲
  • lpdwAddressStringLength:字符串的长度

而WSAStringToAddress定义与使用与它类似,这里就不再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