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数据库】索引篇

程序员文章站 2024-01-20 18:36:10
...

写在前面的话

索引是数据库系统里面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一个与数据库相关的开发人员必须要好好掌握的内容,下面是我的理解。

索引模型

索引的出现是为了提高查询效率,但是实现索引的方式却有很多种,一般为这三种模型:哈希表,有序数组,二叉搜索树(也成为二叉排序树)

哈希表

哈希表是键值对的形式(key-value),在数据库中通过查询key,然后进行某种运算得到value(value一般后跟链表的形式显示整行元组),可以看出了如果key不是有序的,那么哈希表的查询是很慢的(需要全部进行遍历)。所以说哈希表这种结构适用于只有等值查询的场景

有序数组

有序数组在等值查询和范围查询场景中的性能就都非常优秀,这个很容易理解啊,二分查找法快速找到位置。
但是吧,在需要更新数据的时候就麻烦了,你往中间插入一个记录就必须得挪动后面所有的记录,成本太高。
所以,有序数组索引只适用于静态存储引擎,比如说去年毕业生的成绩信息啦。

二叉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是B-树的基础,在B-树之上又进行了改进,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B+树
具体理解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平衡二叉树、B树、B+树、B*树 理解其中一种你就都明白了

“N叉树“ 的B+树能够让一个查询尽量少地读磁盘,以InnoDB的一个整数字段索引为例,这个N差不多是1200。这棵树高是4的时候,就可以存1200的3次方个值,这已经17亿了。考虑到树根的数据块总是在内存中的,一个10亿行的表上一个整数字段的索引,查找一个值最多只需要访问3次磁盘。其实,树的第二层也有很大概率在内存中,那么访问磁盘的平均次数就更少了。
B+树由于在读写上的性能优点,以及适配磁盘的访问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数据库引擎中了。

当然不管是哈希还是有序数组,或者N叉树,它们都是不断迭代、不断优化的产物或者解决方案。

数据库技术发展到今天,跳表、LSM树等数据结构也被用于引擎设计中,有兴趣可以谷歌一下。

我们心里要有个概念,数据库底层存储的核心就是基于这些数据模型的。每碰到一个新数据库,我们需要先关注它的数据模型,这样才能从理论上分析出这个数据库的适用场景。

InnoDB 的索引模型

在InnoDB中,表都是根据主键顺序以索引的形式存放的,这种存储方式的表称为索引组织表。
下面来看一条SQL语句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primary key, 
score int not null, 
name varchar(16),
index (k))engine=InnoDB;

插入五条数据
1 100 s1
2 200 s2
3 300 s3
5 500 s5
6 600 s6

图示:
ID的索引
【数据库】索引篇
score 索引
【数据库】索引篇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
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存的是整行数据。在InnoDB里,主键索引也被称为聚簇索引(clustered index)。
非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内容是主键的值。在InnoDB里,非主键索引也被称为二级索引(secondary index)。

下面来看看基于主键索引和普通索引的查询的区别之处: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ID=3

这是主键查询方式,则只需要搜索ID这棵B+树;

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core=500

即普通索引查询方式,则需要先搜索score索引树,得到的ID值为5,再到ID索引树搜索一次。这个过程称为回表。

这个务必要好好理解!!!

也就是说,基于非主键索引的查询需要多扫描一棵索引树。因此,我们在应用中应该尽量使用主键查询。

下面来看看索引的维护:

B+树为了维护索引有序性,在插入新值的时候需要做必要的维护,但是可能会出现糟糕的情况是,如果要插入数据的时候发现数据页已经满了,根据B+树的算法,这时候需要申请一个新的数据页,然后挪动部分数据过去。这个过程称为页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性能自然会受影响。
除了性能外,页分裂操作还影响数据页的利用率。原本放在一个页的数据,现在分到两个页中,整体空间利用率降低大约50%。

当然有分裂就有合并。当相邻两个页由于删除了数据,利用率很低之后,会将数据页做合并。合并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分裂过程的逆过程。

但是有一种情况能够很好的避免这种事情:主键是递增的。可以看一下自增主键

自增主键是指自增列上定义的主键,在建表语句中一般是这么定义的: NOT NULL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插入新记录的时候可以不指定ID的值,系统会获取当前ID最大值加1作为下一条记录的ID值。
也就是说,自增主键的插入数据模式,正符合了我们前面提到的递增插入的场景。每次插入一条新记录,都是追加操作,都不涉及到挪动其他记录,也不会触发叶子节点的分裂。

