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程序的代码混淆、加壳与脱壳
在以前Win32的软件中,加壳脱壳的技术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国内有大名鼎鼎的看雪、吾爱破解等论坛,三四年前还在上学时,论坛里的大牛一直都是自己的偶像。
而.NET程序因为编译结果不是机器代码语言,而是IL语言,所以加壳脱壳相关的软件还不是很多,我搜索到了一些,如VS自带的DotFuscator、.NET Reactor、xeoncode等,这次我们就简单介绍下手边有的.NET Reactor 。
1.代码混淆代码混淆主要通过一些名称替换、移位、流程混淆的方式来实现。
先来看一个测试的DEMO程序,很简单的一个Winform程序,实例化窗体时实例化一个User类,点击按钮显示用户名,这样也可以测试加密、加壳后程序是否能够继续运行。
1 using System;
2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3
4 namespace CodeObfuscator
5 {
6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7 {
8 private readonly User _currentUser;
9 public Form1()
10 {
11 InitializeComponent();
12 _currentUser = new User
13 {
14 UserID = 1,
15 UserName = "Parry@cnblogs"
16 };
17 }
18
19 private void ButtonAlert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20 {
21 MessageBox.Show(_currentUser.UserName);
22 }
23 }
24
25 public class User
26 {
27 public int UserID { get; set; }
28 public string UserName { get; set; }
29 }
30 }
我们使用最常用的反编译工具Reflector对生成的exe反编译查看源码。
下面我们打开.NET Reactor进行代码混淆,载入exe后,在一般设置里可以设置压缩选项,不过设置后程序初始化速度会变慢,是因为需要将代码解压缩后再加载到内存中。
在混淆选项里将Enable设置为启用,混淆公共类型,字符串加密等常用的也设置成启用。其他的选项Tips里都有详细的解释,就不一一讲解。
当我们再使用Reflector反编译查看时,发现没有看到混淆后的代码,而是看到了这个结果。
猜想应该是.NET Reactor程序对exe进行处理后打了个包,我们使用查壳工具查看后发现果然是这样,外面套了一层Delphi的东西,这个还不是壳,只是一些额外数据。
关于Overlay相关内容可以查看这里。
2.加壳与脱壳加壳实际上就是一种加密方式,被加壳的程序在运行前要先运行一段附加指令,这段附加的指令完成相关操作后会启动主程序,程序就像被包在一个壳里一样,加壳的技术在病毒编写的时候也被大量使用。
我们使用北斗加壳程序对上面的exe加壳后,再来反编译看一看。
反编译后我们已经找不到之前程序任何相关名称、代码,完全被一个“壳子”包裹了起来,在程序运行时,程序将先运行我们反编译看到的main函数进行一系列的解压、解密动作后将代码加载到内存中运行原始的程序,这样就实现了对程序的保护功能。
脱壳就是对程序进行解压缩、解密,将外面的一层壳脱去后,继续进行逆向工程进行破解。
而关于脱壳,本人也是略知皮毛,不敢胡乱卖弄,感兴趣的可以去论坛里学习相关知识。
这里介绍的混淆、加壳的方法也只是为了在需要对自己的程序进行保护时的一种方法。
觉得文章还行的话就推荐下吧,哈哈
上一篇: 简单Android CrackMe分析
下一篇: VB共享软件防破解设计技术初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