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ndex堆叠规则_html/css_WEB-ITnose
z-index用来控制元素重叠时堆叠顺序。
适用于:已经定位的元素(即position:relative/absolute/fixed)。
一般理解就是数值越高越靠上,好像很简单,但是当z-index应用于复杂的HTML元素层次结构,其行为可能很难理解甚至不可预测。因为z-index的堆叠规则很复杂,下面一一道来。
首先解释一个名词:
stacking context:翻译就是“堆叠上下文”。每个元素仅属于一个堆叠上下文,元素的z-index描述元素在相同堆叠上下文中“z轴”的呈现顺序。
z-index取值:
默认值auto:
当页面新生成一个box时,它默认的z-index值为auto,意味着该box不会自己产生一个新的local stacking context,而是处于和父box相同的堆叠上下文中。
正/负整数
这个整数就是当前box的z-index值。z-index值为0也会生成一个local stacking context,这样该box父box的z-index就不会和其子box做比较,相当于隔离了父box的z-index和子box的z-index。
接下来从最简单的不使用z-index的情况开始将,循序渐进。
二、不使用 z-index时堆叠顺序不使用z-index的情况,也是默认的情况,即所有元素都不用z-index时,堆叠顺序如下(从下到上)
解释一下后两条规则:
例子:
Stacking without z-index
DIV #1
position: absolute;
DIV #2
position: relative;
DIV #3
position: relative;
DIV #4
position: absolute;
DIV #5
no positioning
有图有真相:
分析:
#5没有定位,处于正常流,所以根据以上规则,先于#1,#2,#3,#4这些已定位元素渲染,在最下方。
#1,#2,#3,#4都是已定位元素,且未设置z-index,所以根据其在文档中出现的顺序依次被渲染,可以去掉apacity查看清晰效果。
三、浮动堆叠顺序浮动元素z-index位置介于非定位元素和定位元素之间。(从下到上)
non-positioned元素的背景和边界没有被浮动元素影响,但是元素中的内容受影响(浮动布局特性)
举例:
Stacking and float
DIV #1
position: absolute;
DIV #2
float: left;
DIV #3
float: right;
DIV #4
no positioning
DIV #5
position: absolute;
分析:
#4是正常流中非定位的元素,所以先被渲染,在最底层。
#2 #3一个左浮动,一个右浮动,接着被渲染。彼此不会因为z-index值被覆盖。见下图。
#1 #5为已定位的元素,最后被渲染,当浏览器窗口变小时,#5在#1上面,因为HTML文档中#5在#1后面。见下图。
四、z-index
默认的堆叠顺序上面说了,要想改变 元素的堆叠顺序就得用到z-index。
Note:前两种情况中,虽然有元素之间的重叠覆盖,但是它们都是处在同一个z-layer的。因为没有设置z-index属性,默认的渲染层就是layer 0。所以要注意,不同层中元素之间覆盖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同一层中的元素也会发送覆盖。
z-index只适用于已经定位的元素(即position:relative/absolute/fixed)。
举例:
五、stacking contextStacking without z-index
DIV #1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5;
DIV #2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3;
DIV #3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DIV #4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1;
DIV #5
no positioning
z-index: 8;
为什么上个例子中元素的堆叠顺序受z-index的影响呢?因为这些元素有些特殊的属性触发它们生存堆叠上下文(stacking context)。
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元素会生成堆叠上下文呢?符合下面规则之一的:
在堆叠上下文(stacking context)中 ,子元素的堆叠顺序还是按照上述规则。重点是,子元素的z-index值只在父元素范围内有效。子堆叠上下文被看做是父堆叠上下文中一个独立的模块,相邻的堆叠上下文完全没关系。
总结几句:
渲染的时候,先确定小的stacking context中的顺序,一个小的stacking context确定了以后再将其放在父stacking context中堆叠。有种由内而外,由小及大的感觉。
举例:HTML结果如下,最外层是HTML元素,包含#1 #2 #3,#3中又包含着#4,#5,#6。
Root(HTML)
Understanding CSS z-index: The Stacking Context: Example Source Division Element #1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5;Division Element #2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Division Element #4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6;Division Element #3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4;Division Element #5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Division Element #6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3;
效果:
分析一下:
1、因为设置了div {opacity: 0.7; position: relative;},所以#1~#6的z-index都是有效的。
2、为什么#4的z-index比#1高,但是却在#1下面?因为#4的z-index虽然值大,但它的作用域在包含块#3内,而#1的z-index的作用域在html内,和#3同属html,而#3的z-index小于#1。
3、为什么#2的z-index值比#5的大,还在下面?同上。
4、#3的z-index是4,但该值和#4,#5,#6的z-index不具有可比性,它们不在一个上下文环境。
5、如何轻易的判断两个元素的堆叠顺序?
z-index对堆叠顺序的控制类似于排版时候一大章下几个小节的样子,或者版本号中一个大的版本号跟着小版本号。
Root-z-index值为默认auto,即0
想看更多例子,可参考文章最后的资源链接。
六、 合理使用z-index数值如果现有三个堆叠的层,从上到下分别为:DIV3,DIV2,DIV1,设置时以100为间隔,设置DIV1的z-index为0,DIV2的z-index为100,设置DIV3的z-index为200。这样后期如果需要在DIV1和DIV2之间加入一些层的话,以10为间隔,设置z-index为10,20等。再需要向z-index0和z-index10之间加入一层的话以5为间隔。这样的写法可以方便后期扩展添加内容。
尽量避免给z-index使用负值。当然不是绝对的,比如在做图文替换的时候可以使用负值。
七、资源链接MDN z-index
understanding css z-index
- Stacking without z-index : Default stacking rules
- Stacking and float : How floating elements are handled
- Adding z-index : Using z-index to change default stacking
- The stacking context : Notes on the stacking context
- Stacking context example 1 : 2-level HTML hierarchy, z-index on the last level
- Stacking context example 2 : 2-level HTML hierarchy, z-index on all levels
- Stacking context example 3 : 3-level HTML hierarchy, z-index on the second level
w3c z-index
推荐阅读
-
z-index堆叠规则_html/css_WEB-ITnose
-
ie hover z-index没效果_html/css_WEB-ITnose
-
有利于SEO的DIV+CSS的命名规则小结_html/css_WEB-ITnose
-
CSS:你未必知道的@规则_html/css_WEB-ITnose
-
[div+css布局]命名规则_html/css_WEB-ITnose
-
使用 CSS3 伪元素实现立体的照片堆叠效_html/css_WEB-ITnose
-
jQuery和CSS3堆叠卡片样式导航菜单特效_html/css_WEB-ITnose
-
SEO优化之div+css命名规则_html/css_WEB-ITnose
-
有利于SEO的div+css命名规则_html/css_WEB-ITnose
-
同一标签内多个css规则在页面中如何显示?_html/css_WEB-ITnose