而有业务逻辑的字段做主键,则往往不容易保证有序插入,这样写数据成本相对较高。

除了考虑性能外,我们还可以从存储空间的角度来看。假设你的表中确实有一个唯一字段,比如字符串类型的身份证号,那应该用身份证号做主键,还是用自增字段做主键呢?
由于每个非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上都是主键的值。如果用身份证号做主键,那么每个二级索引的叶子节点占用约20个字节,而如果用整型做主键,则只要4个字节,如果是长整型(bigint)则是8个字节。

显然,主键长度越小,普通索引的叶子节点就越小,普通索引占用的空间也就越小。

所以,从性能和存储空间方面考量,自增主键往往是更合理的选择。

当然也有适合用业务字段直接做主键
只有一个索引,该索引必须是唯一索引。
由于没有其他索引,所以也就不用考虑其他索引的叶子节点大小的问题。

这时候我们就要优先考虑上一段提到的“尽量使用主键查询”原则,直接将这个索引设置为主键,可以避免每次查询需要搜索两棵树。

下面看看关于索引的优化

首先看看覆盖索引
以刚才的图为例

select ID from Student where score between 300 and 500

实际上这条语句直接通过score索引(辅助索引也称为二级索引或者非聚簇索引)查找ID(聚集索引也称为主键索引),而不需要查询聚集索引中的记录。也就是没有回表。这样可以减少树的搜索次数,显著提升查询性能,所以使用覆盖索引是一个常用的性能优化手段。

其实覆盖索引概念很简单有没有,就是建立了辅助索引,通过辅助索引查找主键索引的值,直接能够找到,没有回表的情况而已。
当然它也有技术深度在里面
参考MySQL 覆盖索引

最左前缀原则
如果为每一种查询都设计一个索引,索引太多了,占用空间不说,还可能导致效率的下降。但是没有索引的话,你又在这个没有索引的值上查找,会引起全表扫描导致性能下降。

但是B+树这种索引结构非常好,可以利用索引的“最左前缀”,来定位记录。 最左前缀与联合索引息息相关

MySQL中的索引可以以一定顺序引用多列,这种索引叫作联合索引。
User(name,city,street)
如User表的name和city加联合索引就是 (name,city)
而最左前缀原则指的是,如果查询的时候查询条件精确匹配索引的左边连续一列或几列,则此列就可以被用到。如下: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xx and city=xx ; //可以命中索引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xx ; // 可以命中索引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city=xx; // 无法命中索引       

顺序很重要

在建立联合索引的时候,如何安排索引内的字段顺序也是很重要的
这里我们的评估标准是,索引的复用能力。因为可以支持最左前缀,所以当已经有了(a,b)这个联合索引后,一般就不需要单独在a上建立索引了。因此,第一原则是,如果通过调整顺序,可以少维护一个索引,那么这个顺序往往就是需要优先考虑采用的。

关于联合索引基础知识可以参考 联合索引的基本知识


索引下推

懂得了最左前缀原则,还是不够的, 有时候还可能遇到还可以进一步优化的情况.

以 百姓表people的联合索引(name, age)为例。如果现在有一个需求:检索出表中“名字第一个字是张,而且年龄是20岁的所有壮丁”。那么,SQL语句是这么写的:

select * from people where name like '张%' and age=20 and ismale=1;

你已经知道了前缀索引规则,所以这个语句在搜索索引树的时候,只能用 “张”,找到一些满足条件的记录
然后是判断其他条件是否满足。
在MySQL 5.6之前,只能从查找的记录开始一个个回表。到主键索引上找出数据行,再对比字段值。
类似下图:

在(name,age)索引里面我特意去掉了age的值,这个过程InnoDB并不会去看age的值,只是按顺序把“name第一个字是’张’”的记录一条条取出来回表。因此,需要回表4次。
【数据库】索引篇

而MySQL 5.6 引入的索引下推优化(index condition pushdown), 可以在索引遍历过程中,对索引中包含的字段先做判断,直接过滤掉不满足条件的记录,减少回表次数。
【数据库】索引篇
在这张图中,InnoDB在(name,age)索引内部就判断了age是否等于10,对于不等于10的记录,直接判断并跳过。在我们的这个例子中,只需要对ID4、ID5这两条记录回表取数据判断,就只需要回表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