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开发协议总结说明
1.发布的消息对应一个ID(只要单个方向唯一即可,服务器端可能会根ID判断重复接收),消息重传机制确保有限次的重试,重试失败给予用户提示,发送成功会反馈确认,客户端只有收到确认信息才知道发送成功。发送消息可能不会产生新SyncKey。
2.基于版本号(SynKey)的状态消息同步机制,增量、有序传输需求水到渠成。长连接通知/短连接获取、确认等,交互方式简单,确保了消息可靠谱、准确无误到达。
3.客户端/服务器端都会存储消息ID处理记录,避免被重复消费客户端获取最新消息,但未确认,服务器端不会认为该消息被消费掉。下次客户端会重新获取,会查询当前消息是否被处理过。根据一些现象猜测。
4.总体上看,微信协议跨平台(TCP或HTPP都可呈现,处理方式可统一),通过“握手”同步,很可靠,无论哪一个平台都可以支持的很好
5.微信协议最小成本为16字节,大部分时间若干个消息包和在一起,批量传输。微信协议说不上最简洁,也不是最节省流量,但是非常成功的。
6.若服务器检测到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导致微启用安全套接层SSL协议进行常规的TCP长连接传输。短连接都没有发生变化
7.发送消息方式
发送消息走已经建立的TCP长连接通道,发送消息到服务器,然后接受确认信息等,产生一次交互。
小伙伴接收到信息阅读也都会收到服务器端通知,产生一次交互等。
可以确定,微信发送消息走TCP长连接方式,因为不对自身状态数据产生影响,应该不交换SyncKey。
在低速网络下,大概会看到消息发送中的提示,属于消息重发机制
网络不好有时客户端会出现发送失败的红色感叹号
已发送到服务器但未收到确认的消息,客户端显示红色感叹号,再次重发,服务器作为重复消息处理,反馈确认
上传图片,会根据图片大小,分割成若*分(大概1.5K被划分为一部分),同一时间点,客户端会发起若干次POST请求,各自上传成功之后,服务器大概会合并成一个完整图片,返回一个缩略图,显示在APP聊天窗口内。APP作为常规的文字消息发送到服务器端
上传音频,则单独走TCP通道,一个两秒的录制音频,客户端录制完毕,分为两块传输,一块最大1.5K左右,服务端响应一条数据通知确认收到。共三次数据传输。
音频和纯文字信息一致,都是走TCP长连接,客户端发送,服务器端确认。
以上所述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微信开发协议小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脚本之家网站的支持!
以上就是微信开发协议总结说明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